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课件(共37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课件(共37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学会独立思考
开发创造潜能
培养批判精神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6.1 国家权力机关
核心素养目标
【走进课标】
知道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健全人格:通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对问题的分析中理解独立;运用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积极开发创造潜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独立思考的理解;批判精神的培养。
难点:独立思考伴随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潜力的开发。
01
学会独立思考
冒充公检法诈骗
各种类型的网络诈骗
刷单诈骗
杀猪盘诈骗
贷款诈骗
各种类型的网络诈骗
冒充熟人诈骗
冒充客服诈骗
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获得无数的信息。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小丽:敢于和别人争辩就是独立。
小伟:独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小刚:独立就是一个人做事必须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
小强:独立就是不光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聆听、理解别人的观点。
(1)你同意以上说法吗?为什么?
我不同意上面小丽和小伟的说法,同意下面小强和小刚的说法。
独立不仅仅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合理意见,做人做事要有自信,能够自立、自强。
(2)你认为初中生的“独立”指什么?
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一、独立思考
1、背景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2、表现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
①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②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伴随着我们的独立思考,会发现生活和网络中一些狂热的行为、非理性的观点、荒谬的言论,那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些呢?
测一测:你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喜欢跟风盲从,而不爱分析,看别人做什么简单,自己跟着做。
轻信他人,容易上当受骗。
盲目轻信资讯言论,情绪容易波动,无形中变成“网络水军”。
固执己见,不接受其他观点。
不相信权威,任何事都想自己先试一试验证。
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愿意写批注或读书笔记提出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的意志当作真理强加给别人。“我觉得就应该这样!”
当听到信息后,喜欢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微信中说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你认为真相是……
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我们对不合理甚至严重错误的现象,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批判
03
培养批判精神
从上述材料中,你如何看待崔宸溪同学的做法?
他具有什么精神?
2021年10月,沈阳126中学七年级学生崔宸溪发现了沪版英语教材95页蜜蜂的配图出错了,配图乍看之下与蜜蜂无异,但实际上是食蚜蚁。他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向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了反馈。出版社第一时间联系了专业的生物老师,确认了问题并且第一时间给小崔的妈妈回复并致谢。出版社在向教育部门报备之后,表示下次印刷出版教材时将进行图片替换。
敢于向权威挑战。
批判精神
3
1
2
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4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③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垄断着科学界。袁隆平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质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袁隆平终于成功地培育成了杂交水稻。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中国“水稻之父”的故事
袁隆平不人云亦云,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性思维,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增加水稻产量,解决了吃饭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积极作用/重要性/意义?
②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培养批判精神的意义
情景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写错了……
情景二:今天我早早写完作业了,妈妈下班回家
看见我看电视,马上大发雷霆……
思考:面对情景一和情景二,你会如何做?
在课后指出情景一中的老师的错误;跟妈妈讲明原因,并说服她继续让我看电视。
培养批判精神
你具备批判精神吗?
只针对事情本身,要有一定的建设性
批判要注意技巧
对事不对人
有建设性
探究与分享
为了展示班级特色,学校要求各班制作班级名片,很多班级将集体照挂在教室门口作为班级名片。七年级(2)班的君君说:“其他班级的集体照一点儿个性都没有。”晓琳觉得君君的话有道理,建议用漫画的形式画一幅“集体照”,同学们在自己头像下写出代表自己个性的关键词,然后将这张班级名片挂在教室门口。晓琳的建议被同学们采纳,于是七年级(2)班的个性化名片诞生了。
你如何评价君君和晓琳的建议?
君君和晓琳对制作班级名片的建议说明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敢于质疑,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提升了班级名片的艺术性。
如果你是七年级(2)班的同学,你会给班级名片制作活动提出什么建议?
我认为班级名片还应该包含班级口号、班徽、班级目标等,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的个性化名片制作中来。
如何培养批判精神?



①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③掌握批判的技巧。
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
二者紧密联系
前提
体现
03
开发创造潜力
原因:P12
(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3)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1、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性潜力?P12
1.医生雷内·拉爱耐克一直没有忘记他小时候是怎样用敲空心木的方法向朋友示意的。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设想并最终创造了听诊器。
2.克拉伦斯·伯德恩埃旅行到加拿大时,看到有些鱼在天然条件下封冻并解冻,他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这就产生了冷冻食品工业。
3.在某一个制笔行业里,有一个机灵鬼认识到,只要是有笔的地方,就一定要有墨水,那么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呢?结果自来水笔诞生了。
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呢
脑洞大开
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01
创造离不开实践。
03
敢于打破常规;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02
2、怎样开发创造潜力呢?
做法:P12-13
(1)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
(3)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发展
独立思维
培养
批判精神
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有更多见解
不人云亦云,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如何正确批判
青春的我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思维批判性的表现
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思维批判性的积极作用
开发
创造潜力
创造离不开实践
课堂小结
1.最近,妈妈发现小刚总是爱跟她唱反调,上课也总是跟老师顶嘴。小刚振振有词说这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需要保持和鼓励,对此你觉得小刚的做法 ( )
A.错误的,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而非好表现
B.正确的,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
C.正确的,思维的批判性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
D.错误的,思维的批判性对青少年危害极大,会导致他们更为叛逆
A
检测提升
2.庄凯旋、张祚、王铭玉和郑嘉4名深圳学生设计出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中,将树苗移出养护室,挖土、载苗、填土、浇水……一系列困难的工作由机器人一手操办的“沙漠植树系统”。这说明了 ( )
①学以致用、勇于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②这4名同学喜爱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③普通人也有创新的灵感,发明创造不只是科学家们的事
④他们都有聪明的天资,这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c
3.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时常迷茫烦恼,甚至有时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现在请你静心思考,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变也会造成心理上的波动
②正确看待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坚持正确的男女交往原则
③青春期要通过自我评价、比较评价、他人评价等方式来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④青春期的我们已经完全独立,不再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A.①②④ B.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B
4.步入青春期,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勇第一次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很兴奋
B.小刚认为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另类穿着很“酷”
C.小航在质疑老师的解题思路后,提出了更好的方法
D.小雅经常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在笔记本上
C
5.青春凝聚着动人活力,蕴含着伟大创造力,为我们成长带来无限可能。下列能体现青春创造的是…( )
①邓恩铭写下“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
②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爱因斯坦12岁便选择了探索世界奥妙的人生之路
④小玲把大量时间用在打扮上,特别在意自己的头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