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内容 课件(共19张PPT)《环境管理学(第3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3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内容 课件(共19张PPT)《环境管理学(第3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5.23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内容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
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
(一)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农村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广大农村地区的县长、乡镇长、村长应对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由于中国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困难、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原因,多数地区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十分匮乏和滞后,这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乡镇环境规划,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污染向农村蔓延、扩散,保护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制定农村与乡镇环境规划时,要对乡镇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要依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国土规划等,对农村和乡镇范围内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预测;要实事求是地确定规划期内要完成的环境保护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不准从事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以及噪声振动严重扰民的工业项目”的规定;
扎根于农业,重点发展支持和带动农业生产的项目。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发展小型采掘业、小水电和建材工业等。
①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
加强对乡镇工业
(三)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
乡镇工业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其空间布局,必须严格遵守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
②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
加强对乡镇工业
严格执行 “三同时”制度。
严禁将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委托或转嫁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乡镇、街道企业生产。
③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
加强对乡镇工业
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产业、景观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体产业,而且是农村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四)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五)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当前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方面。2011年后,环保部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下面的阅读材料列出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的基本条件和指标标准。
阅读材料46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
一、基本条件
1、机制健全。
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2、基础扎实。
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保情况、建设情况、日常管理情况、建立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3、政策落实。
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4、环境整洁。
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5、公众满意。
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二、考核指标
表5-5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及标准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东部 中部 西部
环境质量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
空气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防治 3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80 75 70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70 60 50
4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5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
6 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95
7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5 90 85
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10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50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3.0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东部 中部 西部
生态保护与建设 11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50
12 人均共公绿地面积(m3/人) ≥12
13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5
14 森林覆盖率(%,高寒区或草原区考核林草覆盖率) 山区、高寒区或摹区 ≥75
丘陵区 ≥45
平原区 ≥18
15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例(%) ≥60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