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数据采集统一模拟预测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数据采集统一模拟预测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1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
4.研究发现,植物的抗寒性是累积性的数量性状,由多种抗寒基因调控。如图是蒺藜
首蓿体内的部分抗寒基因在冷驯化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A.植物的抗寒性说明基因与性状之相对表达量
间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事项:
150叮女基因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蒺藜苜蓿冷驯
◆基因b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用0.5毫
化的时间和温度
100
O基因c
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贴码区”。
C.为提高蒺藜苜蓿的抗寒性,宜进行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
50
5~24h冷驯化
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D.通过检测细胞内mRNA的合成量
·冷驯化时间倒)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就能得出抗寒基因的表达量
0.251152472108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5.生态系统修复除自然恢复外,还有人工修复。人工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19Na23Cl35.5K39Mn55
来修复遭到破坏、退化或受到严重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Fe 56
A.生态系统修复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B.生态系统修复要注意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修复后的生态系统,调节无机环境中“碳一氧平衡”的能力更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差异,下列有
D.当生态系统恢复并达到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不会变化
关叙述正确的是
6.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称为完全显
性:若F1显现的是中间类型,则称为不完全显性。某种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
A.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3个等位基因A¥、A、a决定,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不完全显性。Ay
B.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膜
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已知基因型A'AY会导致胚胎致死(统计时不
C.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没有细胞壁
计入个体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产生酒精
A.AY、A、a基因中碱基序列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都相同
2.研究发现,信号分子可与细胞膜上受体或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如雌性激素),激活
B.正常情况下,该小鼠种群中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
细胞内的酶或调控靶细胞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有关
C.若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有3种,则亲代杂交组合一定是A'a×Aa
叙述错误的是
D.两只黄色鼠杂交生了一只灰色鼠,再生一只灰色鼠的概率为1/4
A.生物体内的酶、激素、神经递质等均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若信号分子有亲水性,则该分子的受体一般在细胞膜上
A.船舶的外壳安装若干锌块可避免船体遭受腐蚀
C.细胞内的酶被激活后能降低有关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直径为5nm的碳量子点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相关基因的表达会增强或减弱
C.人体因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而导致其不被吸收
3.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祝融号”火星车所用的铝基碳化硅属于硅酸盐材料
A.为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在实验前向装置中充入氮气
有色液滴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6gNa2CO3固体中Na的数目比CO多0.1Na
B.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表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CO2的量
B.0.9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数为0.5Na
C.若有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C.7.1gC2与足量H0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若有色液滴不再移动,则说明瓶内的酵母菌已经死亡殆尽
酵母菌
葡萄糖溶液
D.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第1页共16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第2页共16页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 2021 级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C A C D AC AB BD
14.【答案】D
【解析】A 质量数不守恒;B.α粒子比中子的穿透本领弱;C.β衰变时原子核放出电子是
中子转化为电子和质子;D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D 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像知甲车做匀速运动,故 A 错误;乙车先静止,后做减速运动,
但不一定是匀减速运动,故 B 错误;t0时刻相切,斜率相等,故 C 正确;在0 t 0时间内,乙
车先静止,后减速运动。故 D 错误
16.【答案】A
【解析】高弧线时上升时间长,下降时间也长,故 A 正确;三种弧线时,克服重力做功
相同,高弧线时所用时间最长,故 B 错误;三种弧线时,由于初速度方向未定,无法确定初
速度的大小,故 CD 错误
17.【答案】C
【解析】卫星 P的轨道半径最小,线速度、角速度最大,故 A、B 错误;由题意知卫星 A、
B 轨道半径之比为 3 : 2 ,故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C 正确;动能
E 1k mv
2 GMm , 动能之比为2: 3 2 2r ,故 D 错误
18.【答案】D
AB A + 【解析】由题意 连线的中点的电势 B1 = 5V, 2 1
C ,C 与 AB 连线的中点的
连线为等势线,O点在该连线上,O点电势为 5 V,故 A 错误;AB 垂直 C 与 AB 连线的中点
的连线,故电场场强方向由A指向B,故B错误;由电场场强方向由A指向B,由题意DE∥AB,
D 8点电势最低,故 C 错误;由几何关系得圆的半径 r cm, ED E2r 4 3V ,故 D 正确3
19.【答案】AC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合力之比为 2∶1,(摩擦力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甲、乙两质量之比为 2∶1,故 A 正确;初速度之比为 1∶2,故 B 错误;由于甲、乙两物体
p2
初动量相同,末动量都为零,由动量定理得合外力冲量相同,故 C 正确;Ek = 2m,由动能定
理得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功之比为 1∶2,故 D 错误
20.【答案】AB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解析】电子带负电,向右偏转,由左手定则知,匀强磁场的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故
L2 21 L2
A 2 2 2正确;设电子做圆运动的半径为 r,由几何关系 (L1 r) +L2 r 得 r 2L 由1
ev B mv
2
B 2L1mv0 0
0 得 e(L2 L2r ),故 B 正确;电子在 AE 下方的圆弧长度大于直线 AE 到 C 的距1 2
离,电子第一次通过 C 点的时间大于第二次通过 C 的时间,故 C 错误;电场要对电子做功,
磁场对电子不做功,电子第一次通过 C 点的速率小于第二次通过 C 的速率,故 D 错误
21.【答案】BD
【解析】上升阶段不是匀减速运动,故 A 错误;从 M 到 N 使用动量定理得
mv mg sin t
mg sin t IBLt 0 mv0 ,流过金属棒横截面的电量Q It,得Q
0
BL ,故 B 正
1 2 1 2
确;整个电路的焦耳热为 mv0 mv2 2 ,故 C 错误;从 N到 M使用动量定理,设 N到 M的

时间为 t1mg sin t1 I2BLt1 mv 0 I
E2 t1 (BS)
2 从 M到 N使用动量定理,R r R r (R r )t1 ,

E1 t (BS) t v v mg sin t I1BLt 0 mv0 I1 上下面积相同得 1 0 t,故 D 正确R r R r (R r )t g sin
二、非选择题
22.(6 分)
(1)B (2 分) (2)1.16 (2 分) (1.18 给 1 分) ;9.69(2 分) (9.60~9.80 给 1 分)
23.(9 分)
(1)R2 (1 分) R4 (1 分) (2)15.3 (2 分) (3) 大于 (2 分) (4) 3.75 (3 分)
24.(12 分)
(1)设副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U
U
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0 .....................(2 分)
2
U0 U U n 2U0 .....................(2 分)
2n1 n2 2n1
n U I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 = IU 2 0 .....................(2 分)
2n1
(2)由题意和平衡条件 T = mg .....................(1 分)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1 = Tv = mgv .....................(1 分)
电动机的内部消耗的功率 P2 = I2R .....................(1 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P = P1 + P2 .....................(1 分)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R IU mgv = n2IU0 2n1mgv 2 .....................(2 分)I 2n I 21
25.(20 分)
(1)碰前 A、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 A有: F f 1 1mg ma1 .....................( 2 分)
2
解得:A的加速度 a1 4m / s .....................(1 分)
s 11 a t 22 1
1
对 B 2有: s2 a2t .....................(1 分)2
s2 s1 L ..................... (1 分)
解得:B 2的加速度 a2 5m / s .....................(1 分)
(2)对 B有 F f1 f2 Ma2 .....................(1 分)
f2 2 (M m)g .....................(1 分)
解得 F=21.5N
P FvB .....................(2 分)
vB a2t .....................(1 分)
解得:P = 215 W .....................(1 分)
(3)碰撞过程 A、B系统动量守恒
mvA MvB (M m)v共 .....................(3 分)
解得:v 共=28/3m/s=9.3m/s .....................(1 分)
根据能量守恒Q 12 (M 2m)v共 .....................(3 分)
Q 392 J 130.7J .....................(1 分)
3
四、选考题
33.【物理选修 3-3】(15 分)
(1)ADE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2)解:①由 V-T图像通过坐标原点,则知从 A到 B理想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V V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A B
TA TB
V 4×102 -
得:V AB TB= 2×6.0×10
3 m3=8.0×10-3 m3 .....................(4 分)
TA 3×10
②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W=-p(VB-VA)=-0.9×105×(8.0×10-3-6.0×10-3)J=-1.8×102 J .....................(4 分)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得:ΔU=3.2×102 J-1.8×102 J=1.4×102 J .....................(2 分)
34.【物理选修 3-4】(15 分)
(1)CDE
(2)解:①设玻璃对空气的临界角为 C
1 1
则 sinC .....................(1 分)
n 2
C 45 .....................(1 分)
如图所示
因为 i1 60 C ,所以光线在 AB 面上将发生全反射 .....................(1 分)
由几何知识得: i3 30 C ,则光线从 BC 面上第一次射入空气 .....................(1 分)
sin r
由折射定律有: n 得 r 45 .....................(1 分)
sin i3
②在三角形 ADE 中,根据几何关系
DE = AD tan 60° = 3 tan 60° =3 m .....................(1 分)
EF = sin 30
°
° EB = 2 m .....................(1 分)sin120
v c ....................(1 分)
n
t D E EF = n (DE EF ) 5 2 1 0 8 s .....................(2 分)
v c 3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 2021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植物成熟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如叶肉细胞、根尖
成熟区细胞等,若大液泡存在于根尖成熟区细胞中,这样的细胞就不含叶绿体,故 A错误;
原核细胞和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均含有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故 B正
确;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故 C错误;线粒体广泛
分布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含有线粒体,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故 D错误。
2.【答案】 A
【解析】生物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激活细胞的酶或调控靶细胞有关
基因的表达,但酶不能作为信号分子,故 A错误;由于细胞膜上有磷脂分子,且磷脂分子尾
尾相连,具有亲水性的头部朝向外侧,与细胞膜相结合的信号分子一般也具有亲水性,故 B
正确;受体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后,能激活细胞内的酶发挥催化效应,因此能降低有关化学
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故 C正确;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会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
可能是促进或抑制,因此有关基因的表达会减弱或增强,故 D正确。
3.【答案】 A
【解析】 为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应排除氧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实验前可通入
氮气营造无氧环境,故 A 正确;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应式为:
C6H12O6+6O2+6H2O→12H2O+6CO2,因此分解氧气的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液滴不会
移动,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不消耗氧
气,会产生二氧化碳,故液滴的移动不能表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的总量,故 B
错误;根据上述分析,液滴不会出现向左移动,只能出现不移动或向右移动,故 C错误;若
液滴不移动,可能是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达到最大值,瓶内的葡萄糖已耗尽,但酵母菌不一定
死亡殆尽,故 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于抗寒性状由多种基因调控,体现了多个基因对一种性状的控制,即“多因一
效”,因此,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故 A错误;图示横坐标为“冷驯
化时间”,纵坐标为抗寒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蒺藜苜蓿冷驯化的时间,
温度是无关变量,不是自变量,故 B错误;由图示可见,抗寒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 5~24h
达到较高水平,植物的抗寒性较高,故 C正确;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均会转录得到 mRNA,这
些基因既有抗寒基因,也有其他基因,因此检测 mRNA的合成量不能得出抗寒基因的表达量,
故 D错误。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5.【答案】D
【解析】人工修复能人为修复遭到破坏、退化或受到污染的生态系统,故能改变群落次生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故 A正确;生态系统修复要注意恢复原有地区生物多样性,即减少对原
有物种的破坏,同时也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当地物种产生影响,故 B正确;修复后的生
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会增强,调节无机环境中“碳-氧平衡”的能力也会更强,故 C正
确;生态系统恢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演替至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改变,
故 D错误。
6.【答案】B
【解析】基因 AY、A、a为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但由
于三个基因是等位基因,因此碱基序列不相同,故 A错误;正常情况下,该小鼠种群中控制
毛色的基因型有 AYA、AYa、AA、Aa、aa,AYAY胚胎致死,因此最多的基因型有 5种,故 B
正确;小鼠毛色的表现型可以有 4种,即黄色 AY_(AYA、AYa)、灰色 AA、体色介于灰色
和黑色之间(Aa)、黑色 aa,据此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 AYa×Aa或 AYA×Aa,故 C错误;
两只黄色小鼠杂交生了一只灰色鼠,灰色鼠的基因型为 AA,说明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均为
AYA,其子代为 1AYAY︰2AYA︰1AA,由于 AYAY会胚胎致死,所以它们再生一只灰色鼠(AA)
的概率为 1/3,故 D错误。
29.(11分)
【答案】(1)C(或 B、C)(1分) 光合色素 吸收并转化光能(或捕获并转化光能)
(2)O2 或 A (3)细胞膜或生物膜 (4)提取菠菜和其他材料中的光合色素,用纸层
析法进行层析分离,观察并比较滤纸条蓝绿色和黄绿色色带的宽度或深浅度。
【解析】(1)根据类囊体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可据图分析出,A为氧气,B为 NADPH,
C为 ATP,故类囊体膜能将光能转化为 NADPH和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由于类囊体薄膜上
的Ⅰ能吸收光能,并将能量传递到Ⅱ用于 NADPH的合成,因此Ⅰ和Ⅱ最可能是光合色素,光合
色素具有吸收转化光能(或捕获并转化光能)的作用。(2)从图中可见,类囊体膜上能实现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从能量上看,它能将光能转化为 NADPH和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从物
质上看,它能将 H2O、ADP+Pi、NADP++H+ 分别转化为 O2、ATP、NADPH,这些产物中 O2
可以促进细胞呼吸,延缓衰老。(3)用实验动物自己的细胞膜或生物膜包裹类囊体可以不被
免疫系统识别,实现药物的安全递送。(4)研究人员推测所选材料的叶绿素含量低于菠菜,
可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加以验证,即提取菠菜和其他材料中的光合色素,用
纸层析法进行层析分离,观察并比较滤纸条蓝绿色和黄绿色色带的宽度或深浅度。
30.(8分)
【答案】(1)③④ (2)骨骼肌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3)未测定两组小鼠实验前
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解析】(1)据图分析,GH能与与胰高血糖素协同发挥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
的作用,因此 GH能促进脂肪细胞中的③和④过程。(2)图中显示,GH和 IGF-1共同作用
的靶器官是骨骼肌,GH分泌受下丘脑调控,能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细胞产生的 IGF-1,而 IGF-1
又能抑制垂体分泌 GH,因此存在反馈调节机制。(3)为验证 IGF-1的降血脂作用,需在注
射生理盐水或注射 IGF-1之前测定小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求出每组小组的平均值,
实验后还需再次测定小鼠体内的甘油三酯含量,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和两组实验的对照才能得
出结论。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31.(9分)
【答案】(1)二氧化碳 (2)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等 (3)这些途径既能减少环境污染,
又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4)豆科植物能与固氮微生物共生提高土壤的
含氮量,促进杂草和豆科植物生长;而杂草与豆科植物存在竞争关系,且杂草生长更快,占
据了空间资源,不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3分)
【解析】(1)“无废弃物农业”中,碳在豆科植物和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往返。(2)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应加
大人为干预,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采取的措施有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等。(3)将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做成饲料饲喂牲畜,废弃物中的能量流向动物,再将牲畜粪
便进行堆肥、沤肥,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而直接焚烧废弃物,能量直接释放到环境中,
能量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前者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种植豆科
植物后,容易造成“草盛豆苗稀”的现象,原因是豆科植物能与固氮微生物共生提高土壤的含
氮量,促进杂草和豆科植物生长,而杂草与豆科植物存在竞争关系,且杂草生长更快,占据
了空间资源,不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
32.(11分)
【答案】(1)母本(1分) 人工去雄(1分) (2)bb 5/6 (3)抗虫基因与 b基因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根据实验二的 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抗虫基因与 B/b 不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故抗虫基因与 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若抗虫基因与 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则 F2表现型为抗虫正常株∶不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不抗虫突变株=3∶3∶1∶1,
与题干不符)(其它意思相近也得分)(3分)
【解析】
雄性不育是指植株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的现象,因此只能做母本;若是正常植株
做母本进行杂交时,必须去雄,而雄性不育系减少了去雄的麻烦。(2)分析实验一,将突变
株 N与正常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F2中正常株:雄性不育突变株=3:1,由此可知正
常株是显性性状,突变株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 bb),F1基因型为 Bb。突变株 N为雄性不
育,杂交实验时只能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bb。F1基因型为 Bb,F2三种基因型 BB:Bb: bb=1:2:1,
F2随机授粉时产生的雌配子 B、b 各占 1/2,由于 bb 雄性不育,所以雄配子只能由 BB、Bb
产生,即2/3B、1/3b,则F3中雄性不育植株bb=1/2×1/3=1/6,F3中正常株所占的比例为1-1/6=5/6。
(3)由于只将一个抗虫基因转入雄性不育突变株 N的染色体中,则抗虫基因与 b在染色体
上位置关系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抗虫基因与 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二是抗虫基因与 b基
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二的 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抗虫基因与 B/b不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所以抗虫基因与 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若抗虫基因与 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 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不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
株∶不抗虫突变株=3∶3∶1∶1,与题干上 F2表现型及比例不符,故抗虫基因与 b基因不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答案】:
(1)蔬菜表面(或陈泡菜水) 营造坛内乳酸菌所需的无氧环境
(2)①维生素 ②高压蒸汽灭菌(或灭菌)(1分) ③ 162 280
(3)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培养基中产生了不利于乳酸菌生长的物质,
但不影响其他细菌的生长(答案合理给分)
【解析】(1)乳酸菌常用于泡菜制作,制作传统泡菜时,若添加的是陈泡菜水,则菌种来自
于陈泡菜水,若不添加,则菌种主要来自蔬菜表面;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向泡菜坛的
水槽处加入清水,原因是营造坛内乳酸菌所需的无氧环境。(2)配置培养基培养乳酸菌,培
养基中除加入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才能确保乳酸菌正常生长;配
置好培养基后,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为将样液稀释 10倍,需要在 18mL
的泡菜水中加入 162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将样液稀释 10倍,再依次等比例稀释至 106倍,
取 0.1mL样液涂布到培养基上,再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后统计平均菌落数,若
每毫升样液中细菌数量为 2.8×109 个,则平均菌落数为 0.1×2.8×109/106=280个。(3)由于泡
菜坛内可能会有杂菌生长,统计的菌落数并非全是乳酸菌的菌落数,要想初步判断菌种类型,
还需要观察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菌落特征。若继续培养 24h
后,发现乳酸菌的菌落数没有增加,而其他菌落数仍然在增加,原因可能是培养基中产生了
不利于乳酸菌生长的物质,但该物质不影响其他细菌的生长。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答案】(1)DNA连接酶 (2)基因表达载体 BamHI和 HindⅢ(3)农杆菌转化法
酚类化合物 DNA分子杂交(4)取转基因番茄的体细胞,进行低温培养且破壁(或研磨或
破碎)处理,再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是否有抗冻蛋白存在(3分,答案合理给分)
【解析】(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2)为使
抗冻基因 AFPs能在番茄体内稳定存在并成功表达,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成为基因工程中最
核心的环节。在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对抗冻基因进行切割,用 BamHI和 HindⅢ
能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3)要将含抗冻基因 AFPs的质粒导入到番茄细胞中,
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同时还要利用番茄细胞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番
茄细胞,进而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序列中。整合后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抗冻基因
AFPs 导入是否成功。(4)为研究转基因番茄中 AFPs 基因能否表达,还需进行鉴定,鉴定
的方法有多种,方法一:取转基因番茄的体细胞,进行低温培养且破壁(或研磨或破碎)处
理,再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是否有抗冻蛋白存在;方法二:将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
株处于低温且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若转基因植株存活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则基本能
确定抗冻番茄培育成功。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四川省 2021 级高三大数据精准教学第一次统一监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7.【答案】D
【解析】A.船舶的外壳装上若干锌块后,由于 Zn 比 Fe 活泼,发生电化学腐蚀时 Zn 作负
极,Fe 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A 选项不符合题意;B.直径 5 nm 的碳量子点介
于 1 nm~100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 选项不符合题意;C.纤维素属于多糖,其主
要功能是加强胃肠的蠕动,因人体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而导致其不被吸收,C 选项不符合题
意;D.“祝融号”火星车所用的铝基碳化硅属于复合材料,D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8.【答案】A
【解析】A.10.6 g Na2CO3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n(Na+)=0.2 mol,n(CO 2 3 )=0.1 mol,
Na+的数目比 CO 2 3 多 0.1NA,A 选项符合题意;B.D2O 的摩尔质量为 20 g/mol,1 个 D2O 分
子中含 10 个中子,0.9 g 重水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0.45 mol,B 选项不符合题意;C.Cl2
与 H2O 反应的方程式 Cl2+H2O HCl+HClO 为可逆反应,7.1 g Cl2为 0.1 mol,转移电子数
应小于 0.1 NA,C 选项不符合题意;D.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11.2 L 的物质的量远大于
0.5 mol,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9.【答案】C
【解析】X、Y、Z、W、M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其中 X、M 同主族,且仅 M 为金属元素。短周期金属元素仅有 Li、Be、Na、Mg、Al,
显然,M 只可能在第三周期且只能为 Na,若为 Mg,则 X 为 Be,与且仅 M 为金属元素矛盾;
若为 Al,则 X 为 B。Y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3,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必大于等于 21,与题意矛盾。
综上,M 为 Na、X 为 H;Y、Z、W 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
则 Y、Z、W 可能为 B(3)、N(5)、F(7)或 C(4)、N(5)、O(6)。
A.Y、Z、W 为第二周原子序数增大的主族元素,原子半径 Y>Z>W,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Z 为 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ⅤA 族,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 W 为 F,M 为 Na,二者形成 NaF,仅含离子键;若 W 为 O,M 为 Na,二者可形成
Na2O,仅含离子键,或形成 Na2O2,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 选项符合题意;
D.若 W 为 O,Z 为 N,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H2O>NH3;若 W 为 F,Z 为 N,简单气态氢
化物的稳定性 HF>NH3,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10.【答案】C
【解析】A.化学式为 C10H12O,A 选项不符合题意;B.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B 选项不符合题意;C.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选项符合题意;D.结
构中含 1 个苯环、1 个碳碳双键,故 1 mol 该化合物最多能与 4 mol H2反应,D 选项不符合题
意。故答案为 C。
11.【答案】D
【解析】A.将某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观察到品红褪
色,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SO2。若只有 SO2,过量的 SO2 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选
项不符合题意;B.石蜡油主要成分为烷烃或环烷烃,高温分解产物可能生成乙烯或其他烯
烃,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某溶液放
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存在 Na+,要证明是否含 K+,需透过
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观察到有紫色火焰,证明存在 K+,若未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证
明不存在 K+,C 选项不符合题意;D.向盛有 10 滴 0.l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1 mol/L
NaCl 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 1 mol/L KI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说明发生 AgCl(s)+I–(aq) AgI(s)+Cl–(aq),即 Ksp(AgI)故答案为 D。
12.【答案】B
【解析】“光辅助锂—氧气”电池中,锂为负极,光敏电极为正极。A.放电时,电子从
锂电极向光敏电极移动,A 选项不符合题意;B.充电时,Li+经离子交换膜从右向左迁移,B
hv
选项符合题意;C.充电时,阴极发生 Li++e—=Li;由已知:hv=e—+h+,总反应为 Li2O2 充电2Li
+O2↑,故阳极反应为 Li2O2+2h+=2Li++O2↑或 Li2O2-2e—=2Li+ +O2↑,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充电时,部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能实现太阳能的有效转化和储存,D 选项不符合
题意。故答案为 B。
13.【答案】B
c(HA ) c(A2-) c(HA )c H+
【解析】A.横轴表示 pH,纵轴表示 pX=-lg 或 pX=-lg , lgKa1=lgc(H2A) c(HA ) c(H2A)
p[c(HA
-) 2 + 2-
]= -lgKa1-pH, lgK =lg
c(A )c H
a2 p[
c(A ) ]= -lgKa2-pH。H2A 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 Ka1
c(H2A) c(HA ) c(HA
)
c(A2-)
远大于二级电离平衡常数 Ka2,当 pH 相同时,pX 较大的对应的是 L2,表示 p[ ]与 pH 的
c(HA )
pX c(HA
)
关系, 较小的对应的是 L1,表示 p[ ]与 pH 的关系,A 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A)
2-
B.由 a 点(4.0 c(A ),1.4),pH=4.0 时,p[ ]= -lgKa2-pH=1.4,则 Ka2=1×10-5.4,B 选项符合题意;c(HA )
- 2-
C p[c(HA )]=-1 p[ c(A ) ]=1.4 p[ c(A
2-)
.联列 , ,解得 ]=0.4,C 选项不符合题意;c(H2A) c(HA ) c(H2A)
14
D.25℃时,Ka(HA-)=Ka2=1×10-5.4,Kh(HA-)= w= 10 =10-8.6,Ka(HA-)>K (HA-),溶液显酸
Ka1 10 5.4
h
性[c(H+)>c(OH-)],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26.(14 分)
【解析】:
(1)仪器 X 的名称为干燥管。
(2)引发反应后就能保持微沸状态,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逐滴加入混合液可防止反应
剧烈使体系温度过高,导致乙醚从球形冷凝管中大量逸出。
(3)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反应时间过长;若温度过高,乙醚的沸点为 34.6℃,导
致乙醚从冷凝管大量逸出。
(4)若图 1 使用直型冷凝管,冷凝接触面积减少,回流效果差或若图 2 使用球型冷凝管
会有积液在凹槽中。
(5)①长导气管可起到安全管的作用或平衡气压的作用。水蒸气蒸馏时,若观察到长导
管水位突然升高,可能发生堵塞导致装置内气压过大,应打开活塞 K 或打开活塞 K,再移走
热源。
②水蒸气蒸馏原理是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中通入水蒸气使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液态
有机物(乙醚、溴苯)和水一起蒸出,因此,主要除去的杂质为乙醚、溴苯,粗产品存留在
图 2 甲中。
27.(14 分)
【解析】:
(1)粉碎固体残渣或搅拌或加热或适当增大 H2SO4的浓度或增大 H2C2O4的浓度等(答增
大接触面积不给分)。
(2)ZnMn2O4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ZnO Mn2O3,
ZnO Mn2O3+2H2SO4══ZnSO4+MnSO4+2H2O+MnO2可知Mn2O3+H2SO4══ MnSO4+H2O+MnO2。
仅加入 H2SO4时,部分锰元素以 MnO2沉淀的形式存在。为提高 Mn 的浸出率,需加入 H2C2O4
作还原剂(MnO2 具有氧化性)发生反应:MnO2+H2SO4+H2C2O4══MnSO4+2CO2↑+2H2O,进
而提高 Mn 的浸出率。
(3)①由图可知,当 c(H2SO4)=0.5 mol L-1时,Mn 的浸出率等于 90%,Zn 的浸出率大于 90%。
由 ZnO+H2SO4 ══ ZnSO4+H2O;MnO+H2SO4══MnSO4+H2O;ZnMn2O4+2H2SO4 ══ ZnSO4+
MnSO4+2H2O+MnO2;MnO2+ H2SO4+H2C2O4 ══ MnSO4+2CO2↑+2H2O 可知,Zn 的浸出只需 H2SO4
即可,所以 Zn 元素浸出时不需要还原剂,而+4 价 Mn(MnO2、Mn2O3、Mn3O4)需加入 H2C2O4
作还原剂更有利于 Mn 的浸出。或 MnO2+ H2SO4+H2C2O4 ══ MnSO4+2CO2↑+2H2O,故 Mn 的
浸出率受 H2C2O4浓度变化更大,a 曲线表示 Zn 的浸出率受 H2C2O4浓度变化,b 曲线表示
Mn 的浸出率受 H2C2O4浓度变化。
( 4 ) “精制除杂 ” 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草酸,因为 MnO2+ H2SO4+H2C2O4 ══
MnSO4+2CO2↑+2H2O,不会引入杂质,过量的 MnO2 也可通过过滤去除,而 ZnO 与 H2C2O4
发生 ZnO+H2C2O4 ══ ZnC2O4+H2O,MnO 与 H2C2O4发生 MnO+H2C2O4 ══ MnC2O4+H2O,都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只是将 H2C 2—2O4转化为 C2O 4 ,无法实现精制除杂的目的。故所选试剂为 MnO2。
(5)①Mn2+―2e―+2H2O══MnO2+4H+。
②阴极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Zn2++2e―══Zn,2H++2e―══H2↑。阳极可能发生的电极反
应为 Mn2+―2e―+2H2O══MnO2+4H+,4OH――4e―══2H2O+O2↑。当 n(H2):n(O2)=2:1 时,二
者变化的电子转移数恰好相等,则电极反应 Zn2++2e―══Zn 与 Mn2+―2e―+2H2O══MnO2+4H+
的转移电子数也应相等,因此参加反应的 n(Zn2+):n(Mn2+)=1:1。
28.(15 分)
【解析】:
(1)发现目标方程式中 FeC2O4·2H2O 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差 4 倍,目标方程式中 O2与第二
个方程式相差 2 倍,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扩大 4 倍加上第二个热化学方程
式扩大 2 倍即为答案 4a+2b。
(2)x=FeC O 144 1602 4/[FeC2O4 2H2O]= =80.0%,y=Fe2O3/2[FeC2O4 2H2O]= =44.4%
180 360
CO(g)+N2O(g) CO2(g)+N2(g)
开始 50 x 0 0
转化 -17.5 -17.5 +17.5 +17.5
(3)①利用已知信息列出三段式为平衡 32.5 17.5 17.5 ,因为方程式计量数相等
CO(g)+N2O(g) CO2(g)+N2(g)
开始 50 50 0 0
转化 -17.5 -17.5 +17.5 +17.5
p(开始)=p(总),故 x=50,平衡时 N2O=32.5,三段式为平衡 32.5 32.5 17.5 17.5 ,求解可得
17.5 17.5
17.5 17.5
Kp= 100 100 或 32.5 32.5 。32.5 32.5

100 100
②历程一中 R→IM1 段活化能最大,速率最慢,故为决速步。观察能量变化ΔH<0,升高
温度,化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
③观察历程二中有碳氮键断裂的为 TS→P。历程二中煤焦催化第一步会释放 945.98
kJ·mol-1的能量,有利于提供第二步吸收 127.27 kJ·mol-1的能量,而历程一第一步就需要吸收
218.76 kJ·mol-1的能量。
35.(15 分)
【解析】:
(1)3d64s2失去 2e-为 3d6。
(2)依据 Na、Fe、O 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得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Na第 4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3)因为含氮原子环均处于同一平面,故采用 sp2杂化。N3 采用 sp2 杂化后余下 1 对电
子形成的大π键,故处于富电子状态。N1 和 N3 采用 sp2 杂化后,N1 有一个孤电子对未处于
成键,易形成配位键,N3 中所有氮原子的电子都参与了成键。
(4 +)通过观察到图 2 中箭头可推测水中的氧原子与 Mn2 形成配位键,通过观察到图 2 中
三个点可推测 H2O 与 SO 2 4 之间形成氢键。“⑤”号水分子中的氢键作用力比“①”“②”“③”
“④”号的水分子形成的配位键键能小,故更易断裂。
27
(5 m 151 10)观察图三可知 F 原子构成的是正八面体。密度计算为ρ= = g m-3。
V a3 NA
36.(15 分)
【解析】:
(1)根据结构简式可以得出 A 的名称为:乙酸乙酯。O O 结构简式为 HCOOCH3 所
属类别为酯类。
O
F
Cl
F F
(2)D 中含氧官能团有:羰基、酯基。观察 C→D 变化,发现 C 取代了 F 中的
Cl 失去了羰基旁边的 H 原子,生成了 D 和 HCl。
(3)根据 F→G 反应条件为 H2O/H+可知发生了酯的水解,逆推 F 的结构简式为
O O
F O
F N
O
(4 HN N)G 生成 H 中发现 G 失去了苯环上氟原子, 失去 NH 键的 H,故生成氟化氢。
O O O O
F OH N FHN OH HF
F N N N
O N O
(5)E 中手性碳的位置为 处碳原子 。
(6)由有机物 I 比 C 的分子式少 CH2,有机物 I 的分子式为 C6H11NO2,除开 外
余下-C4H7,可以推测还含有碳碳双键或环状结构。12 种结构为:双键位置不同有以下 8 种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NH2 NH2
NH2 NH1 2 2
1 COOH COOH2 3 3 1 2
COOH 和 和 COOH ;环状结构有 4 种 和
1 NH2 NH2
H3C
2
COOH
COOH
(甲基位置不同有两种)、 。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CY6AogCAQAIAAQhCUwF6CAGQkAGAAAoGRAAEMAABy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