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九诗词鉴赏专题九诗词鉴赏女对诗歌的赏析辨析女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1)等情山水·设题方式(2)伤春惜春(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秋思秋恨(2)下列选项中与诗歌的写法和情感表达最接近的一项是((4)建功报国(5)忧国伤时·答题要点(6)思乡怀人(1)看是否曲解原意,故意说反。比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视觉说成听(7)生洁杂感觉,把局部的特点说成全体的特点。(8)离愁别绪(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比如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真题示例(江西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村落间随处可听到黄鹂啭B.领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鸣,在麦垅间看到紫燕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骑牛吹笛把家归。解析:诗歌额联中“云犹含态石披衣”的意思是:许多云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石好像披上了白衣。写出了云雾缭绕的情状,因此说“云雾完全消散”不对,这属于曲解原意,故而选B项。答案:B(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古代诗歌常见题材(1)山水田园诗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2)边塞征战诗的情态。(3)咏物抒怀诗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4)咏史怀古诗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5)赠友送别诗(6)羁旅思乡诗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114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解析:诗歌颈联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象来正面衬托“田家”之乐,并流重阳节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而非“反衬”,故而选C项。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答案:C日,我国传统节日。这天人们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女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设题方式(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答题模板这首诗(诗句)描写了…,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思想感情。·真题示例◆重阳登高之日,眼前的萧萧落(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叶,更加深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作者早已不堪忍受九日寄子约0[明]皇甫访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更何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常见意象(一)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送友别亲类:杨柳、长亭、南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千戈。浦、酒、劳歌、阳关。【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做赏析。解析: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作答,“白发”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人常用“雁”表达思念之情,这里的“雁”正是寄托了思乡之情;“书”即家⊙思乡念友类:月亮、鸿雁、双书,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表达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分析时,注意这些鲤、捣衣、浮云、尺素。意象的内涵。答案:“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概;“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鸿雁长飞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鱼龙潜跃厌倦等。女赏析诗歌的形象女·设题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1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