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地理入学考试问卷考试时长: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关于我国疆域的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大 B.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C. 东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D.我国领士的最南端为曾母暗沙2、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我国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等C.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得益于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在我国的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是“高原、盆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在抗疫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大国形象被世界纷纷点赞,张明打算策划一档直播节目宣扬多彩中国。据此,完成3-4小题。3、张明准备的以下相关材料中,叙述有误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东西同时不同景C.地跨寒、温、热三带,农业类型多样 D.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4、张明在直播互动中请观众推荐家乡值得一去的美食餐厅,有四位观众分别推荐了“滇菌王”、“晋风馆”、“湘妹子”、“食赣家”四个不同家乡风味餐厅,据此判断这四位观众的家乡分别位于A.江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浙江省 B.云南省、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C.云南省、陕西省、湖南省、江西省 D.云南省、山西省、湖南省、江西省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是冬至日,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节气,寓意寒冷的冬季来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已降到0℃以下,南方地区也由北向南开始进入寒冬。据此完成5-6题。5、冬季我国气温特点是A.南北温差小 B.全国气温0℃以下C.南北温差大 D.全国气温0℃以上6、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入寒冬时间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合作,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此完成7-8小题。7、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A.泼水节——朝鲜族 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C.晒佛节——藏族 D.端午节赛龙舟——汉族8、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B各民族分布呈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C汉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部D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航拍中国》,深受观众喜欢。其中拍摄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和陆地面积最大的分别是A云、内蒙古 B 云、新 C 琼、内蒙古 D 琼、新10、小明到新疆旅游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气越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你认为其原因是A.气温越高,高山冰雪融水越多 B.气温越高,瓜果越甜C.天气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 D.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11、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草地大幅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C.在城市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D.扩大城市规模,将耕地变成城市建筑用地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下表是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12、对比两次人口普查,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劳动力比重上升②城市化水平上升③人口增加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13、2021年5月31日,我国发布了“三孩”政策,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目的是A.缓解人口老龄化 B.缓解人口增长快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 D.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衡读“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4-15小题。14、根据四城市降水信息,归纳我国降水的特征,正确的是①我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都不均匀②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③一般来说,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④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10~12月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共亭单车”“共享雨伞”己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气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伞”使用率最高的是A.哈尔滨 B.石家庄 C.上海 D.海口秦岭被中华民族亲切地称为“父亲山”,他是那么庞大,宽厚的山体波状起伏,东西绵延,横亘在中国中部。据此完成16-17小题。16、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①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1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行为不利于保护秦岭的是A.加强环保宣传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发展生态旅游 D.发展房地产业剪纸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下图示意剪纸作品,读图完成18-20小题。18、作品显示,该地A.房屋临水而建 B.屋顶坡度小 C.船行速度快 D.河流冬季会结冰19、该地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0、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区域,其民间美食和传统体育活动是A.馍、踩高跷 B.糌粑、攀岩 C.粽子、赛龙舟 D.窝头、滑冰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组委始终践行低碳办会,组委会入驻地是由大型钢铁企业“首钢”外迁后改造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力争“碳中和”。读图,完成21-22小题。21、“首钢”外迁对北京市的主要影响是A.解决了交通拥堵 B.改善了环境质量 C.改善了住房状况 D.解决了就业问题22、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中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读图文材料完成23-25小题。23、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少数民族A.吉林满族 B.内蒙古蒙古族 C.海南黎族 D.宁夏回族24、该地区的气候与哪一副气候资料图相匹配A.A B.B C.C D.D25、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二、综合题:共50分。26、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与之息息相关,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16分)图1图2(1)从图 1 中可以看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 海。(2)图 2 中河口到桃花峪年平均流量 (“增加”或“减少 ),解释其原因 。(3)图2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增加,解释其原因 。(4)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坡度变缓,流速 (加快或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 ”,极易决堤成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5)关于黄河流域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②中游凌汛严重 ③中游有黄土风情 信天游④上中游为下游提供电力保障⑤下游江阔水深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我国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大地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构成祖国的大好河山。图1为沿32°N地形剖面图,图2为我国地形图。(1)“大河滚滚向东流”说明我国的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一级阶梯内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①是______________,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______________。(2)我国四大盆地中,A__________的纬度最高;B________的面积最大;被称为“聚宝盆”的是C___________。(3)山脉纵横交错,部分山脉既是省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形区的分界线。如:D_________是地形区②_________和③_________的分界线,也是_______(省份)和_______(省份)的分界线。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 ,是我国____ (干湿地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2)图中R河为____ ,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____ 最大的河流。黄土高原经流水的长期侵蚀,逐渐形成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_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 等。(3)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2所示的 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以 (工业部门)地位突出。(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树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均有栽培。黄土高原苹果带比渤海湾苹果带的苹果含糖度高,更加甜脆可口,原因是 。八年级地理入学考试答卷班次 姓名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选项题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选项题次 19 20 21 22 23 24 25选项二、综合题26、(每空2分,共16分)(1) (2) ,(3)(4) , ,(5)27、(每空2分,共24分)(1) 、 、 、(2) 、 、(3) 、 、、28、(每空1分,第4小题2分,共10分)(1) 、(2) 、 、、(3)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