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知创新 课件(共25张PPT)《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知创新 课件(共25张PPT)《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从零到卓越
——创新与创业案例分析
PART
01
第一章
初识创新与创业
第一节 认知创新
第二节 认识创业
第一节 认知创新
创新是指以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的类型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职能创新、结构创新和环境创新等六大方面。
理论导航
精选案例
案例一 朱婷婷的“Youth独食俱乐部”荣获金奖
一念创新,执着创业
朱婷婷虽然学的是护理,但她对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和创新创业课更感兴趣。在校期间,她参加了多项创业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
瞄准商机,创新创业
她发现某平台《2020外卖行业报告》中显示:“90后”“00后”的外卖订单中,单人用餐的比例分别是65.4%和73.7%。这就说明,在“90后”“00后”这些消费群体中,“一人食”现象非常普遍。她觉得“独食”市场的潜力巨大。于是,她提出了“一人一位一份暖心精致餐品,独享空间与轻社交完美结合,赋予餐饮好心情”的饮食理念。
破纪录的获奖者
2020年11月19日,朱婷婷团队凭借“Youth独食俱乐部”项目在总决赛中斩获金奖。(详见教材)
案例点评
目前,“90后”“00后”,甚至更年轻的群体已经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群体,“Youth独食俱乐部”正是从这部分人对“一人食”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就餐空间形式的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客源,并逐渐形成独有的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小到菜品配方,大到整个店的布局形式,“Youth独食俱乐部”都实现了与众不同的创新,因而获得了顾客的认可。
一人独享空间
案例二 “创新达人”青增泰
认真学习,严于律己
青增泰坦言,在校期间,他最喜欢毛臣健教授的PLC自动化控制课,虽然课堂上毛老师不苟言笑,教学方式严谨且要求高,但毛老师上的每堂课都让他痴迷。
潜心钻研,不断提升
2014年,青增泰所在的公司开展全员创新活动,为员工提供展示的舞台。青增泰自行设计并制作了PDS端子板的高压测试与调试测试一体化的测试设备,优化了工序,减少了操作步骤,提升了工作效率。
埋头耕耘,终得硕果
之后,青增泰又苦心专研温控仪混合式继电器的测试方式,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在2016年的创新活动中,他设计出了一个手持式混合式继电器测试工装,该项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生产自动化的进程。(详见教材)
案例点评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重庆四联测控技术公司每年都坚持举办创新活动,足以见得公司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青增泰及其团队也紧跟公司步伐,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谨记要突破、要创新。他们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和脚踏实地的匠气,创造了适合该公司的新产品,从而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华为的崛起
2000年,任正非在《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文中写道:“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使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华为的创新实践之一:技术创新
华为到2012年年底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占员工人数的48%,是全球各类组织中研发人数最多的公司。
截止2017年年底,华为共有74 307件授权专利。仅2018年上半年,就产生授权专利1 775件。在中国企业中,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华为的创新实践之二:“工者有其股”的制度创新
华为在管理领域最大的制度创新就是“全员持股”。这是华为最大的颠覆性创新,也是华为创造奇迹的根本所在。
案例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华为的崛起
华为的创新实践之三:产品微创新
华为能够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让全球客户信赖的大企业和行业领导者,其多年不间断的、大量的贴近客户需求的微创新是一个重要因素。
华为的创新实践之四:市场开发创新
任正非的管理带有鲜明的军人特色,如“一点两面三三制”。尖刀队先在前面撕开口子,两翼部队蜂拥而上,把这个口子从两边快速拉开,然后,“华尔街就是你的了”。
华为创新实践之五:决策体制的创新
轮值CEO制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颠覆性创新,在有史可寻的人类商业管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例。有中国学者质疑这一体制的成功可能性,但至少华为迄今为止的实验是相对成功的。
案例点评
华为的成功,首先是哲学与文化的成功,同时也是创新的成功。华为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在技术、制度、产品、市场开发、决策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创新,使公司在研发、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高壁垒,从而使企业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这些优势促使华为从一个弱小的、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第二节 认识创业
创业是指自行承担风险的个人或团队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寻求机会,进行创造价值的系列行动或过程。可以说,创业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动,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理论导航
创业过程包括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并获取回报的整个过程,通常可分为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有效资源、创建新企业、实现机会价值和收获创业回报等六个主要环节。此外,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
精选案例
案例一 大学生创业开发沙盒游戏,月营收4至8万元
兴趣指引,应用专业知识投身游戏开发
孙波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读大三期间,他在学校创办了憨憨鱼游戏开发工作室。
2020年寒假,孙波接触了一款休闲类3D沙盒游戏——《迷你世界》。恰巧那时,官方为鼓励开发者创作,将平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了升级。面对官方提供的高额开发者奖励,孙波萌生了转型开发者的想法。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孙波报名了官方的“星启计划”。
家人投资,成立工作室,让梦想起步
当大家得知,通过《迷你世界》可以取得可观收益,不少人对“沙盒内容开发”产生了兴趣。同学们的热情激发了孙波带领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创业的念头。于是,他说服父亲赞助了3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游戏开发工作室。
案例一 大学生创业开发沙盒游戏,月营收4至8万元
创业初期,因为缺乏游戏开发经验,玩家对他们开发的作品并不感兴趣,以至于游戏下载数据非常惨淡。一筹莫展之际,孙波向《迷你世界》官方发出了求助。
官方工作人员在核实工作室的状况后,迅速给他们的工作室发放了万元扶持基金,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此外,官方工作人员还和憨憨鱼团队成员一起分析他们在创作作品时出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参与官方线上活动。
明年营收冲百万,自信源于平台生态
“工作室每月营收4~8万元,2021年实现50万营收问题不大,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能翻一番。”孙波说道。
凭借着在《迷你世界》开发游戏的经验,孙波和他的团队成员在即将走出象牙塔之际找到了一个“就业可选项”,为未来求职发展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案例点评
孙波的自主创业是成功的,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业选择明智。当他发现很多同学对“沙盒内容开发”感兴趣时,便产生了带同学们一起创业的想法。二是进行产品升级。孙波运用沙盒创意平台《迷你世界》成功开发了《生命实验室》后,又对《迷你世界》开发工具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增加很多有趣的游戏玩法。三是懂得借助外力。创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孙波在创业时遇到了资金和作品研发困难,他立即求助《迷你世界》官方,得到了官方给他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作品创作方面的建议,帮助他解决了难题,从而加速了他创业成功的步伐。
案例二 大学生用无人机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受到触发,投身无人机行业
2019年7月,麦海涛无意中看到一则关于“因人工喷药中暑、农药中毒、害虫爆发等找不到喷洒农药的工人”的农业新闻,触动了他开一家“无人机农药喷洒”科技有限公司的想法。
2019年7月11日,麦海涛在家乡湛江市遂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了湛江市云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服务、无人机销售、无人机维修、航测航拍应用、培训和出租等业务。
创业的艰辛,屋漏偏逢连夜雨
麦海涛介绍,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很多难题。第一,招人难。第二,工作强度大。第三,资金困难。
案例二 大学生用无人机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2020年9月,麦海涛创业公司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此外,学校也委派具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管理、会计等不同专业背景的6位老师担任麦海涛创业团队的指导老师,从而加速了公司的发展,公司三年营业总额达到2 294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 207.2万元。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标杆
“麦海涛虽然是一名大二学生,但他已经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服务三农的创业达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的刘志方介绍,麦海涛创办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学校服务三农的创业先锋,树起了创新创业的标杆,铸就了服务三农的品牌。(详见教材)
案例点评
麦海涛无意间看到的一则新闻,触动了他创业的决心。在创业初期,麦海涛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解决,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了。如今,由麦海涛团队研发的无人机喷砂农药技术应用到农业上,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而且带动了农村人口的就业率。
案例三 大三学生研发智慧消防,防患于未然
防患未然,决定创业
王俊鳌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曾在工地当过弱电工程员。一次安装监控系统时,他发现好多工人边干活边吸烟,烟雾在木头房梁上缭绕,烟雾传感器却并没有报警。
在和老师、同学深入交流后,他决定研发一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系统。2018年,王俊鳌选择休学一年,并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和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吸纳校内和知名院校的优秀技术人才,组建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
攻坚克难,不断尝试
智慧消防系统需要攻克很多难点: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但让王俊鳌感到最棘手的还是数据负载能力问题。
案例三 大三学生研发智慧消防,防患于未然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和研发伙伴不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那段时间真是每天都在进行头脑风暴,想了无数个方案,好在最后通过升级调整等多种手段,终于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主动出击,抢占市场
为了让智慧消防系统踏入市场,王俊鳌主动出击,决定先从“赔本买卖”做起。他对建筑公司和商业楼等客户说可以免费试用他们的智慧消防系统,只需要装载软件即可。面对这样的“免费午餐”,对方大都会选择安装一个试试看。一般试用之后,客户就能感觉到这个系统的“智慧”。(详见教材)
案例点评
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创业机会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好的创业机会必然具有特定的市场定位,专注于满足客户的某些需求,同时能为客户带来增值效果。王俊鳌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发现,烟雾在房梁上缭绕,烟雾传感器却并没有报警。为了防患于未然,王俊鳌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后,决定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最终,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研发了一款能给客户带来“安全感”的智慧消防系统。
谢谢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