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解读1声音的产生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生的。。声音产生时,发声体必须振动。Q“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物体停止振动,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在介质中传播。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悟空!心静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解读2真空不能传声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②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会慢慢变3声速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抽气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0℃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31m/s;温度每升高1℃,空气中的声速将增大0.6m/s;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回声·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声源发出的声音,只要遇到障碍物就存在回声。只不过当障碍物圜丘:从发声到声波返回离人较远时,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们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圆心的时间约0.07s,回声源。回声测距:声源静止时,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障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所以物站在天心石上的人会感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2即。觉声音格外响亮。8第二章声现象。回声的防止:在较大的报告厅或剧院中讲话时,回声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形成干扰,因此报告厅或剧院的墙壁通常做成凹凸不平的解读1骨传导形状,达到“吸音”的效果,从而减弱回声的影响。贝多芬失聪后感知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实现的。4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骨传导不用空气传声,可1.人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因2.空气传导:声源→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此比空气传导效果好。神经。没有助听器3.骨传导: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①的年代,我也人耳的结构是蛮拼的!听小骨半规管耳郭前庭外耳道耳蜗咽鼓管鼓膜鼓室第2节声音的特性解读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例如,女高音、男低音指的就是音调高低。则音调低。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高音3.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越低。②低音。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短、粗细和绷紧程度。。管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读3举例:地震时发出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20~20000Hz。5.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到,但也属于声,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③地震了!2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例如,“不敢高声语”指的就是响度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