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项目六 跨文化沟通本项目知识结构图任务一 跨文化沟通的概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了解跨文化沟通的特点。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能力目标能辨别、分析跨文化沟通的差异所在。能根据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当的跨文化沟通方式。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养成问题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激发学生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的民族自豪感。01辨别和分析跨文化沟通差异。02跨文化沟通具体形式的应用。重点、难点CONTENTS案 例 导 入肯德基的“入乡随俗”商海沉浮,事事难料。1973年9月,香港市场的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间家乡鸡快餐店停业,只剩下四家仍勉强支持。到1975年2月,作为第一批进入香港的美国肯德基连锁店集团全军覆没。为了取得肯德基家乡鸡首次在香港推出的成功,首次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采用该公司的全球性宣传口号“好味到舔手指”。凭借广告攻势和新鲜度,肯德基家乡鸡还是火红了一段时间,很多人都乐于一试,一时间也门庭若市。可是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为什么肯德基在世界各地有数千家连锁店,只有在香港才会遭遇这样的厄运?经过仔细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导致了肯德基的惨败。首先,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效的广告词“好味到舔手指”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不容易予以接受。舔手指被认为是肮脏的行为,味道再好也不可以去舔手指。人们甚至对这种广告起了反感。其次,家乡鸡的味道和价格不容易被接受。鸡是采用本地品种,但它们的饲养方法仍然是美国式的。用鱼肉喂养出来的鸡破坏了中国鸡的独特味道。案 例 导 入此外,家乡鸡的价格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有点难以承受,从而抑制了需求。最后,美国式服务很难吸引回头客。在美国,顾客通常是驾车到快餐店,买食物在家吃。因此,商店里通常不设座的。中国人则通常喜欢三两个人在店里吃饭时一起聊天。没有座位的服务很难找到回头客。十年后,肯德基带着对中国文化的一定了解卷土重来,并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广告宣传方面低调,市场定价符合当地消费,市场定位于16岁至39岁之间的人。1986年,肯德基家乡鸡新老分店的总数在香港为716家,占世界各地分店总数的十分之一强,成为香港快餐业中,与麦当劳、汉堡王、必胜客薄饼并称为四大快餐连锁店。课堂讨论:1. 根据本案例故事,你能否尝试对“跨文化沟通”进行定义?2. “跨文化沟通”与一般的“沟通”有何区别一、跨文化沟通的界定有一则幽默故事:一群商人正如火如荼地在一条船上谈着一笔大生意,船不幸出现了故障,此情况的可行性操作是:必须让一部分人跳下船,才能保证船只平稳不下沉。这名老于世故的船长,深知船上这批商人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功人士,要说服他们的话必须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因此,他对英国的商人说:“跳水是一种体育运动。”英国人酷爱体育,听完即跳。对法国商人说到:“跳水此时非常的时髦,你刚刚有没有看见别人跳下去了呢?”法国人非常喜欢追逐时髦,所以马上跟着别人跳下船。转头又对德国商人说:“我是船长,现在立刻跳水,这是命令!”德国向来庄严而服从权威,船长话音刚落,他们立马行动。而对有逆反心理的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的船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允许!”,船长不让跳,意大利人果然偏要跳下去。对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的,不亏!”,最后对中国商人说道:“你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亲在等您回家吗?你不逃命怎么见她老人家呢”。在船长的机智引导下,船上这批文化背景、观念各异的人都按船长的要求做了,船长也算是救了一艘船的人。一、跨文化沟通的界定“跨文化”一词,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首次提出,他认为沟通即文化,换言之,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语言文字、肢体表情、情境、时间与空间,均与文化息息相关[[[] Hall, E.T. The Silent Language[M]. New York: Anchor, 1973.]]。“跨文化”对应的英文为“cross-culture”和“interculture”,然而,但在英语语境中,“cross-culture”通常指不同文化间冲突风格的比较,“interculture”则倾向于不同文化相遇时发生意义重组的交互作用过程,本章节的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后者。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有别于一般的沟通,其根本区别在于沟通对象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双方沟通方式、沟通过程和沟通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美国学者萨姆瓦(LA. Samova)为此还曾提出一个较权威的“跨文化沟通理论模型”。一、跨文化沟通的界定在该模型中,A、B、C不同的几何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中都有一个和文化外圈图像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小图形,代表该文化影响的个人。那些长短不一、途径各异的箭头是描绘文化编码和解码过程,代表着不同文化间信息的传递。箭头内承载着原始文化的相关信息,当箭头进入目标文化环境时,箭头内的原始信息被编辑和修改了。箭头越长,信息被编码和解码的程度越小,反之越大。该模型说明:(1)文化A、B是相近的文化,文化C和文化A、B差异较大;(2)当信息经过编码和解码后,各种文化原始信息的内涵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改;(3)除文化本身之外,还存在其他影响个体形成的因素;(4)在跨文化沟通中,文化差异是广泛而多变的,主要由环境和沟通方式决定。一、跨文化沟通的界定通常情况下,跨文化沟通可以被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系列沟通行为。这些行为因地域或种族不同等因素,从而导致文化差异现象的出现。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又可能发生在国际间。在传统的跨文化沟通中,主要以面对面沟通为主,具有同一时空性、直接性、沟通线索多样性(语言、非言语信号、声音、及时反馈)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网络、电话、远程会议、邮件和传真等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跳出了同一时空,减少了沟通线索,唯独保留了直接性。二、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在一些外交场合中,我们经常看到活动主体双方身旁会跟随着一个翻译官,那么,为什么有些外交人士在能够流利地进行中文或外文表达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翻译官协助观点、意见和建议的转述呢?一个非常普遍的回答是——因为好像只有跟翻译官才能讲明白。在看似“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为什么跨文化沟通依然存在困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内学者关世杰已针对跨文化沟通归纳了以下五个特点:(一)双方文化共享性差(二)文化差异程度不同二、跨文化沟通的特点(三)无意识的先入为主(四)误解、矛盾与冲突的增多(五)文化变异性增强三、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一)跨文化言语沟通1. 语境三、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一)跨文化言语沟通2. 话语轮转方式3. 思维方式(1)综合型和分析型(2)直觉型和逻辑型(3)归纳型和演绎型三、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二)跨文化非言语沟通1. 空间语言区域划分 区域范围 代表的意义亲密区域 <1.5英尺(≈0.5米) 亲密关系(e.g. 情侣和夫妻)的交流范围个人区域 1.5~ 4英尺(0.5~ 1.2米) 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范围社交区域 4~ 12英尺(1.2~ 3.7米) 工作环境中的正常交流范围公共区域 >12英尺(3.7米) 社会公共场所(e.g.街区)中的交流范围三、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二)跨文化非言语沟通2. 面部表情三、跨文化沟通的具体形式(二)跨文化非言语沟通3. 动作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日本汽车制造商马自达(Mazda)早期在美国开设工厂时,日本经理向员工分发了统一的棒球帽,并告诉他们可以在工作时戴上棒球帽,穿上统一的公司制服(蓝色裤子和卡其布衬衫)。美国员工认为这些帽子是自愿佩戴的,因此许多人决定不戴。经理感到不安,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并认为真正关心公司的员工都会自觉戴帽子。然而,美国员工对被告知他们应该做什么也感到十分不满。2.请分析:(1)日本经理说美国员工上班时可以戴上帽子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这么认为?(2)为什么美国员工不仅决定不戴帽子,还反感被告知应该做什么?经理为何为此感到不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