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二章: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上篇职业生涯规划02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生涯角色间和生涯形态的规划,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向度下,如何来组合各种角色;另一个是生涯角色内和生涯目标的问题,是在各个角色中,要追求哪些职务或实现哪些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拓展阅读结合课文P35-36《职业生涯目标》,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能够促进个人努力工作(二)有助于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三)能够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能够激发个人潜能(四)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帕森斯将选择职业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第三步是人职匹配。又称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为了便于描述,霍兰德将这六种人格类型放在一个正六角形的每一角,如图2-2所示。其中,相邻人格类型的共同点较多,相隔人格类型的共同点较少,相对人格类型的共同点最少。六角模型现实型(R)研究型(I)常规型(C)企业型(E)社会型(S)艺术型(A)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人格特质 劳动者 职业现实型 ①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 ② 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 ③ 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通常需要一定体力,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器,如工程师、技术员、机械操作工、矿工、木工、电工、鞋匠、司机、农民、牧民、渔民等研究型 ① 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 ② 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③ 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工作,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飞机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艺术型 ① 喜欢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② 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 ③ 乐于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 各类艺术创作工作,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演员、艺术家编导、教师;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员;广播节目的主持人、编辑、作者;画家、书法家、摄影家;艺术、家具、珠宝、房屋装饰等行业的设计师等人格特质与职业环境的匹配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人格特质 劳动者 职业社会型 ① 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 ② 喜欢参与解决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 ③ 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各种直接为他人服务的工作,如教师、保育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衣食住行服务行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企业型 ① 精力充沛、自信、善交际,具有领导才能; ② 喜欢竞争,敢冒风险; ③ 喜爱权力、地位和物质财富 组织与影响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如企业家、政府官员、商人、行业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等人格特质与职业环境的匹配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三)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幻想期(11岁之前)该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之中。该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开始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能力和价值观,开始注意各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该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已有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讲求实际。2.尝试期(11~17岁)3.现实期(17岁以后)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分为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五个阶段,而生涯发展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认为,持家者、公民、休闲者、学生、子女、配偶、退休者等角色和工作者的角色都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具体表现。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生涯概念。工作与生活满意的程度,有赖于个人能否在工作上、职场中及生活形态上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五)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施恩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这个所谓的“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即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五)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但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安全/稳定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技术/职能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们想去承担整个部分的责任,并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管理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自主/独立型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五)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生活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冒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创业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如帮助他人、改善工作环境等。服务型拥有这种职业锚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等。挑战型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讨论为了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拿出一张纸,仔细思考以下问题,并将要点记录在纸上:(1)在校期间,你主要在哪些知识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尤其是你的课外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哪些知识?(2)如果同样付给你年薪100万元,并且你不会遭遇失败的话,你会选择做什么?回答清楚以上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职业锚。职业生涯规划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一)自我评估——明确职业生涯方向(二)环境评估——发掘职业生涯机会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帮助个人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估,让个人看清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志向之间的差距,明确职业生涯方向,不断地端正自己、改变自己,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趋势、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所处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条件等。职业生涯规划(三)理想职业目标选择——进行职业生涯定位职业目标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目标选择就是细化职业生涯任务,这个目标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注意准确定位。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职业生涯规划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四)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明晰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由于发展路线互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沿着设定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图职业生涯规划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五)实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六)评估与反馈——调整职业生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制定的规划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的。这里所说的“实施”就是将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付诸行动,对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学习、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有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使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反馈的信息,适时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