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八年级上册知识导图 思维框架01 核心知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 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2.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中养成。3.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4. 网络是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5.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 容易被侵犯。6. 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7. 合理利用网络,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 信息。8. 合理利用网络,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9. 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0.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极健康、 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 。5.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 容易被侵犯。6. 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7. 合理利用网络,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 信息。8. 合理利用网络,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9. 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0.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极健康、 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 。02 误区诊断1. 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网络空间养成。改正: 2. 互联网改变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改正: 3. 网络世界很精彩,沉溺其中完全可行。改正: 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4. 互联网促进人才、技术、物资的流动,体现网络为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改正: 5. 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网络诚信意识。改正: 互联网促进人才、技术、物资的流动,体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有利于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03 要点整合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 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3.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4. 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A原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B意义: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 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①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 亲社会行为列举①在学校:为家庭困难同学提供帮助、诚信考试、关心遇到挫折的同学。②在社会:遵守交规、绿色出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植树造林、去敬老院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7. 网络的积极影响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B.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8. 网络的消极影响①网络中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9. 怎样合理利用网络?A.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B.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知识巩固 素养提升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例题1(2023·眉山)“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 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A. 守信重诺,推己及人B. 身体力行,热心友善C. 为人着想,合作谦让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表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身体力行,热心友善,B符合题意;A、C、D观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参考答案] B例题2(2023·黄石质检)【亲近社会 关系他人】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参与和配合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黄石市某中学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双创’齐步走”为主题的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对学校围墙、附近街道的牛皮癣广告进行清理、擦拭围墙锈迹、清扫马路垃圾。不少同学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活动侵占了学习时间,对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你支持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我不支持这个观点。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中学生要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1.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①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人的身份无法在社会生活中确定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2. (2023·滕州检测)宇轩所在学校组织了学农活动,在一周的学农活动中,宇轩了解了我们平时所吃的粮食是如何加工而来的,了解了我们吃的菜是如何上餐桌的。宇轩认识到了没有这些农业,我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维持。下列说法与宇轩的认识相符合的有( A )①我们的生活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组织学农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④组织学农活动能让学生成绩快速提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3.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 )①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②主动关注、了解社会,积极建言献策 ③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 ④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袖手旁观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A4.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有以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这一课程的开设( D )A. 目的是让我们体会劳动的辛苦B. 说明这是学生成才的唯一途径C. 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为劳动者D. 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D5. (2022·广州改编)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旧址的团二大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该纪念馆共展出80多份珍贵文物,是青少年学好党史、学好党的青年运动史的好去处。参观该纪念馆,有助于我们( B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③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增强探险意识和猎奇心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6. (2023·天津)八年级学生小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 活动一:缅怀先烈 活动二:志愿服务 活动三:劳动体验参加研学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7.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023年暑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荆楚中学实施了七年级新生三大暑期项目学习计划。小丁作为一名七年级新生,认真完成了该计划。☆“断炊计划”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做饭。☆“独自上路”要求学生探寻新学校的交通路线,并确定开学后的交通工具。☆“素养提升”要求学生主动去所在小区物业帮忙,做好垃圾分类等工作。(1)举例在社会大课堂中,你曾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试举两例。(示例)向居民宣传交通法规、参加义务植树等。(2)小丁认真完成这三大暑期项目学习计划,你认为对其成长会有哪些作用?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例题1(2023·邵阳)网课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授课方式,但是,“网课爆破”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入侵方式也随之出现,其入侵网课的方式主要有:开麦说话、播放歌曲、刷屏霸屏,甚至播放不雅视频。“网课爆破”警示我们( )①不能利用网络破坏线上教学秩序②网课有风险,应该拒绝网课 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有关部门要依法制裁“网课爆破”行为 ④网络信息繁杂,要学会信息节食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参考答案]B例题2(2023·怀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此次行动为期2个月,将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未成年人问题的乱象。乐乐所在班级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小江:网络世界任我遨游,它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所以我是彻头彻尾的“网虫”。小婷:有了相关部门的保护,我们在网络交友时就可以啥都不怕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第一步,审设问,可知本题为辨析评析类试题,要提炼辩题,明确小江和小婷的观点是什么。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小江的观点错误,并根据论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进行分析说明。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小婷的观点错误,并根据论据“慎重结交网友的做法”进行分析说明。第四步,表明自己的观点,整合信息,组织答案。例题2(2023·怀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此次行动为期2个月,将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未成年人问题的乱象。乐乐所在班级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小江:网络世界任我遨游,它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所以我是彻头彻尾的“网虫”。小婷:有了相关部门的保护,我们在网络交友时就可以啥都不怕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A.小江的观点错误。①我们应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媒介素养;②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B.小婷的观点错误。①相关部门对我们进行特殊保护,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③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④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1. (2023·白银)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B )①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②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 ③加强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网络软件 ④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2. (2023·沈阳 漫画理解)互联网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下图说明( B )A. 网络帮助我们结交新友B. 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C. 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D. 借助互联网可以休闲娱乐B3. (2023·龙东)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一些恶俗的直播和短视频,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因此,国家开展系列“清朗·2022年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这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B )A. 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B. 网络具有消极作用,我们坚决远离网络C. 正确对待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D.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需慎重对待B4. (2023·荆州)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牛钰,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身残志坚的短视频博主,通过创作网络短视频,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残障群体,激励残障人士自立自强。她创作的作品曾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这启示我们( B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发掘生命的力量②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改变日常生活③合理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④学会辨识网络信息,强化“信息节食”B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2023·包头)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网络泄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这警示人们要( A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③增强法律意识 ④充分认识网络弊端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A6. (2022·泰州)【学法天地】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某校七年级学生掀起了学习热潮。第七十六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劝导学习了上述法律条文后,小锋叹息道:“唉!暑期开游戏直播间的计划泡汤了。”请运用所学知识开导小锋。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不可沉溺于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②国家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③我们要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自我保护。7. (昆明)【合理利用网络 遵守社会规则】 近年来,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发,对未成年人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问题一 部分网络直播平台责任意识缺失,虽然上线了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但大多形同虚设;有的为了牟利,甚至向未成年人提供含有暴力、色情、低俗内容的动漫产品,引诱其打赏。问题二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管缺位,多因忙于生计而疏于对未成年子女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问题三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盲目攀比,极易被诱骗打赏。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为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火墙”建言献策。(从四个不同角度作答)①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②网络直播平台应树立责任意识,优化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③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④未成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理性对待网络直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观点1:带手机进校园是件小事儿,不必小题大做。观点2:带手机进校园不对,但大家都在带,我也就跟着带。观点3:老师管得紧就不带,老师管得松就可以带。法律链接 第七十条 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辨析结合“法律链接”和同学们的观点,就“自觉遵守规则”发表你的看法。同学们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未经学校允许,带手机进校园是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