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农村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课件(共19张PPT)《环境管理学(第3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农村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课件(共19张PPT)《环境管理学(第3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5.21农村环境问题及其特征
农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的聚居地。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体。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农村占据着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环境的好坏,因而其地位非常重要。
@世界银行 【消除城乡差距】全球80%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发生在城市,在南亚,60%城市居民享有卫生设施,而在农村该比例只有28%。在撒哈拉以南非洲,42%的城市居民享有卫生设施,而农村地区只有2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在2010年已基本解决了安全水源,覆盖面达到96%,而在农村居民中该比例为81%。http://t.cn/zTMa3B1
(一) 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村环境只指乡村和田园、山林、荒野,广义的则还包括小城镇。
小城镇,是一个不完整的自然生态地域单元,是农村“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村镇环境与农田环境间杂的特点。
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理解,农村环境都与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异,也与纯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以农田环境为主体的狭义农村环境,因大量农业生产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使其成为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小城镇虽然与传统农村有所区别,但它或与乡村紧密相连,或与田园交错,具有林野、乡居兼有的景观特色。由于它所辖的土地、大气、水体等都是就近地域土地、大气、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是一个不完整的自然生态地域单元,是农村“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村镇环境与农田环境间杂的特点。
(二) 主要农村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总量、种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高强度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农药化肥污染、区域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图——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循环
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
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农村地区环境与发展失衡,还形成了“贫穷-增加人口-环境退化-贫穷”恶性循环,更加重了对当地农村环境的破坏程度。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到2011年,中国化肥年使用量5208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达43.4吨/平方公里,是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设置的安全上限22.5吨/平方公里的1.93倍。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超量使用化肥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而且还通过农田径流对水体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中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73万吨,其中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大都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污染,几乎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1/10。农业“白色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这些不可降解的农膜加速了耕地的“死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因此,大部分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大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每年产生约1.8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约有36.73%随意堆放,63.28%收集堆放,垃圾很难得到统一处理;至2010年,每年产生超过270亿吨的农村(包括乡镇)生活污水。据调查表明,农村聚居点的环境质量除了大气污染指标外,其余已经显著劣于城市。
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
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受乡村的传统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大都是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会造成量大面广的环境污染,而且治理非常困难,直接危害居民。目前,中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一般工业企业的污染物平均处理水平。
3.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另外,中国80%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大多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由于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因而危害直接。这些养殖场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而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三)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些主要特征
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
农村
城市
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严重不足
1.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农村整体落后于城镇的表现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只是农村落后于城市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这与农村落后的教育、落后的医疗卫生、落后的社会保障、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一致的。
在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如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的32.0%。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300元(每月不到2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还有1亿农村人口为贫困人口。
由此可见,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处在一个相对与城市隔离的情况下,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人员和基础设施均严重不足,这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的根源。
2.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
由于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的特点,农村的各类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与城市迥异的特点。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例,就有3个明显的特点:
表5-4 城市与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不同看法
另外,农民居民在对环境的看法上和城市居民也有很大不同。
问题 城市 城镇 农村
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对本地环境的看法 比较严重 比较严重 不太严重
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乱丢垃圾对水和土地的污染、由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空气异味、人们对水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乱丢垃圾对水和土地的污染、人们对水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乱丢垃圾对水和土地的污染、人们对水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私家车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影响很大 有一定的影响 有一定的影响
对居住和办公区域最不满意的方面 噪声震动扰民 空气污染 街区卫生条件不好
最关注的空间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年度报告,2005
各种废物
污染企业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城市将各种废物直接转移到农村环境中。
城市将污染企业搬迁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造成的间接转移。
3.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