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学案课件(2课时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学案课件(2课时打包)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1.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
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__________。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________、遇事找
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____________的法治意识。
正当权利
守法
违法可耻
2.★践行平等,我们应该怎么做?
特权
义务
(1)反对________。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
承担法律规定的________,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__________。
合法权利
抵制
(3)敢于______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
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__________。
依法维权
(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增强平
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____________的社会制度。
平等有序
平等,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的
理想目标。
序号 材料
① 考生小孟参加某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却因为身高不够与报考岗位失之交臂,于是以该县人事局存在“身高歧视”为由,将其告上法院,坚决要求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平等权。小孟的主张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续表)
序号 材料
② 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部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专门性法律对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续表)
序号 材料
③ 韶关市纪委监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发出深入纠治“四风”问题的通知,在严禁违规吃请,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严禁违规参与营利活动,严禁耍特权摆威风、不作为乱作为,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六个方面重申纪律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续表)
序号 材料
④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某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助残慰问活动,志愿者们帮助残疾人收拾房子、打扫卫生、梳理头发,并积极引导残疾人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新风尚。
序号 启示



④ 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
作中
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
表。
序号 启示
① 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
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② 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践行平等,
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③ 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
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④ 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答案:
知识点 1 珍视自由
1.追求自由就是要做到任何事情都由自己说了算。(
)
答案:×
公民行使权利要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自由是相
对的、有限制的。
2.“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
严以自律之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B.珍视自由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所有权益
C.敬畏法律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D.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守法、护法
答案:A
3.追求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以
下做法做到了珍视自由的是(
)
A.学习宪法和法律,知晓自己享受的权利
B.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运用一切方法维权
C.充分享受自己的正当权利,争取随心所欲
D.参与网络生活时,可以不遵守法律法规
答案:A
知识点 2 践行平等
4.尊重他人的一切权益是践行平等的重要表现。(
)
答案:×
我们在生活中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
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5.每年的3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反对歧视,结
束不平等需要(
)
A.反对特权,确保绝对平等
B.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无差别
C.勇敢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D.每个公民履行相同的义务
答案:C
6.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
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下列措施或行为体现不平等的是
(
)
A.公交车上设有残疾人专座
B.某公司招聘规定只招男生
C.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设施
D.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答案:B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
1.2023 年 3 月 28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山东
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党的二十大后,我国反
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这表明(
)
A.法律是专门打击腐败分子的有力武器
B.一切腐败行为都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D.实现司法正义,要推进以严格执法为核心的司法改革
答案:C
2.张某为吸引关注,将近期公安机关在依法查处一起赌博案件
过程中扣押麻将机的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并编造“抬着麻
将桌游街”的谣言。后经公安部门查实,依法对张某处以行政拘
留三日的处罚。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
①追求无限制的网络言论自由
②珍惜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③依法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 ④树立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3.某求职网站对求职人员就“你遭遇过职业歧视吗”这一问
题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遇到就业歧视时,我们要(
)
①践行平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②依据法律对相关人员进行惩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树立特权意识,谋求最大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4.2023 年 5 月 21 日是第 33 个全国助残日。各地开展了主题
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
全面发展”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
②创新工作思路,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为残疾人提供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营
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④消除社会偏见,助力残疾人行使经济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5.观察下面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②说
明只有公职人员出现违法行为才会受到法律惩


③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④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6.以下为小秦同学搜集的名言:
名言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名言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名言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下列与上述名言体现的法治原则相一致的是(
)
①火车站设置现役军人优先通道
②公交车上设置老幼病残孕
专座
③劳动法规定严禁性别歧视
④科研人员违法应减轻处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7.2022年3月14日,安徽巢湖东站一男子酒后乘坐高铁,突
然犯了烟瘾,于是偷偷跑到卫生间抽烟,结果触发了列车烟雾报
警装置,致使列车紧急减速。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警方依法对该男子处以行政罚款 500 元的处罚。该案件警示我们
(
)
①公民的自由很难真正得到保障
②要珍视自由,学会依法
维权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要珍视自由,依法
行使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8.2023 年 3 月 31 日,“共创平等未来: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专
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 17 家
中方单位和 10 个联合国驻华机构的 8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充分讨论。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实现平等的保证,平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②践行
平等,需要平等对待不同性别者的合法权利
③实现性别平等需
④实现性别平等需要社会各界
要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尊重和认同女性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 14 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5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接群众举报,
决定对上海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法立案调查。经查实,该公司
及其演员李某肆意篡改演出申报内容,在 5 月 13 日下午、晚上连
续两场的脱口秀演出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
社会影响。5 月 17 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决定对该公
司做出相应行政处罚,对涉案人员及其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场所
经营单位相关违规行为将进一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北京市文化
和旅游局决定无限期停止其所有的演出活动,北京警方已对脱口
秀演员李某立案调查。
针对此次事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道:“脱口莫脱轨,
‘玩梗’须有度!”片面追求笑果而不惜踩线,就陷入了误区。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1)“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请从法治和自由关系
的角度,请你对李某的行为进行评价。(8 分)
(2)公安机关对李某的处罚警示我们要珍视自由。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有哪些具体行动?(6 分)
解析:(1)本题要求从法治和自由关系的角度对李某的行为进
行评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首先明确李某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具体可以从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等方面
分析。
(2)本题考查如何珍视自由。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珍
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等方面作答。
答案:(1)李某的行为是不正确的。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
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②李某有“玩梗”的自由,但必须合理合法,不能越过法律的红
线,否则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2)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
自己的正当权利。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我们作为公
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
法可耻的法治意识。(共34张PPT)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1.人们向往的自由是怎样的?
不合理
自由自在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
__________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
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____________地生活。
2.拥有自由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活力
繁荣
(1)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________。
(2)推动社会的进步与______。
3.★为什么自由要有限制?
相对的
限制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____________。
(2)必要的________是对自由的保护。
伤害
(3)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________。
4.什么是自由?
法律规定
意志活动
权利
(1)含义:人们在_________的范围内,依照自己___________
的权利。
(2)在法律上的体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
和正当行使的各项________。
5.★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____________。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________。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
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________。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
干涉和侵害。
不可分割
界限
保障
规范
(4)法治既________自由又保障自由。
6.平等的两层含义是什么?
(1)同等情况____________,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
人一票等。
同等对待
差别对待
(2)不同情况____________,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_______,
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________。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
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________,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________。
权利
义务
追究
特权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
络世界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
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
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网络综合
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最高人民检察
院、最高人民法院也将严惩网络暴力写入工作报告,坚决惩治网
暴“按键伤人”。
对此,小睿说:“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网民的言论
不应受约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法治
与自由关系的角度评析小睿的观点。
答案:小睿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
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
乱与伤害。③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
触碰法律红线,网暴“按键伤人”可能付出会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
干涉和侵害,文明上网可以避免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点 1 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答案:×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
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
)
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这告诉我们(
A.火车、汽车都可以为所欲为
B.自由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C.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D.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答案:C
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
往。下面关于自由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由就是为所欲为,自由自在
)
②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
线才享自由
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④法治与自由相
互联系,不可分割
B.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③④
C.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 2 法眼看平等
)
4.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是绝对平等的。(
答案:× 平等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平等。
5.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比如男女
)
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从平等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答案:C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
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表明(
)
①妇女群体处处优先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平等是人类
的崇高理想 ④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B.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D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
1.全国铁路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对儿童优惠票实行“双轨
制”管理。实行车票实名制的,儿童可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
优惠票,对象为年满 6 周岁且未满 14 周岁的儿童。从平等的角度
看(
)
A.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公民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
答案:C
2.动车上,有人播放音视频音量过大;电影院中,有人一边看
电影一边用手机录电影;图书馆里,有人不停地进进出出……他
们的行为(
)
A.做事不拘小节,做到独立自主
B.超越自由边界,侵害他人权益
C.认识自由价值,追求自由生活
D.合理行使权利,提升生活质量
答案:B
3.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
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
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有商家说:“我们做生意想怎
么宣传就怎么宣传,凭什么不可以用高音喇叭?”若要反驳商家
的观点,你的理由是(
)
①违反了法律就必须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自由是有限制
的、相对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
④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
B.①②④
D.②③④
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D
4.这是某图书馆专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走道上铺设着一
圈盲道,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
用以放置盲杖……该图书馆的这些举措(
)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②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③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④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5.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能体
现平等的是(
)
①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②看到他人身处险境时
主动拨打报警电话
③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
④消除
影响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B.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C
6.随着“它经济”的兴起,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已
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某市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养犬
管理条例》。对于该条例的实施,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合
理的是(
)
①小王: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小
③小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
④小陈:养狗是我的自由,他
南: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7.下图是公交车、地铁上的爱心专座标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B.爱心专座是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集中体现
C.平等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建议拆除爱心专座
答案:C
8.住校生小伟因晚上熄灯后仍在宿舍大声唱歌被老师批评,他
不服气地说:“唱歌是我的自由,你凭什么批评我?”假如你是
老师,你会告诉小伟(
)
①自由是相对的,你唱歌的自由应当是遵守宿舍纪律条件下
的自由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行使自由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
的自由和权利
③你的自由是受规则限制的,我们制定规则就是
④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你务必要舍
为了限制你的自由
弃个人的自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 14 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企业不招“有文身、来自××省的人”的事件成为社会焦
点,这反映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这种不平
等现象。就业歧视行为,指的是用人单位没有合法依据,对求职
者自行设置各种限制性条款。“不招××省的人”并不是就业歧
视的唯一表现形式,在学历、性别,甚至是容貌、星座、饮食习
惯等方面,都可能出现就业歧视——一些招聘单位只招重点大学
的毕业生,拒绝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应聘;一些招聘单位要求应聘
者性别必须为男性;还有一些招聘单位会在年龄上设置门槛以拒
绝某些应聘者的求职。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节选)
凡具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
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1)就业歧视行为违背了哪种法治精神?请说明你的依据。
(6 分)
(2)结合材料中的法律链接,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请
你谈谈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看法。(8 分)
解析:(1)本题考查就业歧视行为违背了哪种法治精神。根据
材料,就业歧视行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求职者自行设置
各种限制性条款,违背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原则,违背了平等
的法治精神。
(2)本题要求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谈谈对就业歧视行为
的看法。就业歧视行为违背了“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
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法律规定,不利于被歧视者平
等地享有劳动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履行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等方面作答。
答案:(1)违背了平等的法治精神。依据:就业歧视行为在没
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求职者自行设置各种限制性条款,违背了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原则。
(2)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
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就业歧视
行为不利于被歧视者平等地享有劳动权。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
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业歧视行为不仅违背了宪法规定,也违
背了“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
歧视”的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