第3课中古时期的西欧(教学课件)(共32张PPT)-【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中古时期的西欧(教学课件)(共32张PPT)-【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9课 中古时期的西欧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绘画)
在中古社会,僧侣、骑士和农民构成了社会的三个最重要的阶层。其中,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思考?
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各等级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导入
上古史
中古史
世界古代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中世纪)(476-15世纪)
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土地与生命的契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一)背景:亚欧民族大迁徙
材料 “当原住在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击败而举族西迁引起欧、亚民族的连锁型大移动时,日耳曼诸部落(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大规模南下的‘民族大迁移’浪潮也就涌动起来。”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其中最为强大的封建王国是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统治时期,笼络罗马大地主,皈依罗马基督教。
他的后继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后期,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
800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在罗马加冕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演变为查理帝国。
843年,查理帝国一分为三,分别成为后来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基本特征:
战争频繁
社会动荡
将领分封土地
庇护破产农民
封君封臣制度
封建庄园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骑士
农民
①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②庄园制度(封建经济制度)
③王权与教权之争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材料 日耳曼人的入侵后,他们之间相互征伐,造成西欧社会长期的动荡不安······正是这种战争频仍,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加上中央权力的衰微,为私人依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又正是从这私人依附关系中逐步演化出的附庸制成为运转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试析西欧中世纪采邑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征 》
社会动荡、附庸关系
(三)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三)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1.定义:给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为封臣
2.特点:①相互依附,互有义务,相对独立
②特定仪式,形成契约关系
③等级分明
4.影响:随着封臣独立性的增强,后期封地世袭,各级封建主事实上成为自己封地上的统治者即领主,由此造成了中古前期西欧封建割据和王权普遍软弱的局面。
3.权利与义务:①封君(给予土地和保护)
②封臣(效忠封君服兵役)
纽带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三)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上下级,对于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比较西欧封君封臣制和西周分封制异同?
比较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 同 点 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纽带 土地 血缘
赋税 经济意义更大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紧密程度 松散 紧密
统治方式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相同点 等级秩序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维护统治的需要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四)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封建经济制度)
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农奴
制度
庄园示意图
领主
农奴
农民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缴纳租税
自由农民,法律上自由,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土地类型
自营地
公用地
份地
领主自己保留,农奴耕种,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庄园周围的荒地、森林等属于“公有地”,全体佃户可以按规定共同使用
剩下的耕地属于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材料: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依据材料,归纳庄园的特点
领主所有;自给自足;相对封闭
剥削农奴;拥有法庭;统治管理
自给自足的
政治经济单位
(四)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封建经济制度)
领主与农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一、生命与土地的契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五)阶级划分:三种人
教 会
封建主
农 奴
(作战的人)
(劳作的人)
(祈祷的人)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分明。日耳曼贵族和原来罗马的上层逐渐融合,构成封建主等级,其中最低一级为骑士。他们与敌人战斗,是“作战的人”。
基督教会拥有许多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教会控制人们的信仰,僧侣被认为代表世人求助上帝,为人们祈祷,是“祈祷的人”。
农民大多沦为农奴,需要为领主服劳役,没有人身自由,是中古西欧最主要的劳动者,是“劳作的人”。
10世纪中叶开始,西欧庄园经济促进之下,农村人口大大增长……
同一时期,由乡村流入新兴城市的移民和商人、工匠这一新阶级的形成,如果不是农村人口的巨大增长,则是不可理解的……
广大的荒野、丛林和沼泽地被不断开垦成新的农田……
从11世纪末起,巨大的土地开垦工作改变了欧洲的土地,大量新市镇的出现是其表现之一……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封建汪洋中的岛屿
——中古西欧的城市
2
渡口、港湾、城堡、寺院,甚至交叉路口等,有越来越多的人定居。集中的人口,便利的交通,促进了集市的形成,而这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居住,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居民点,新的城市又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形成。
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一)原因:社会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
材料: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很多城市成为废墟。随着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大约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4 世纪初,西欧城市城镇总量已达万余座。”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 “封建主及其仆从公开地干出劫掠,甚至杀害行为。……以副主教为首的僧侣和世俗贵族满脑子想的,就是上面这一切,以及用各种方法去勒索市民的钱财。”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城市的拉力
封建主剥削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二)政治生活:争取自由与自治
1、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严重影响市民的生计和城市经济发展,引起市民的反抗
国王颁发的城市特许状
国王态度?
国王
城市
赐予自由证书
提供军队与经费
双赢
2、形式: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琅城暴动)
3、结果: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二)政治生活:争取自由与自治
材料: 大部分特许状在确定领主的征税和市民应缴租税的同时,承认城市自治权,允许城市有制定法律、建立城市机关、拥有商业行会等权力。确认市民人身自由,并赋予市民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行会组织等权利。……特许状均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国王与领主对于城市的权力,它是一种封建的权利转让书。
——何勤华《外国法制史》
4、权力:城市有土地自由、司法自由、市政自主管理(自治城市);
市民有人身自由权、依法保有财产权、依法征税权;
有权选举管理者、城市法庭。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二)政治生活:争取自由与自治
5、影响:
材料: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冲击庄园制和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冲击宗教文化,促进大学繁荣,
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奠基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
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农奴
市 民
离开庄园
在城市住满
一年零一天
人身自由
手工业者
商 人
小商品生产
商业和贸易
分化
大手工业作坊主
阶级
商人和银行家
早期
资产阶级
城市工商业
提供劳动力
城市发展
工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形成
农民
(二)政治生活:争取自由与自治
5、影响: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持续几个世纪的反抗阿拉伯占领者的“收复失地运动”取得胜利,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二)政治生活:争取自由与自治
5、影响:
二、封建汪洋中的岛屿——中古西欧的城市
(三)经济生活:建立行会
锁匠行会
面包师行会
银行家行会
细呢绒行会
1、建立者:手工业者、商人
2、背景:在12世纪,随着欧洲城市化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日益繁荣,
各行各业的人开始自发组织,成立社团或行业协会。
3、作用:保护当地工商业者利益,可以自律、互助、防止恶性竞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世纪绽放的明珠
——大学的兴起
3
三、中世纪绽放的明珠——大学的兴起
  最早的大学就是教师协会加上学生会,有些大学以学生为主导组织起来,比如博洛尼亚大学,另一些大学以教师行会为主,比如巴黎大学。一旦这些行会组织确立了明确的章程,又或者其身份得到王室的承认,就可以说一所大学成立了。
——胡翌霖 《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
什么是大学?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三、中世纪绽放的明珠——大学的兴起
1、农业生产的进步
2、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需求
3、文化的复兴及其带来的知识扩展,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
(一)背景:
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
巴黎大学(法国)
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
牛津大学(英国)
最早
三、中世纪绽放的明珠——大学的兴起
1、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2、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3、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巴黎大学创建于12世纪。阿伯拉尔是这所大学最著名的老师,欧洲有很多学生慕名来到巴黎求学,但他的观点为基督教会所不容。他先是受到控告,后来被禁止在法国土地上从事教学。为规避禁令,他爬到树上授课,学生簇拥在树下听讲。后来,在树上授课也被禁止,他便转到船上,学生则聚集在岸边听讲。由于他的影响,许多学者来到巴黎定居和教学,传授知识,革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巴黎大学的声誉。
发展历程
创建过程
三、中世纪绽放的明珠——大学的兴起
(二)大学的权力:
材料: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并不等于可以不受束缚地自由发展。它必须依靠主宰者所赋予的特许权作为生存保障。如教宗颁发的特许状,凭此获得了向学子授予通行执教资质的特许权,这是大学能够授予学位的前提。皇帝颁发确认大学身份的特许状,将大学庇护在羽翼下。此外,城市当局者均向大学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包括限价供应、减免赋税、免除军役和司法独立等。
——《欧洲大学史》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三、中世纪绽放的明珠——大学的兴起
(三)课程: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文艺、法学、医学和神学
如何评价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
这说明了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了解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
4世纪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6世纪
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颁布《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进入全胜。
多个外部军事势力入侵被蚕食
9世纪
11世纪
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等希腊国家
14世纪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
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了解拜占庭与俄罗斯
(二)俄罗斯:
疆界推进到太平洋
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向周围扩张
反抗蒙古统治中,莫斯科公国兴起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发端于基辅罗斯
9世纪
13世纪
中期
16世纪

16世纪
中期
17世纪

1547年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