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七下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和心理,还有思维能力。 在了解并悦纳自身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的基础上,发掘青春期身心发展带来的思想的独立、批判的勇气和创造的力量,不断促进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
内容分析 根据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 科学运用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开发创造潜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批判精神
学习目标 青春期的身心发展为我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提供了可能,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能。
媒体设计 PPT、视频、图片
课时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材料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资源】“14岁初中生保送进清华” 1月27日,大年初六,广西初中生官子钦家门口热闹非凡。据报道,14岁的官子钦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春天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 让我们一起通过“14岁初中生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探究成长,学习——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引起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熟悉学习目的
讲授新课: 材料的呈现(例子或模型、问题、逻辑结构等等) 引出期待行为的实例/提供反馈(具体知识内容) 【探究一】展示相关资料 1、官子钦2008年出生于桂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博白县和睦村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桂林工作, 母亲在旅行社工作。 去年10月,就读于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的官子钦接到通知,获得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数学领军计划”)2023年第一批入围认定,成为全国总数不到50名获得该资格的学生之一,这意味着他春季学期将直接到清华大学接受预科培养。 通过预科考查后,他无需参加中考和高考,直接在清华大学接受本硕博贯通培养,这也开启了广西初中学生上清华的先例。 2、【拓展】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 3、【图片】网友评论 问题1: 为什么冲上热搜,获得极大关注?大家在关注或讨论什么?(指向对个人成长发展的期待;人才的培养;天才的发展等) 问题2: 你怎么看待此事? 学生可自由发言。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回答,是否完全跟随了大众的态度和立场;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是否听取了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小结:一个热点发生后,如果没有自己清晰的分析和判断,非常容易被信息煽动情绪。像新闻、传闻这样已经被人经过主观加工过的信息,我们往往选择的是默认接受,而不会有太多的审视,这样慢慢我们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把所有的信息都进行默认接受,甚至是会随意引用,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当作是自己的。这样往往会影响思考的独立性,逐渐丧失掉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笔记】1、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正确、合理的意见。 小结:独立思考,更强调的是“思考”。提高思考的有效性,恰恰需要我们开放的接受更多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观点和声音,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理解和判断。独立思考不是让我们固执的坚持己见,发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无知,听取不同的意见,理解彼此的差异,这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拓展1】如何确定他人意见是合理、正确的?——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猫有四条腿。冰淇淋的原材料之一是牛奶。足球是黑白相间的。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观点:猫很可爱。冰淇淋很好吃。踢足球比打篮球更有趣。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在这个信息纷扰的年代,尤其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否则只能在别人的指挥或者引导下做事儿。 【拓展2】1、张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我这是我爸爸说的。 2、李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过任意三角形顶点做对于底边的平行线,可知两个底角分别与其内错角相等,顶角与两个内错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问题:你更希望成为上述哪一种人?为什么? 小结:通常,我们并不把张三的爸爸的意见看作足够强的证据。而李四由于能在几何上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于是,我们倾向于说,张三相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张三并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李四不仅相信,他还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希望同学们学会为自己的信念提供足够强的理由和证据的支持;在面对别人的信念时,大胆地问一问别人有没有给出证据,给出的证据是否足够强?不要仅仅因为自己很喜欢或很崇拜的人说了某番话就相信那番话,希望同学们能学会通过实证研究或理性的分析来搞清楚哪些是合理的。 【课堂笔记】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培养批判精神的要求: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以及批判的技巧。 【探究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材料:学校开展班徽设计大赛,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各种方案。绘画出色的小李坚持手绘班徽,他说不能人云亦云,于是不顾其他人的意见就开始画起来。班长结合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小李一起分析了不同设计的特点,最终达成了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案:班徽主要形象由小李手绘,背景内容及色彩由电脑达人设计制作。 ①小李的言行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吗 为什么 ②请用批判精神的相关知识对班长的处理方式作出评析。 小结: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小李在设计方案上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其他同学的意见,并不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表现. 班长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很注重批判的技巧.他有勇气批判小李的独断专行,同时又充分考虑小李的感受,找到合适的时机,提出合理化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促使最优方案产生.这种批判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课堂笔记】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探究三】视频资源 问题:官子钦14岁初中生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他是怎么做到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天赋出众,而且勤奋过人;自律;对数学的热爱;家长和老师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官子钦有幸进入清华大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得益于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 天才虽然可贵,但成功的路上并非只有天才。官子钦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天赋只是人才能否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而后天的勤奋努力、因材施教、机缘把握等则是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课堂笔记】青春蕴含创造力 【拓展】丘成桐对“数学领军计划”培养的学生的期待 【小结】关注他人与社会,着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课堂笔记】开发创造潜力的要求;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拓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独立思考与创新:我们在谈创新或创造力的时候一定会提到独立思考,其实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独立思考与创新是存在一些明确的、稳定的联系的,正是这些联系使得独立思考非常有助于创新的出现。 创新是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这个观点与其绝大多数人的普遍观点并不同,而且这个观点相比普遍观点更先进。这里的观点是抽象的表达,泛指看法,可以是对客观世界的,也可以是对主观世界。这里的先进也不一定是指更接近客观事实,而是指更有利于进行主体的实践活动。 学会独立思考:为什么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表现;如何实现独立思考 培养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培养批判精神的要求;批判的技巧;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开发创造潜力: 青春蕴含创造力;开发创造潜力的要求;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课堂小结: 复习关键内容 强化成功体验 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堂小结】以框架、图示的形式呈现关键内容 【课堂练习】选择、分析题 补充拓展资料。视频资源: 不要以为青春无敌,青春是一本太匆促的书~#青春#欧丽娟 巩固所学内容
课题名称 2.2 青春萌动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1.区分对异性的朦胧情感与真正的爱情。 2.与异性正常交往,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情感。 【责任意识】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建立友好异性情谊 【健全人格】1.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萌动; 2.理解与异性交往的必要性,知道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3.认识真正的爱情并学会正确对待异性间的情感。 4.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
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的第二框题,在第一框题学习了男生女生差异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异性之间的交往。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开始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但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一种是故意表现出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另外一种则是诸如学生中常见的“纸条恋爱”和懵懂状态下的“初恋”,实际上是带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模仿成分。 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知之甚少,这一课旨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怦然心动的感情,引导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和原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男生女生恰当的交往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目标 知道青春期萌动的含义及具体表现,并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当理智对待。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感情,学会与异性交往,建立友谊。
媒体设计 PPT、视频
课时教案
课堂教学顺利 教学内容、材料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起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青春期男生女生差异的表现。 2.如何看待青春期男生女生差异。 3.男生女生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如何处理异性关系。
讲授新课: 材料的呈现(例子或模型、问题、逻辑结构等等) 引出期待行为的实例/提供反馈(具体知识内容) 讲授新课: 课本案例分析:小梅和大海的烦恼。 【思考1】上述情境中,小梅和大孩分别有什么苦恼?你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苦恼呢? 【引导孩子回答,归纳总结为以下方面】 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总希望能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开始注意修饰自己的仪表,讲究发式、服装等, 开始注意倾听、理解、揣摩钟情对象的言谈、举止、心情和情绪。 与异性交往会产生不安和害羞的心理。 【总结】 这些青春期独有烦恼就是青春期的萌动。 青春期萌动的含义:进入青春期以后,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青春期萌动的表现: 1.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2.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3.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思考2】小梅和大海觉得很羞耻,因此选择了不和异性交往,你认为这样做可取吗? 【学生回答】不可取。 【老师过渡】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男生女生各有各的优势,因此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是必要的,有着正向的积极意义。 【总结】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在于: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与异性交往,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某些优秀品质。 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思考3】你觉得小梅和大海怎样做才能摆脱苦恼,和异性正确相处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课外拓展】生活中,具体如何做呢?老师来教你们几招。 详情见PPT12-13页。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孩子思考总结青春期萌动的含义及表现,异性交往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交往
环节二:异性情感 播放视频《青春期的怦然心动》: 【思考】视频中的这种心动的感觉是爱情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老师过渡】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老师来跟你们讲一讲,关于爱情。 【课堂延伸】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斯坦伯格之所以把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的爱情称为完美式爱情,是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因此,简单的心动只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能把他理解成为爱情。 【教师总结】什么是爱情?课本P21. 1.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意味着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2.爱情不仅是相互爱慕、理解,有极大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准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建立家庭、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 通过视频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心动瞬间,与爱情做出区分,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环节三:案例分析—李伟和王薇的故事 【思考1】李伟遇到的是真的爱情吗?如何看待这种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好感不等于爱情,这种青春的萌动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课堂延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一些好感误解成为爱情,今天老师来带你们解析一些常见的误区。你以为你遇到了真爱,实际上可能并不是。 误解型、需求替代满足、寻求地位、报复或冲动型,详见PPT。 【思考2】你觉得王薇之后和李伟能继续发展下去吗?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不能,青少年还未成年,不管是从哪个方便来考虑,都是不适合继续发展的。 【思考3】你觉得王薇和李伟应当如何处理这样的萌动?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面对生活中可能岀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P2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青春期的这种朦胧的感觉,如何正确处理这种萌动。
青春寄语 通过西南大学老师的恋爱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世间万物皆有时节。 过早的成熟,只会过早地凋谢。 青苹果看上去虽美,吃起来却酸涩。 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我们要更好的充实自己,让自己逐渐强大,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课堂小结: 复习关键内容 强化成功体验 为下节课做铺 课堂内容小结 总结整体内容,强化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随堂练习 温故而知新。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