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一课第2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意识独立思考步入青春期,我们的____________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____________。2.什么是独立思考?独特接纳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______,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________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3.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不同观点权威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__________,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________挑战。4.批判性思维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____________,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学习动机(2)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____________,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5.如何进行批判?(1)要有______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质疑感受(2)要考虑他人的______,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6.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1)青春充满活力,蕴含着伟大的________,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创造力创造潜力(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____________。(3)青春的创造是____________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姿多彩7.★怎样开发创造潜力?(1)我们要不负青春韶华,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_______的好少年。勇于创造打破常规(2)我们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__________,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3)我们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______________,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意义和价值(4)创造离不开实践,____________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5)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________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社会实践劳动20 世纪 60 年代,米丘林、李森科的微环境遗传学理论占据了生物和育种领域的主导地位。袁隆平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这一学说,但他并没有盲从这些理论。经过多年实验,他发现这一理论在育种上无效,开始质疑米丘林—李森科学说的科学性。在这一背景下,袁隆平转向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并开始将杂交水稻优势研究定为研究课题。当时,无一人看好他的研究前景,都认为他必败无疑,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杂交无优势”已被权威写进教科书。然而,经过多年努力,他最终成功地找到了一株优良的水稻,并证实了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正确性。在事实和权威之间,袁隆平勇敢地选择了前者,而实践也证明,袁隆平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袁隆平的科研实践显示了他对实践优先性的重视。他没有盲目接受任何理论,而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并根据实践经验确立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这一过程不仅证明了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科学性,也反映了袁隆平在实践中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态度。袁隆平认为:“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2023 年,袁隆平团队的“超级稻”亩产 1251.5 公斤,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新纪录。(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思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在事实和权威之间,袁隆平勇敢地选择了事实。这种思维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请谈谈其对于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意义。(3)袁隆平的经历对于我们开发自身创造潜力有何启示?答案:(1)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2)选择事实而不迷信权威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3)①袁隆平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启示我们要培养批判精神,要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②袁隆平通过劳动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启示我们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创造离不开实践,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敢于创造,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知识点 1 学会独立思考1.杰出人物往往生活在众多的反对之中,他们将别人的敌视化作自己成长的动力,在矛盾冲突中完善自我,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杰出人物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要做到()B.人云亦云D.守护生命A.摆脱依赖C.思维独立答案:C2.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中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下列属于独立思考的表现有()①做作业时,总是不经思考问别人②讨论问题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③人云亦云,从不否定别人的看法 ④观点不同时,接纳他人的合理意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知识点 2 培养批判精神3.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主要启示我们(A.正确评价自己B.培养批判精神C.开发创造潜力D.参加社会实践答案:B4.下列行为能体现具有批判精神的是()①小刚总是否定他人的看法②小吴指出美术教材中的一处配图错误③小强总是嘲笑成绩不如他的同学④小辉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查证B.②③D.②④A.①②C.③④答案:D知识点 3 开发创造潜力5.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创造的源泉是()B.独立思想D.社会实践A.批判精神C.热爱集体答案:D6.有这样一个人才公式:创造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该公式启示我们()①要敢于打破常规 ②仅学习书本知识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B.①③D.②④A.①②C.②③答案:B④一味地满足现状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1.网络上,某自媒体主播大肆宣传并夸大食品添加剂的负面作用,宣称我们现在吃的食物都是“科技与狠活”的结果。有同学认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适量的添加剂是没有问)B.创造思维的潜力D.独立思考的意识题的。”该同学的观点体现了(A.自主学习的能力C.热爱家国的情怀答案:D2.新学期伊始,上海五年级的白同学发现,数学书上有关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数据有误。无独有偶,12岁学生小崔也发现沪教版英语教材中单词“Bee”上面的图片并不是蜜蜂,而是食蚜蝇。出版社对他们指出的问题都做了正面回应,并对两名同学表示了感谢和认可。对此,我们应学习他们()①发扬批判精神,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敢于挑战权威,对所有的事情说“不”③敢于打破常规,否定权威的所有观点④培养质疑的勇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C3.下面漫画《如此“批判”》启示我们批判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还要做到()如此“批判”A.帮助别人改正缺点B.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C.考虑别人感受,掌握批判技巧D.勇于向权威挑战,学会说“不”答案:C4.如今,快递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垃圾。来自北京的中学生黄彦清和小伙伴们关注到这一现象后,研发出一款可回收、可拆装的快递箱,让垃圾成为可以不断循环利用的资源。)这启示我们,开发创造潜力需要(A.关注自己,着重创造经济效益B.一味追求独特,绝不人云亦云C.用智慧和双手努力探索、实践D.谦虚谨慎,不接纳他人的意见答案:C5.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提出,多用新方法、新技术,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①能让青少年窥见科学的神奇)②能杜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③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创造热情④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热爱科象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6.朋友圈里经常有人提供一些“生活小妙招”:把旧衣架折成锅盖支架;剪下矿泉水瓶的顶部,套进还没吃完的食物包装中,)就变成一个很好用的“密封神器”等。这说明(A.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B.朋友圈的信息完全真实有效C.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D.创造力为成长带来无限可能答案:C7.2023 年 4 月,第 38 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创新·体验·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幕,全省 22 个代表队近 1000 名师生携带 400 多个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参加大赛。如果小明想参与下一届的科技创新大赛,他需要()①勤奋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善于观察,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心③自觉劳动,用智慧和双手努力探索④勇于创造,敢于开创前人未走之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B8.近年来,我国针对盲盒行业出台了许多政策,一些城市还出台了自己城市的盲盒政策,让一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小朋友不要沉迷于购买盲盒。盲盒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很深,非理性重复购买,结果会让自己深陷其中。对此,我们应该()①学会独立思考②理性分析选择③增强抵抗诱惑的能力④人云亦云、紧跟潮流,参与其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 14 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 2023 年央视春晚上,百余名武术演员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节目《演武》。该节目创意取材于嵩山少林寺白衣殿的《武僧演武图》。从 2022年 10 月导演组进驻塔沟武校开始,演出团队就一边不断琢磨修改脚本,一边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和反复修改,创作出了一台既集纳了少林武术精华,又再现了历史场景的精彩节目,让全国人民感受到少林寺的历史感,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武术思想。材料二:央视春晚保持歌舞类节目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语言类节目的创新力度,借力视听科技的最新发展,加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断提升艺术品质并释放社会文化影响力,继续担当凝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1)春晚的内容和形式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上述材料给我们青少年什么启示?(10 分)(2)创造离不开实践,生活中处处有创新,请简要列举两个创新的实例。(4 分)解析:(1)本题考查不断创新的春晚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结合材料内容,可以从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等方面作答。(2)本题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创新实例。答案具有开放性,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利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制作台灯;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答案:(1)①在学习生活中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②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④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在实践中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2)示例:利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制作台灯;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