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专题08 液体的压强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专题08 液体的压强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8 液体的压强
◆ 知 识 清 单 ◆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 3.连通器 4.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只跟密度和深度有关,计算公式为p=ρ液gh。 (1)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液gh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Pa,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g一般取9.8 N/kg。 (2)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均无关。 (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放到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F=G)。 4.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1)特点:若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或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相同,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2)应用:船闸、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茶壶、自动乳牛喂水器等。
1.液体内部的压强主要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要比较其大小一定采取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利用公式采用密度比较法和深度比较法。 2.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的方法 3.判断是不是连通器 依据连通器的定义,要看两点:一是各容器的底部必须是连通的;二是各容器的上部都是开口的。 4.连通器液面相平的条件:(1)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才是相平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不会相平。 5.帕斯卡定律:“帕斯卡定律”指出,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强增值后,此压强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 应用:液压机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缸组成的,在液缸里充满水或油。小活塞将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为此用液压机来压制胶合板、榨油、提取重物、锻压钢材等。 6.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1)其作用是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检查气密性:实验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3)若发现U形管压强计漏气,需重新安装,保证气密性良好。 7.“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用到了转换法:把液体压强的大小转换成了U形管压强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U形管压强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所受的压强越大。
题型1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023 营口)如图所示,水能从a、b两个相同的小圆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b孔中的水喷得更远,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此时,用手封住瓶口(水面高于a孔),能够观察到小孔    (选填“ab”、“a”、“b”或“都停止”)持续向外出水。
【答案】侧壁;增大;都停止。
【分析】(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跟自身的体积成反比,气体的体积增大,其压强就减小;反之,气体的体积减小,其压强就增大。
【解答】解:(1)如图所示,水能从a、b两个相同的小圆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液体密度一定时,b处深度比a处大,水喷出的更远,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用手封住瓶口(水面高于a孔),在流出一部分水后,瓶内上方空气的体积变大,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减小,当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与a孔上面的液体压强之和小于外界大气压时,a孔不再向外喷水;虽然瓶身开有a、b两孔,但在水的“阻挡”下外部空气均不能进入瓶内,则b孔以上的液体压强与上方气体压强之和仍然小于外界大气压,故b孔也不能向外喷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跟踪练1】(2023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帕斯卡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向细管里只灌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这个实验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液体的重力 B.液体的体积
C.液体的密度 D.液体的深度
【答案】D
【分析】从桶裂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的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这一实验表明的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故选:D。
【点评】液体压强的大小是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决定的,与液体的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质量大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跟踪练2】(2023 乐山)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ρ盐水>ρ水),选项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解答】解:A.两边装的都是水,右侧的水到达橡皮膜的深度大一些,所以右侧的压强大些,故橡皮膜应该左凸,而图中橡皮膜向右凸,故A错误;B.两侧都是水,且深度相同,所以橡皮膜不形变,故B正确;CD.由于盐水的密度大,所以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盐水的压强比水的压强大,故橡皮膜应该左凸,故CD错误。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注意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跟踪练3】(2023 武汉)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答案】B
【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并结合图分析从a、b两孔喷出水的落点;
(2)根据图中a、b两处的不同点和对应的喷出液体的落点分析实验结论;
(3)根据a、b两处液体压强大小判断两小孔中水的流速,判断流出水的质量。
【解答】解:A、由图可知,a处液体的深度比b处液体的深度小,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a处液体的压强小于b处液体的压强,因此a孔喷出水的距离小于b孔喷出水的距离,即d是从b孔喷出水的落点,c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小孔位置越低,水的深度越深,水喷出得越远,表示水的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故B正确、C错误;D、a孔的位置比b孔的位置高,水的深度小,液体压强小,则水的流速慢,若两孔大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a孔流出水的质量小,故D错误。
【点评】此题以矿泉水瓶为载体考查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与应用,矿泉水瓶可以用来探究很多物理知识,值得关注!  
题型2 液体压强的计算 
(2023 凉州区期末)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为(  )
A.120Pa B.1.2×103Pa C.1.2×104Pa D.1.2×105Pa
【答案】D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解: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2m=1.2×105Pa,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运用,属于基础题。
【跟踪练1】(2023 永州)如图所示的电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  ;茶壶内装有500mL的水,则壶内水的质量为  g;A点离水面的深度h为7c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a。[ρ水=1.0×103kg/m3,g=10N/kg]
【答案】连通器;500;700。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根据密度的公式m=ρV计算水的质量;
知道壶内的水深,利用p=ρgh可计算水对壶底的压强。
【解答】解:壶嘴、壶体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
矿泉瓶内水的体积:V=500mL=500cm3,由ρ可得,水的质量:m=ρV=1.0g/cm3×500cm3=500g=0.5kg,A点水的深度:h=7cm=0.07m,A点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07m=700Pa。
【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密度的公式、液体压强的计算,属于中档题,有一定难度。
【跟踪练2】(2023秋 浦东新区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已知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恰好相等。在距离底部相同高度的M、N两点处液体压强pM、pN的关系是(  )
A.pM>pN B.pM=pN C.pM<pN D.无法判断
【答案】C
【分析】根据p=ρgh分析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根据p=ρgh分析M、N两点以下液体的压强的大小关系,然后分析M、N两点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恰好相等,左侧容器中液体的深度小于右侧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M、N两点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左侧容器内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同,根据pMN=p﹣pMN下可知,N点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大,故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内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跟踪练3】(2023春 乌鲁木齐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B.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C.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D.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会改变
【答案】A
【分析】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后管内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液体进入两管中。根据液体压强p=ρgh和压力平衡角度分析解决。
【解答】解: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后关闭阀门K,管内气体压强(p气)小于管外大气压(p0),在大气压作用下液体进入两管中,待液体静止两管中压强平衡:p气+p液1=p0=p气+p液2,即ρ1gh1=ρ2gh2。
AB.由ρ1gh1=ρ2gh2可得,ρ2=ρ1,故A正确,B错误;
C.只要管内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就会有液体进入两管中,没必要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故C错误;
D.若将U形管倾斜,液柱高度减小,所以会有液体进入两管中,U形管中空气体积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两管中液体的深度减小,由于h1<h2,ρ1>ρ2,而减小相同的压强,由p=ρgh可知Δh2>Δh1,所以两管中液体高度差会减小,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与理解,注意分析题意整个状态平衡,利用平衡关系分析解决是能力的考查重点。  
题型3 连通器 
(2023秋 宝山区校级期中)图所示的装置,属于连通器的是(  )
A.破窗锤 B.拦河大坝
C.吸盘 D.地漏
【答案】D
【分析】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解答】解:A.破窗锤是利用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原理,不属于连通器,故A错误。B.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原理,不属于连通器,故B错误;C.吸盘压在玻璃上时,挤出空气,使得内部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在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不属于连通器,故C错误;D.地漏中倒扣的“碗”状金属片将存水杯分割为两个底部相连而上端开口的容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原理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跟踪练1】(2023秋 徐汇区校级期中)下列装置工作时可以看作连通器的是(  )
A.血压计 B.密度计 C.液位计 D.温度计
【答案】C
【分析】根据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血压计的结构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原理,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液位计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D、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跟踪练2】(2023春 长沙期中)下面所示的四个装置,其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茶壶 B.船阀
C.锅炉水位 D.盆景自动给水
【答案】D
【分析】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关闭下游阀门,打开上游阀门时,闸室和上游构成连通器,使水面相平,方便船只出入;当下游阀门打开时,闸室和下游构成连通器,使水面相平,方便船只通过;所以,船闸属于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
C、锅炉的炉身与水位计的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属于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故D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了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跟踪练3】(2023春 百色期末)如图所示,容器M、N内各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水,其间用一带有阀门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管中央的阀门打开时,将发现的现象是(  )
A.水由M流向N,原因是斜管左端比右端高
B.水由N流向M,原因是N比M的水多
C.水不流动,原因是两容器水面一样高
D.水由N流向M,原因是连接N的斜管口处压强大于连接M的斜管口处压强
【答案】C
【分析】当阀门打开后,图中容器是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知,液面相平,不会流动。
【解答】解:MN两个容器,上端开口,下部通过阀门相连,当阀门打开后,属于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知识,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现在水面相平,所以水不再流动。故选:C。
【点评】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如果连通器中装有不同液体时,液面是不相平的。
题型4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2023 赤峰)小亮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猜想: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为此,他利用液体压强计、水、烧杯等相同的两套器材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小亮向小明介绍自己的实验推理过程:在甲、乙两烧杯中,A、B两点到烧杯底部的距离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  ,判断出pA   p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部距离有关。
(2)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在你的实验基础上,   (选填序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把甲杯中的探头上移5cm或把乙杯中的探头下移5cm
B.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
【答案】(1)液面高度差;>;(2)探头所处深度;B。
【分析】(1)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根据转换法,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
(2)探究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1)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根据转换法,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图甲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大于图乙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小亮判断出pA>pB;
(2)探究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相同,图甲中探头据液面的距离hA=19cm﹣7cm=12cm,图乙中探头据液面的距离hB=19cm﹣12cm=7cm;因此,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控制探头所处深度相同,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使hA=hB=7cm;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使hA=hB=12cm;故选B。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跟踪练1】(2023 苏州)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向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B.将U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C.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小明在图甲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3)小明还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他在图甲基础上,继续将金属盒下移一段距离,发现压强变大。若接下来又进行了图乙所示实验,再与图甲比较,   (能/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答案】(1)高度差;C;(2)方向;(3)能。
【分析】(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
(2)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深度和密度,且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图乙中深度较小,但高度差一样,压强相等,说明密度也会影响液体内部压强。
【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U形管高度差不变,压强不变,说明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3)图乙中深度较小,但高度差一样,压强相等,是液体密度对液体压强产生了影响,与图甲比较,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及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难度适中,需熟练掌握。
【跟踪练2】(2023 岳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甲、乙两图中,   (选填“甲”或“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3)丙图中,A、B、C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点。
【答案】(1)不是;(2)乙;增大;(3)C。
【分析】(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首先根据p=ρgh判断出同种液体中不同深度两点的压强大小,再判断出不同种液体深度相同两点的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1)因微小压强计U形管一端封闭,故从结构来看,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不是连通器;
(2)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甲、乙两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都浸没在水中,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比甲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大,因此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
(3)AB两点是同种液体中的两点,液体密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B点深度大于A点深度,所以pA<pB;BC两点深度相同,但C点液体盐水的密度大于B点液体水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pB<pC;因此丙图中,A、B、C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C点。
【点评】此题考查了连通器的概念、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跟踪练3】(2023 琼山区校级模拟)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先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正确操作后,分析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由此可知拦河大坝要做成   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利用  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4)实验时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你的猜想是:   ;
(5)小华用图戊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选择题目中合适的字母和ρ水表示)。
【答案】(1)不漏气;(2)深度;上窄下宽;(3)丙、丁;(4)不同压强计的灵敏程度不同;。
【分析】(1)用手轻按金属盒橡皮膜,U形管液面升降灵活,说明仪器不漏气,如果液面不变化,说明装置漏气;
(2)比较甲、乙两个图,找出哪些量是相同的,哪些量是不同的,从而得出结论;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防止把大坝底部压坏,所以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或容器内液体质量无关;
(4)橡皮膜的形变程度与松紧程度、面积有关;
(5)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根据p=ρ液gh可求出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
【解答】解:(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手指轻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装置不漏气;
(2)正确操作后,分析甲、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乙中深度较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更为厚实的堤坝可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防止把大坝底部压坏,所以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3)丙和丁两图中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丁中容器容积大,液面相平时液体质量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4)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不同压强计橡皮膜的形变程度与松紧程度、面积有关,猜想可能不同压强计的灵敏程度不同;
(5)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橡皮膜受到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即ρ水gh4=ρ液gh2,可得ρ液ρ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的检查与使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压强公式p=ρgh的运用等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