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培养创新思维 课件(共24张PPT)《创新创业基础训练》(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培养创新思维 课件(共24张PPT)《创新创业基础训练》(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
创新创业基础训练
01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或者说是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
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未知成分进行探索的活动,是人脑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的活动。
(一) 创新思维的含义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二) 创新思维的类型
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一) 破除创新思维枷锁
1.避免先入为主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先入为主,凭自己的主观猜测,而不是依据事实来做出判断。如果总是喜欢道听途说,凭印象做出判断,就很容易形成对人或对事的思维定式或偏见,不利于形成客观判断。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一) 破除创新思维枷锁
2.提高知识和修养水平
一个人的知识和修养水平越高,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盲目跟风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不能过度依赖知识和经验,要学会搜集与处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3.强化创新意识
大学生要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精神奋发、斗志昂扬,敢于打破对传统、权威、书本的迷信,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创前人没有开创的新事业。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一) 破除创新思维枷锁
4.投身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课堂学习之余,充分走向社会,融入实践劳动,进行创新思维锻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出想与做的差距,只有在实践中创新理念才能变为现实,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二)充分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处处留心皆学问
精通所学,兴趣广泛
无限风光在险峰
梅花香自苦寒来
打破沙锅问到底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02 运用创新方法
头脑风暴法
水平思考法
设问法
5W2H分析法
综摄法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畅谈法,畅谈会,集思法),是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
自由畅谈
批评对创造性思维会产生抑制作用。
禁止批评
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
延迟评判
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
追求数量
一、头脑风暴法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筛选
阶段
畅谈
阶段
重新
表述
热身
阶段
明确
问题
准备
阶段
01
02
03
04
05
05
01
02
03
04
05
06
主要程序可以归为六个阶段: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二、水平思考法
(一)水平思考法的特征
文本
文本
运用水平思考法时应多利用偶然产生的构想,从多方面观察,把握思考的结果。
打乱原来的、明显的思维顺序,从另一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水平思考法最显著的特征。
水平思考具有收敛思考的一面,即逻辑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地运用具体的技巧和工具来改变概念和感知,从而提出新的创意和概念。
出其
不意
思维
创新
实用
可行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二、水平思考法
(1)敢于打破占主导地位的观念,避免模仿,摆脱人们最常用的创意和表现方法等。
(2)多方位思考,针对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新见解。
(3)善于摆脱旧意识、旧经验的约束。
(4)要抓住偶然一闪的构思,深入发掘新的意念。
(二)运用水平思考法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三、设问法
检核表法是指根据需要研究的对象的特点列出有关问题,形成检核表,然后一个一个地来核对讨论,从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大量设想。奥斯本检核表法原有75个问题,可归纳为九组提问(见表2-1),其核心是改进,实施步骤如下。
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三、设问法
实施步骤如下:
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制
性地一个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设想筛选出来。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三、设问法
和田十二分析法是在借鉴检核表法和其他创造方法的基础上,由我国创新学研究者在上海和田路小学实验后提炼总结出来的。它既是对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表述简洁,便于掌握,从十二个角度提问,更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三、设问法
和田十二分析法概括了解决问题的12条思路,从12个方面给人以创新启示,具体包括: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便、改不足之处等。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其他材料代替,用其他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四、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四、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
WHAT
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WHY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WHEN
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WHERE
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WHO
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HOW MUCH
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五、综摄法
综摄法
综摄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戈登(William Gordon)教授提出的一种典型的创意构思方法。它以已知事物为媒介,将毫无关联且不同的知识和要素结合起来,以打开“未知世界门扉”,激起人们的创造欲,使潜在的创造力得以发挥,产生众多创造性设想。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五、综摄法
变陌生为熟悉
是指把看不习惯的事物当成早已习惯的熟悉事物。要求我们在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或问题时,运用全部经验、知识(熟悉的)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这些结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规则二
综摄法的基本规则
变熟悉为陌生
简单来说是指对某些早已熟悉的事物,从新的角度或运用新知识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摆脱陈旧固定看法的桎梏,产生创造性想法,即将熟悉的事物化成陌生的事物看待。
规则一
提出问题 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成员提出,也可来自外界。
专家分析 主持人提出问题后,专家先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和概要分析。
净化问题 首先,小组成员逐一谈想法,其次,专家进行判评,最后,专家记录。
理解问题 从选择问题的某一部分入手,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描述他所感知到的问题,写下一种或多种见解,选择一位成员与专家再进行详细分析。
类比畅想 这一步可以被视作一次远离问题的“假日”,是综摄法的关键所在。
牵强配对 绕问题与类比展开讨论和研究,直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实用配对 对之前开发出的类比案例深入研究,从类比的例子中彻底找出更明确详尽的启示。
制定方案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把创意构思转化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应用操作步骤
第二节
运用创新方法
五、综摄法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