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 课件(共23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 课件(共23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诗配画





以文会友
不要人夸颜色好,
千磨万仞还坚韧,
风姿脱俗堪钦佩,
采菊东篱下,
任尔东西南北风
纵使无人也自芳
只留清气满乾坤
悠然见南山
01
02
03
04
苏轼最爱什么植物呢?
古风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古风
四君子
文人墨客善用植物隐喻,阐明自己的精神节操,不仅如此古代文人也常寄情于山水、花鸟,吟诗作赋,这一切又体现着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诗配画,看文人如何戏墨笔下抒情写意。
一、什么是诗配画
所谓诗配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诗配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文人与工匠的最大区别?
诗配画家四个要素:
人品、学问 、才情、思想
王维 苏轼 赵孟頫 徐渭 。。。
1、文人山水中景物与其意境的营造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欣赏诗配画
2、诗配画中画家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学习任务: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赏析:文人笔下的乡愁
赵孟頫 字子昂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构图 三远法(√选)
平远 高远 深远
景物 近景 中景 远景
色彩
笔墨 鹊山 华不注山
任务一:观赏作品完成表格
平远构图 展现济南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代美景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鹊山
华不注山
思考:借景抒情,画家又通过景物营造怎样的意境?
近景:
中景:
远景:
沙洲绵垣
芦荻摇荡
轻舟停泊
沼泽水域
撑蒿撒网
山下秋林
醉霜红叶
茅屋平布
牛羊闲散
鹊山圆浑
华不注山耸立
色彩由远到近由冷到暖,古朴而恬淡。秋意微寒却又温暖。即是表达对好友的真挚友谊又是画家追求恬淡的精神家园的写照。
色彩
思考:山水中色彩搭配又透出怎样画家怎样的情感?
山水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知心。——黄宾虹
思考:
文人山水中景物与其意境的营造之间的关系?
寄景抒情
中国人自古喜欢将自己的情感播撒与天地山水之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以中国画是有别于西画的,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人精神的象征,中国画强调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的气息,为此,它以国家的名字冠名——中国画。而诗配画是集中国传统儒释道等文化于一体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美术史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徐渭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泼墨写意创始人,青藤画派鼻祖。
一生坎坷
双亲早亡
三次结婚
四处帮闲
五车学富
六亲解散
七年冤狱
八次不第
九番自杀
晚年的徐渭回到的故乡绍兴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思考:从构图、绘画形式、
笔墨中体现画家怎样的情感?
笔墨交织
似与不似之间,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诗配画体现画家怎样的价值追求?



画为心声
诗配画的特点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总结:
诗配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的精神象征,也是世界绘画史中璀璨的明珠,它的产生与时代环境,哲学,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诗配画注重精神品格的生成,然而这一切都源自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根植于民族审美心理。品诗配画时即品画中文人情趣,又品画外流露的文人思想,在审美与精神中窥探古人哲学。
你笔下的诗情画意:

水乡莲韵的南昌县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无数莘莘学子,请以莲为题,结合莲有关的诗句创作一张诗情画意的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