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税收筹划的基础和方法1 税收筹划概述2 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3 税收筹划的种类4 税收筹划的原则5 税收筹划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6 税收筹划的方法目录 contents01 税收筹划概述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款的一系列谋划活动。从历史上看,税收筹划活动由来已久,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税收筹划的研究日趋深入。此外,人们对税收筹划的概念也有不尽相同的描述。税收筹划的概念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编写的《国际税收词典》对税收筹划是这样描述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对经营活动或对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以达到缴纳最低税收的目的。税收筹划的概念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中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税收筹划的概念几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与他人合著的、已多次修订的《会计学》中对税收筹划做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被称为税收筹划……少纳税和递延缴纳税款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此外,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系统性地对企业的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所得税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主要是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采用租用还是购入的方式,以及交易的时间等。税收筹划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开始对税收筹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不限一地一国),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财务目标实现的谋划与对策。”还有的学者认为:“税收筹划应包括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退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税收筹划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事前进行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节约税收成本的理财活动。它包括投资税收筹划、经营税收筹划和分配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取得税收法律制度支持和税务机关认可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参与经营策划,使经济活动能够沿着最低税负方向和延期纳税结果运行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取得税收利益的经营管理策划。”税收筹划的概念【知识要点提醒】税收筹划发生在纳税行为之前,而且必须遵守税法的规定。税收筹划早已被美国法庭所认可。例如,在著名的1947年法庭判决书中,法官勒尼德·汉德(Learned Hand)陈述道(类似的陈述也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官方文件中):法庭一再重申,(纳税人)出于尽可能将税负降到最低的目的而安排活动并无不当。所有纳税义务人都有权这样做,无论贫富,没有人应当承担多于法律要求的社会义务;税收是强制的征收,而不是自愿的捐献。以道德的名义要求缴纳更多的税收仅仅是形而上学的说教之词。税收筹划的特点1. 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这里的合法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遵守税法;二是不违反税法。任何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责任的行为都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做出采用较低税负方案的决策是纳税人的正当权利。用道德的名义要求纳税人选择高税负,不是税法的本意。【知识要点提醒】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是其区别于偷税、逃税等行为的基本特点。税收筹划的特点2. 事先性税收筹划的事先性是指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涉税事项所做的规划和安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产生货物劳务税的纳税义务,在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产生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在财产取得之后才产生财产税的纳税义务等,这就为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事先筹划提供了可能性。如果纳税义务已经发生,纳税人再通过种种手段减少应纳税款,则被认定是违法行为。税收筹划的特点3. 风险性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的,这就使未来的结果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有可能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得本来最优的方案变成次优方案。此外,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时由于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税法在某些条款上的模糊性)等,还面临违法及纳税调整的风险等。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1.税收筹划与偷税(1)偷税的法律界定及法律责任。偷税是指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1.税收筹划与偷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1.税收筹划与偷税(2)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是否违法是税收筹划与偷税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触犯了国家相关税收法律的行为,将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偷税的纳税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而税收筹划则是在不触犯国家法律情况下的一种涉税行为,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所涉及的收入、支出等的安排,都是在税法不禁止的框架下进行的。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2.税收筹划与欠税(1)欠税的法律界定及法律责任。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其中,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2.税收筹划与欠税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阻止出境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公安部制定。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在办税场所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告。《刑法》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对于单位犯有前述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2)税收筹划与欠税的区别。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而发生的拖欠税款行为。例如,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增值税的计税期间分别为十日、十五日、一个月、一个季度或半年。纳税人的具体计税期间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自然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以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为一个计税期间的,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纳税;以十日或者十五日为一个计税期间的,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一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假设某纳税人被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增值税计税期间为一个月,则该纳税人必须在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缴纳增值税税款。如果该纳税人在次月十五日内尚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税款,则构成欠税行为。与欠税不同,税收筹划是指通过不违法的筹划手段实现少缴税款或递延缴纳税款的行为。通过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可使某项涉税行为免于应税义务,或产生较小的应税义务,或推迟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而欠税是指已经发生了应税义务而未按期履行缴纳税款的行为。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3.税收筹划与骗税(1)骗税的法律界定与法律责任。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免)税款的行为。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免)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免)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免)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刑法》规定,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采取前述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于单位犯有前述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2)税收筹划与骗税的区别。税收筹划与骗税的区别比较明显,骗税是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虚构本来没有发生的应退(免)税行为,以骗取国家的出口退(免)税款。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4.税收筹划与避税(1)避税的定义。避税是纳税人在熟知法律及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不触犯税收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一系列涉税行为的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目的的活动。避税的最大特点是非违法性,它包括利用合法手段,如各种特定税收条款或税法中缺乏的某些条款(即税法漏洞)而引起应税义务的减少。从法律角度分析,避税分为顺法意识避税和逆法意识避税两种类型。顺法意识避税又称积极性避税,它顺应税法的立法意图,不会影响或削弱税法的法律地位,也不会影响或削弱税收的职能作用。例如,纳税人利用税收的起征点避税,或者利用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低税率以规避高税率等。再如,在对烟酒实行高税率政策的背景下,纳税人通过减少烟酒的消费量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是一种顺法意识的避税行为,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一致。逆法意识避税又称消极性避税,是与税法的立法意图相违背的,甚至是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的规避税负行为。例如,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手段把高税率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子公司等。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小思考】逆法意识避税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应用避税最广泛的领域是国际税收领域,避税者利用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税收制度的差异,采用避税港及转让定价等各种手段,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国际避税会导致避税者所在国的税收收入减少,其原因是一部分税收转化成避税者的超额利润,另一部分税收转化为低税率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收入,即引起税收收入在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鉴于此,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有损失和受益两种可能。对于受益大于损失的国家或地区,其可能不仅不反对避税,而且给国际避税提供种种方便,这也造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对避税的态度不一致,有些国家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而有些国家则有严格的反避税条款,对避税行为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因此,某项避税行为是否违法,各国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纳税人在进行避税行为选择时,首先要弄清楚该国对这项行为是否有反避税条款,一旦存在相应的反避税条款,则这种避税行为便构成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2)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不同涉税行为的税法规定,通过事先的筹划安排,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由于税收筹划以遵守税法规定为前提,故具有合法性;由于税收筹划多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式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故又具有合理性。而大量的避税行为则是纳税人利用税收法律的疏忽、漏洞,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设法使其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绕过或避过法律政策的规定,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即学即用】 在下列行为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A.偷税 B.骗税 C.避税 D.税收筹划答案:AB解析:避税的最大特点是非违法性。税收筹划以遵守税法规定为前提,具有合法性。谢 谢 大 家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