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课税原则 课件(共62张PPT)- 《税收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课税原则 课件(共62张PPT)- 《税收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2024/2/29
1
第二章 税收原则
2024/2/29
2
第一节 课税原则的历史回顾
一、课税原则的提出
二、斯密的课税原则
三、瓦格纳的课税原则
2024/2/29
3
一、课税原则的提出
配第的课税原则:公平、便利、节省。
1.公平,是指纳税人的能力不同,税收负担也就应当不同而且要适当。
2.便利,是指征收的手续、程序、方法要简便,符合纳税人的习俗和具备的条件。
3.节省,是指征税过程中的耗费尽可能地减少,也就是要尽量节约征收费用。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年5月26日-1687年12月16日)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者。
2024/2/29
4
二、斯密的课税原则
 斯密从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等4大课税原则。
(一)平等原则
  国民应依其在国家的保护下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向国家缴纳租税。
(二)确实原则
确实(certainty)原则是指国民所纳税目与条例应该是确实的。
(三)便利原则
便利(convenience)原则是指政府对国民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
(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耗用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2024/2/29
5
2024/2/29
6
三、瓦格纳的课税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包含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包含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
2024/2/29
7
社会公正原则
  包含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包含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2024/2/29
8
第二节 税收的公平原则
专栏 :关于公平与效率思考
效率与公平,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人际间效用的可比较性是再分配政策的最根本道德基础。
主流经济学家之所以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中强调效率,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认为人际间的效用是很难进行比较的。
哈耶克断言,“分配的公正不但要求取消个人自由,而且要求贯彻一套不容争议的价值,换言之,即实行一种严密的极权统治”。
事实上,即使是作为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市场自由而辩护时,虽然也求助于效率,但更根本的论据还在于这样一种观点:“市场保证了个人自由本身”(弗里德曼,1986)。
平等(equility)、公平(equity)、正义(Justice,或译为公正)
Equility:确保给每个人提供相同的东西
Equity:确保人们都拥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Justice:确保每人得到应得的东西
A picture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s of equality, equity and justice. Courtesy of Courtesy Advancing Equity and Inclusion: A Guide for Municipalities, by City for All Women Initiative (CAWI), Ottawa
什么是公正?
1.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密尔)
2.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
A.尊重人们在自由市场上做出的选择(自由至上者,诺齐克、弗里德曼);
B.人们在“无知之幕”下,所可能做出的选择(平等主义者)(罗尔斯)
罗尔斯——“无知之幕”下选择出来的规则必然是公平的;而如果规则是公平的,那么,由这种规则产生的收入分配也将是公平的。
3.培养德性和共同善:公正就是给予人们在道德上所应得的。(亚里士多德)
2024/2/29
12
一、税收的公平标准
(一)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二)受益原则
(三)能力原则
2024/2/29
13
(一)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1.横向公平
2.纵向公平
2024/2/29
14
纵向公平
2024/2/29
15
(二)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要求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
受益原则存在如下三大缺陷:  
第一,受益原则的应用因共用品的集体消费性质而受到极大限制。
第二,受益原则的应用因共用品的内在性质难以确定受益的多少。
第三,受益原则的应用很可能使某些税种具有很大的扭曲性。
(三)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ability to pay approach)要求纳税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ability-to-pay)纳税。
   能力测定标准可分为所得、支出和财富。
所得=消费支出+净财富增加
2024/2/29
16
①所得标准
优点:收入水平反映能力水平。
缺点:偏好不同影响公平的判断。
2024/2/29
17
②支出标准
优点:
第一,无需计算净财富的增加。
第二,避免了所得税对储蓄和劳动的扭曲。
缺点:
计算个人的总支出极其困难。
税负分配不公平
2024/2/29
18
③财富标准
个人的总财富表明的是个人已积累起来的购买力存量。对财富征税(定期的或不定期的)相当于对个人的将来所得征税。
缺点:财富税的管理比较困难。
2024/2/29
19
四、税收公平原则发挥的一般规律
2024/2/29
20
税收公平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居民收入分配、间接税税负分配、财产分配的影响。
(一)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个人所得税。
(二)对间接税税负分配的影响
税收影响间接税税负分配主要体现于商品税。
(三)对财产分配的影响
税收影响财产分配主要体现于房地产税、遗产税。
2024/2/29
21
第三节 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税收的经济效率
(二)税收的制度效率
2024/2/29
22
(一)税收的经济效率
1.税收的经济效率与税收中性
2.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3.希克斯超额负担理论
2024/2/29
23
1.税收的经济效率与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2024/2/29
24
泰国的标志税产生的无谓损失
2024/2/29
25
英国17-19世纪的窗户税产生的无谓损失
2024/2/29
26
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是哈伯格首先利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cardinal utility approach)作为超额负担的基本理论说明,后称之为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这种理论在计算税收的超额负担时,利用了消费者剩余概念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多少的标准。
2.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2024/2/29
27
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或称超额负担)
A
D1
S1
S2
B
P2 = 1.80
Q2 = 90
0.5
汽油价格(P)
产量 (Q)
C
P1 = 1.50
Q1 = 100
无谓损失
对汽油征税移动供给曲线
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
2.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2024/2/29
28
影响无谓损失的因素
2024/2/29
29
第一,需求(或供给)弹性越大,无谓损失越大。
第二,无谓损失和税率的平方成正比。
税收无谓损失公式的含义
2024/2/29
30
P
Q
P2
P1
Q1
Q2
D1
S1
S2
B
A
C
S3
Q3
P3
D
E
0.1
0.1
第二个0.1元产生了更大的边际无谓损失,BCDE。
第一个0.1元的税产生的是较小的无谓损失, ABC。
2024/2/29
31
启示
累进税的效率较低。
应当选择平滑税率。
2024/2/29
32
为了避免马歇尔- 哈伯格超额负担的计算问题,希克斯提出用补偿需求曲线(compensated demand curve)代替一般需求曲线(ordinary demand curve)。补偿需求曲线是从任何价格变动的间接收入效应中抽象出来的,它完全以替代效应为基础,描述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希克斯超额负担
2024/2/29
33
3.希克斯超额负担
O
P
P1
P0
X1
X0
C
A
B
D'
X
超额负担=MBC'的面积
D
Xm
C'
M
HB
H' B
依据补偿变量计算超额负担
2024/2/29
34
3.希克斯超额负担
O
P
P1
P0
X1
X0
C
A
B
D'
X
超额负担=ANC的面积
D
Xn
HA
H' A
N
依据等价变量计算的超额负担
补偿变量:为了确保任何价格变动下福利水平不变,需要补偿的数量即通称的补偿变量 。
等价变量:处于税后状态的消费者为了维持其税后福利水平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通称的等价变量(equivalent variation)
2024/2/29
35
决定超额负担的因素
2024/2/29
36
决定超额税收负担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税率;二是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企业间第四季度与全年纳税收入比标准差
税收非平滑与超额负担
税收平滑定理认为,保持平滑的税率及税收政策能够将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成本降到最低。
省级政府各目标的均值 市级政府各目标的均值
省级财政收入目标实现度=74.3% 市级财政收入实现度=69.6%
2024/2/29
42
(二)税收的制度效率
衡量税收制度的效率一般可以用两个指标,一是质量指标;二是成本指标。
2024/2/29
43
1.质量指标
集中性指标
侵蚀性指标
时滞性指标
执行性指标
2024/2/29
44
质量指标包括集中性指标、侵蚀性指标、时滞性指标和执行性指标等内容。
集中性指标指的是在某种既定的税制体系下,如果相对少量的税种和税款就能筹集到大部分税收收入,那么这种税制就是优良的税制。
2024/2/29
45
侵蚀性指标指的是实际税基和潜在税基相接近的程度。
税基侵蚀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合法措施,如免税期、税收豁免等;二是非法行为,如逃税、走私等。
时滞性指标指的是税款的实际缴纳时间与其应缴纳时间的差距。
2024/2/29
46
2.成本指标
征税成本
纳税成本
政治成本
案例:2013年新“国五条”引发的离婚潮。北京市规定二手房个人所得税由1%-2%改为差额20%,出售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引发了离婚潮。
思考:根据税收原则分析,该项政策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024/2/29
47
税收原则与共同富裕
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5年7月31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2日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论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中国是一“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的一种义务关系。
夫妇、父子情如一体,财产是不分的,是曰共财之义。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彼此有无相通,是曰通财之义。遇到某种机会,施财亦是一种义务。
“在经济上皆彼此顾恤,互相负责;有不然者,群指目以为不义。”
大要言之,中国学术思想之态度与倾向,大体已奠定于先秦。一曰「大同观」。先秦思想趋向前者,以人类全体之福利为物件,以天下太平为向往之境界,超国家,反战争。二曰「平等观」。举其著者,如孔子之孝弟论、忠恕论,墨子之兼爱论,惠施之万物一体论,庄周之齐物论……皆就全人类着眼,而发挥其平等观念之深义也。三日「现实观」。天道与人道,即“宗教”与“社会”之辨,先秦思想趋向后者。
此乃先秦学术共有之态度,所由形成中国之文化,搏成中国之民族,创建中国之政治制度,对内、对外,造成此伟大崇髙之中国国家,以领导东亚大地数千年之文化进程者,胥由此数种观念为之核心,而亦胥于先秦时期成之也。
吕思勉:“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
——《中国通史》,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91。
梁启超:“孔子讲的‘均无贫和无寡’,孟子讲的‘恒产恒心’,就是这主义(指社会主义)最精要的论据,我并没有丝毫附会。”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汉书.食货志》
历史上节制资本、均田思想:“抑兼并 , 均土地”
商人:“素封”;政府对商人态度:“重租税以困辱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
封建时代:西欧-“长子继承制”;中国:“分户析产制”
中性政府的作用
1919年全国土地分配状况
长野郎著 ,强我译 ,袁兆春点校《, 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十九大报告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实现共同富裕的税收原则次序选择
1、财政支出增长趋势需要税收增长
2、促进社会公平需多种公共政策组合
3、税收效率原则发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推动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方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一)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提高经济效率
(二)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四)重点税种的建设方向
1、增值税分配方式应由生产地原则向消费地原则转变,合理解决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问题
2、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应降低为22%或23%、清理不合理的优惠政策
3、个人所得税应强化其筹集财政收入功能,厘清其筹集财政收入功能与调节分配功能的辩证关系
4、房地产税要重点发挥推动公共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