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_2 课件(共23张PPT)-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第四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_2 课件(共23张PPT)-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第四版)》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企业所得税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纳税调整
目录 contents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
0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基础
您的标题
品过春绿,难忘秋黄,回味春华,欣喜秋实。希望我们的活力和热情能带给您工作上的成就和收获。
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某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重点是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及计量;因此,资产负债表成为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第一报表,应力求其信息的完整、可靠,利润表仅是资产负债表的一张附表。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
收入费用观
在收入费用观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对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直接确认及计量,财务会计处理的重心放在利润表中的各要素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及计量依附于收入及费用,资产负债表也就成为重要性仅次于利润表的第二报表。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一直采用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下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企业所得税的唯一核算方法。由此,核算的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收入、费用为基础转变为以资产、负债的价值为基础。它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也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
【小思考】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何在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
1.资产负债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采用资产负债观将净化资产负债表并完善利润表。收入费用观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主要目的是确定一定时期的收益。在此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大量性质不明的递延费用和递延贷项等进入资产负债表中。与此同时,收入费用观允许一些项目绕过利润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进行报告,导致权益部分变成堆积混乱信息的垃圾箱,必然使利润表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而在资产负债观下,这些信息将“无所遁形”,资产负债表将得到净化,利润表的信息将得到完善。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
2.资产负债观更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
收入费用观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对企业的资产特别是长期资产的历史成本严格采用系统的分期摊销方法计入费用,而不考虑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因此在物价变动以及信息技术投入使得资产价值与历史成本明显脱节的情况下,按收入费用观确定的收益只能反映账面业绩,而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与收入费用观相比,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更加强调权益——权益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公允计量来体现,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分析在会计期间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为确定当期收入和费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因而采用资产负债观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因
3.资产负债观更符合当前的经济环境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之所以发生如此多的会计造假事件,究其原因还是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依据收入费用观制定的,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市场竞争日益走向成熟,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跨国公司不断涌现,这些都使收入费用观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而会计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了解企业净资产的全部变动,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资产负债观更能满足其要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还体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提高了会计信息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可比性与透明度,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地位,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因遵循不同国家、地区的会计标准而造成的成本支出,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将所有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综合考虑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负债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
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该差额可抵减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以应缴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间接法是在分析财务会计核算资料中与税法规定不符的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项目及其金额后,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进而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
直接法是按照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先确定法定收入和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金额,然后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进而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在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时,应严格遵循税法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关于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的规定进行。
1.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即一项资产在未来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在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准予税前扣除。在持有资产的过程中,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按照税法规定已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额后的金额。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即学即用】 A公司当期发生研究与开发费用共计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80万元。假定A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达到预定用途,并在当期摊销20万元。A公司的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残值均符合税法的规定,则其当期期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 0 B. 260 C. 130 D. 455
【答案】 D
【解析】 A公司当期期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60万元(=280-20),计税基础为455万元(=260×174%)。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2.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扣除的金额为零,则计税基础就是账面价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即学即用】某企业计提预计保修费用10 000元,根据税法规定在计提该项预计负债时计入销售费用的10 000元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当该项保修实际发生时可以据实扣除。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 000元,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0 000元,因此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即:10 000-10 000)。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异。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企业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知识点提醒: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或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因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50万元,计税基础为4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交企业所得税的增加,所以在其产生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若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表示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也就是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案例4-1] 2020年12月31日,某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 000万元。计算2020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
[解析]
2020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 000万元,故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 100-1 000=100(万元)
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计税基础为680万元,则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按照税法的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在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在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形成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案例4-2] 某年度A公司发生了1 0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A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税法规定,可计入当年税前扣除的广告费金额为750万元(=5 000×15%)。请问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
[解析] 当期未予税前扣除的250万元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其计税基础为250万元。该项费用产生的资产的账面价值0元与其计税基础250万元之间产生了25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可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其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的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的应纳税额,在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如,A公司于当年发生亏损1 000万元,按照税法的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亏损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从性质上看,可以减少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企业预计未来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的亏损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谢 谢 大 家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