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藏于行动中不予言表的爱——初中语文《背影》中的细节教学案例背景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习需要具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阅读理解重点题型,课外书阅读,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这篇教学案例,遵循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我将重点从阅读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多角度发散学生思维及拓展课外知识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父爱,一直是一个沉重却又永恒的主题,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名作,这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蕴藏了浓重到令人落泪的深情,父亲的背影映照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很容易忽视掉的,他们或者未曾关注到生活中的小细节却藏着父母的深情,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关注到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种种小事,可以更多的理解父母的关爱与不易。案例主题《背影》一文,写于一九二五年。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办完丧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则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这篇散文需要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抗拒父亲的爱是毫无愧色的流露出来的,而为他的爱感动落泪却是秘密的。《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写出了亲子之爱的永恒的特点,那就是爱的隔膜,父与子的矛盾,两代人亲情的错位,是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着的人性,具有超越历史的性质。案例描述一、课前导入及作者简介师: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生:不必追师: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背影》作者是谁?生:朱自清师: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学过朱自清的哪些文章?或者关于朱自清的文学常识有哪些?生:我学过朱自清的《春》,《匆匆》,朱自清的字是佩弦师:好,请坐,我们小学时曾学过朱自清的《匆匆》,七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学的是他的《春》,那么他是哪个地方的人呢?生:江苏扬州人师:他是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有散文集《背影》以及与其他诗人一起写的诗集《雪朝》,我们把作者简介的齐读一遍(课件出示)生: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绿》等师:好,我们这节课呢,除了要积累一些重点词语之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知父亲的形象,尤其是背影这一形象,感受父爱的伟大。二、快速检测课前预习分组读PPT上的拼音以及词语释义连线,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及词语释义。三、感知课文师:作家李广田曾说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那么这篇文章我们需要设身处地的体会描写的情景,感受父子深情,另外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平淡,没有过多的词藻修饰,我们需要仔细品味。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快速的浏览全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中间加一个形容词,等会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说我从,比如说我从第五自然的某句话中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学生自读课文)师:如果有已经找好的同学,可以先举手生:我从第七段的“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师:关心孩子的父亲(板书),这是因为?生:他与父亲本来是有矛盾的,但是自从那次朱自清看见父亲的背影后,他们的关系就逐渐的化解了,虽然他的父亲对朱自清很严厉,但是他父亲还是很关爱关心自己孩子的师:好,很好,请坐,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他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他是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生:我从第五段的“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读出这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师:细心(板书)生:因为他不仅嘱托“我”要小心不要受凉,还嘱托茶房来照顾我师:好,还没有其他地方生:也是这个自然段“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也可以体现出他的细心生:第二段“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可以读出这是一位乐观的父亲师:好,从这个地方你可以读出父亲的乐观(板书),那么这里父亲是告诉谁不必难过?生:告诉作者师:对,他是告诉文中的“我”,好,还有没有其他地方?生:第六段“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爱护生: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拖着肥胖的身子也要翻过去买橘子师:从这里,父亲通过买橘子来体现对儿子的关爱,我们还可以读出这位父亲的生:不善言表(师板书“肥胖,不善言表”)生:“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默默付出的父亲师:有没有哪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默默付出(板书)生:他将朱红的橘子放在地上然后就走了师:他为什么不多和儿子说几句话呢?生:因为他不善言辞师:好的,很好,请坐师:我们前文中提到家中遭遇了变故,父亲遭遇了哪些变故呢?生:母亲逝世了,差使也交卸了师:这个时候他的母亲过世,自己也没了收入来源,这个时候他真的是很乐观很看得开吗?生:不是,其实是他为了安慰自己的儿子,不得不坚强师:好,那么文中的这位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情呢?学生自读课文生:第六段主要是讲朱自清的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的过程,本来朱自清要自己去买的,但是父亲却不肯,可以看出这其中不只有对儿子的关爱还能看出他对儿子还有有点愧疚在里面的,父子俩的关系已经日渐紧张,这位做父亲的还是想缓解一下这种关系的,所以父亲选择以买橘子来表达对儿子的关心师:好,说得非常好,那么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哪四个字?生:为子买橘师:好,很好,这是一件事情为子买橘(板书),还有没有其他事情生:父亲送我去车站,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送儿子进去生:第二段,父亲安慰儿子生:父亲为我照看行李和讲定价钱生:第五段,父亲嘱托茶房照顾我师:好,我们看一看这几件事情,有照看行李,送子上车,反复叮嘱,为子买橘(板书),那么这主要的四件事情,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件事情生:为子买橘师:那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最令作者感动的事情呢?生:哭了,作者还哭了两次师:好,我们说一个人很感动的时候会流眼泪,这个第六自然段流了两次眼泪,而且这四件事情,哪件事情写的是最为细致的呢?生:也是为子买橘师:写的如此细致,又流了两次眼泪,所以为子买橘是最让作者感动的事情,好,我们现在来重点讨论第六段,现在小组分组讨论,探究一下作者为何落泪,重点关注一下这四个问题“一、关于父亲的细节描写,二、欣赏段落中连续动词的描写,三、探讨颜色在段落中的作用,四、‘泪’的表‘情’作用”小组讨论四、重点段落探究师:好,哪个组先来谈谈你们的讨论成果生:关于父亲的细节描写有爬月台的时候,写了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的时候非常的艰难,父亲很尽力的想为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再就是他的身体条件不好,但他还是坚持完成,还有就是爬月台的过程,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回来的时候他将橘子散发在地上再爬过去,这三个细节是触动作者的机关,也是为后面感情的变化做了铺垫生:父亲买橘子需要穿过铁道需要跳下去,走,穿,跳,爬,攀着,向上缩,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和对儿子的爱生:最能体现父亲不容易的有三个字,攀,缩,倾,攀,是写手的动作,可以写出月台非常高,缩是脚的动作,可以看出父亲身体不强壮,不是很好,非常的艰辛,倾是身体的状态,可以看出父亲努力的样子师:好,非常好,如果我们把父亲两手攀着上面,直接改成父亲爬了过去好不好?生:不好师:攀是个什么动作生:往上够着的动作师:他的脚为什么向上缩生:他的脚没有位置放师:好,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把这张空桌子当成月台,试试如何翻过去(学生情景再现展示,学生自由发挥,灵活的学生一跃而过,身材偏胖的学生慢慢爬过去)师:好的,我们掌声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有的很轻松的一跃而过,有的穿的很臃肿慢慢爬过去,那么我们想一想文中的父亲,他是一个“胖子”(生答),而且他的步子非常“蹒跚”(生答),他的行动不便又站不稳,而且父亲穿着的是“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这个棉袍和马褂的长度“是长的”(生答),他本来就是个胖子,身体也不大好,个头也不好,他还穿着一个长衣服要爬上月台,就更加的费劲了,而且刚才我们的同学笨拙爬过月台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们想一想,父亲这位年纪比较大的男人要爬月台周围走来走去的人多不多?生:多,而且肯定有人会嘲笑他,一个中年男子,一位严厉的父亲,他一定是有尊严是要面子的师:所以这些细节更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颜色在文中的作用呢?生:黑布帽子,黑色马褂,黑色可以吸热,吸热吸太阳光可以让身体变得健康了,父亲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朱红的橘子,橘子朱红色的一般都是熟了的很甜的,可以看出这是父亲认真挑选的很甜的橘子给儿子吃(周围同学笑)师:好,说的很好,我们大家为他鼓个掌,多么与众不同的回答,很好生:父亲穿衣的颜色都是选择的深色的衣服,可以看出父亲的沉着稳重和朴素师:好,父亲沉着稳重朴素,那么此时的父亲是为什么要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这个时候父亲遭遇了什么事情生:家里遭遇变故,母亲去世了,穿鲜艳的颜色也不合适,黑色给人感觉也很沉重压抑,朱红色的橘子可以看出父亲挑橘子的细心和对孩子的疼爱师:好,朱红色的橘子肯定是父亲精心挑选的甜甜的橘子,那么我们看看红色和黑色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生:对比,红色是很有活力的,身穿黑色沉重压抑的父亲抱着红色的橘子,更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板书)父亲把橘子放地上再自己爬过去,也是父亲怕把橘子摔烂了,也可以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师:父亲爬过来爬过去,衣服上沾了很多泥土,但他表现出很轻松的样子,为什么这样一件艰难的事情,父亲还要表现得很轻松生: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生:他觉得自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很轻松师:那么两次落泪,第一次落泪是看到父亲的背影落泪,这个时候落泪是因为“感动”(生答),第二次落泪是因为父亲转身离开了,这个时候的眼泪是“惜别之泪”(生答)生:第一次落泪的时候他怕父亲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赶紧把眼泪擦干了师:他为什么不愿意让父亲看到自己的眼泪生:他不想让父亲担心师:父亲艰难的完成了爬月台的动作,还表现出轻松的样子,也是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生:说明这两父子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师:而且这两个人之间是有隔膜的(板书)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1916年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朱自清的婚姻,朱自清对此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朱自清的婚姻,朱自清对此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1917年夏,朱自清改原名“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知道后很生气。1917年冬,父亲失业,祖母去世,朱自清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父亲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父子之间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告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的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师:我们注意一下朱自清写《背影》的时候,离为子买橘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多久?生:八年师:已经过去了八年,八年之后朱自清才回忆父亲开始写背影,说明这八年之间父子之间的隔膜是一直存在的,经过了八年岁月才逐渐消失,那么朱自清的父亲在信中说自己要大去了,他真的要大去了吗生:不是,他二十年之后才过世的师:好,祖母病逝是《背影》这件事情发生的起因,父亲的来信是“我”动笔写《背影》这件事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文中还有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父子之间的隔膜,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