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上书李鸿章: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拒。这使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2.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宗旨是“振兴中华”。3.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消息泄露,起义失败。孙中山4.海外考察: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2中国同盟会1.背景提醒。《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革命情绪日趋高涨。领的对应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2)民权主义→“创立。孙中山的主张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民国”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3)民生主义→“平均。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地权”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Q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9课辛亥革命1革命志士的奋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革命实践: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1907年,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1911年,黄花岗起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2.结果:早期革命活动均以失败告终,但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2武昌起义人民的斗志。1.主力: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56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概况。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武汉被誉为“英雄之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城”“首义之城”。“首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指的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3.名称由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4.意义。“破旧”: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立新”: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直击中考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1)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专制制度,但没有结束封变,辛玄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结建制度。束了君主专制制度(2)“(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提醒的一大跃进。”材料中的“它”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纪年计算方法公元纪年-1911年=民国纪年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例:1927年=民国十六年1中华民国的建立1927-1911=1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罗提醒辛亥革命成功or失败?2.袁世凯就职: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于1912年3月在北京就(1)成功说:辛亥革命推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2)失败说:辛亥革命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3.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封建的历史任务。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5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