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税收遵从 课件(共46张PPT)- 《税收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税收遵从 课件(共46张PPT)- 《税收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4章 税收遵从
注:反避税税收收入占比=反避税税收收入/国家税收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税收收入来自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表7-4,反避税税收收入来自国家税务局官网与2003-2020年《中国税务年鉴》。2004年反避税税收收入数据缺失。
第一节 税收遵从的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税收遵从: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在法定的时间内,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应交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机关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
   税收缺口:税务机关实际征收到的税额与纳税人在如实申报情况下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衡量税收遵从程度的指标有四种:
一是潜在纳税人和登记纳税人之间的差额,它反映没有登记的纳税人数量;
二是登记注册的纳税人与实际申报的纳税人之间的差额,它反映未申报的纳税人数量;
三是纳税人申报的税额与根据法律应缴纳的税额之间的差额,它反映纳税人逃税程度;
四是纳税人申报的税额或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与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之间的差额,它反映税款被拖欠程度。
二、税收遵从和税收不遵从的分类
税收遵从的表现形式
防卫性遵从
制度性遵从
忠诚性遵从
税收不遵从的表现形式
情感性不遵从
无知性不遵从
自私性不遵从
三、研究税收遵从的模式
理性模式
行为模式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分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
三个实验(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
第一个实验:
有两个赌局。第一个赌局有33%的机会得到2500元,66%的机会得到2400元,另外1%的机会什么也没有;第二个赌局是确定性地得到2400元,请问在这两个赌局中你更倾向于哪一个?
确定性效应: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比较倾向于选择那些被认为具有确定性的结果。
确定性效应反映在税收遵从上,就是说假如税制简明并且易于遵守,纳税人就易于选择诚实纳税;
如果税制繁琐且存在漏洞,不规范的税收制度会使纳税人无所适从,纳税人就易于选择税收不遵从。
第二个实验:1. 有两个赌局。第一个赌局有80%的概率得到4000元,第二个赌局是确定得到3000元,请问你更倾向于哪一个?
2.有两个赌局。第一个赌局有80%的概率损失4000元,20%概率毫无损失,第二个赌局是确定损失3000元,请问你更倾向于哪一个?
框架效应:人们并不拥有稳定的、事先定义好的偏好,在决策过程中,通过改变对结果的描述来改变参照点,继而影响人们的偏好选择问题。
在税收遵从问题上,纳税人风险偏好可能是不固定的,如果纳税人在填写年度纳税申报表时,在面临还须补缴税款的情况下,就可能倾向于风险爱好;而在面临着可获退税前景时,就倾向于风险厌恶。
根据该理论,税款预提制度或预缴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遵从度,因为预提或预缴的税款越多,纳税人将来可获得的退税越多(或需补缴的税款越少),纳税人越倾向于诚实纳税。
分离效应:人们作出经济行为决策时,会面临着很多信息,人们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可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取舍分离,以简化决策过程,这可能导致其偏好与选择的不一致。
税收遵从成本
时间成本
货币成本
其他成本
五、逃税问题
逃税
避税
从1994初年至2003年12月,已有194人因增值税发票犯罪被一审判处死刑,70人已被执行死刑。其中,因伪造、倒卖增值税发票被判死刑的达20人,15人已被执行死刑;因倒卖、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死刑的有174人,55人已被执行死刑;在所有死刑案件中,共有12名税务人员被判死刑,4人已被执行死刑。
2011年《刑法修正案》废除虚开增值税发票死刑。
逃税的类型
非法经济中的逃税
非法经济是指那些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和活动,这些非法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走私、贩毒、卖淫等。
一类是暂且不管是合法所得还是非法所得,只要达到纳税的起征点,就要纳税,法国等一些国家采取这种作法;
另一种类型是只对合法收入征税,对于非法收入,一经发现,就采取没收等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制裁,目前包括我国的大多数国家采取这种作法。
逃税的类型
非正式经济中的逃税
例如在有些国家中,到处都会看到大量的商品(街头小贩和小市场)和劳务(运输和房屋建筑)的供给者。
例如,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因受制于就业规定、户口制度,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大量非正式经济的产生。
逃税的类型
未申报经济中的逃税
未申报经济就是应向税务机关申报而没有申报的收入总量,即那些逃避制度性财政法规的活动。
通常查处的逃税行为主要是这种形式。
逃税的危害
损害国家财政利害
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
导致宏观信号失真
第二节 逃税的经济分析
一、理性模式 的分析
基本框架
Allingham and Sandmo(1972)模型
效用函数U(.)是以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唯一参数。
纳税人收入为y,申报收入为x,税率为t。
假定税务机关对逃税行为的查出概率为p ,对罚款的处罚为隐匿收入的θ倍。
如果逃税者没有被查出逃税,那么他的税后收入就为Y=y-tx。
如果逃税者被查出逃税,那么他的税后收入就为W=y-tx-θ(y-x)。
纳税人的预期效用函数为:
E(U)=(1-p)U(Y)+pU(W)
逃税均衡点
税率变动对逃税的影响
税收处罚的影响
税收查处概率的影响
消除逃税的政策
二、行为模式的分析
研究方法:实验、调查、计量
(一)个体因素
年龄
性别
教育
收入
职业
(二)社会环境因素
同伴影响
伦理
(三)税制因素
税收公平
税制复杂程度
查处概率
税收处罚
税率
第三节 逃税的估计和治理
地下经济估计
现金比率法
物质投入法
劳动力市场法
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英国《经济学人》称之为克强指数。
各省GDP指数超过全国GDP指数个数
应纳税收估计
不变税率法
缺口法
调查法
第五节 逃税的治理
规范纳税申报制度
严格税务审计
加强税收处罚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
税收赦免
拓展:逃税怎么度量?
指标层级 序号 指标含义 指标定义
省级 1 税收征管强度 各地区实际税收收入/估算的税收收入
2 税收征管效率 DEA分析方法
3 征税努力 查实率:稽查部门一年以来检查出有问题的纳税户数/总检查户数
4 征管努力 稽查户数的国税和地税加总
5 征管努力 查补收入的国税和地税加总
6 税收征管强度 税务当局查补税收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
7 税收征管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税收征管变量
8 税收努力 地方本级实际征税额/利用时变技术PSFA方法估算的地区最优税收规模
县级 9 税收征管强度 县级人均财政收入/GDP;财政收入/GDP
指标层级 序号 指标含义 指标定义
企业 10 企业实际税率 实际缴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
11 企业实际税率 应缴所得税/利润
12 企业实际税率 应纳企业增值税/企业增值额
13 企业实际税率 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实报利润
14 企业实际税率 企业所得税/总资产
15 企业实际税率 企业增值税/总资产
16 企业实际税率 应缴所得税/销售收入
17 企业逃税/避税 [年末利润总额-(期末所得税费用÷适用所得税率)]/总资产
18 企业逃税/避税 残差法,参照Desai & Dharmapala(2006)的做法
19 企业逃税/避税 参考Cai 和 Liu(2009)构建
20 企业受到的税收征管活动 企业“是否接受税务检查”
21 企业受到的税收征管活动 企业“接受税务检查的次数”
政策变量 22 税收征管强度变化 金税三期工程试点
23 税收征管强度变化 取消农业税
24 税收征管强度变化 柔性税收征管: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
25 税收征管强度变化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变量
企业层面指标详细说明
指标含义 指标 研究主题 数据来源 样本期 期刊 发表时间 作者
企业实际税率 10 税收征管与企业实际税负 全国税收调查数据 10% 的随机再抽样样本 2008—2015 经济研究 2020 田彬彬、陶东杰、李文健
11 税收信息系统与税收征管 工企数据库 2010—2015 J. Account. Public Policy 2020 Chengrui Xiao , Yuchen Shao
12 税收征管与地区税负不平等 工企数据库 2000—2007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陈晓光
13 税收征管与地区税负不平等 工企数据库 2000—2007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陈晓光
14 绩效考核与税收征管 工企数据库 1998—2013 经济研究 2019 许敬轩、王小龙、何振
15 绩效考核与税收征管 工企数据库 1998—2013 经济研究 2019 许敬轩、王小龙、何振
16 税收征管力度与企业创新 工企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1998—2007 NBER,Working Paper 25146 2018 Jing Cai、Yuyu Chen、Xuan Wang
企业逃税/避税 17 金税三期与税收征管 上市公司数据 2008—2016 经济研究 2020 张克中、欧阳洁、李文健
18 金税三期与税收征管 上市公司数据 2008—2016 经济研究 2020 张克中、欧阳洁、李文健
19 财政压力与税收征管 工企数据库 1998—2005 世界经济 2012 马光荣、李力行
企业受到的税收征管活动 20 税收征管与企业融资约束 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 2012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于文超、殷华、梁平汉
21 税收征管与企业融资约束 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 2012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于文超、殷华、梁平汉
企业平均税率差异产生的原因
申报税基
真实税基
名义税率
有效税率
税收总额
逃税管理
1. 欠税管理
2. 税会差异
3. 税收优惠
4. 税收处罚
Cai 和 Liu(2009)方法
Cai,H.,and Q.Liu,2009,“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Economic Journal,119( 537) ,764—795.
吕冰洋、马光荣、毛捷:《分税与税率:从政府到企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7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