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2024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建设美丽中国(九上第三单元第6课)1专题思维导图2核心知识梳理3高频考点训练01专题思维导图专题思维导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现状原因危害为什么怎样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怎样做绿色发展道路资源问题为什么+怎样做02核心知识梳理核心知识梳理1、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3、如何解决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党和国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4、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5、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危害现状: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6、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危害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7、如何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全球极端高温猴痘扩散蔓延东北洪涝成灾重庆山火(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3)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草原退化过度放牧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塌陷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社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国家: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公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国家: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03高频考点训练1.《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名录》经专家评审修订后已全部更新完成。新调整的《名录》中,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现增量,由原来的72种更新至82种。这说明了( )①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2.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2.96%,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这表明( )A.我国生态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B.我国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C.我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成效显著D.我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C3.“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材料表明( )A.能源的紧缺,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不会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B4.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要把长江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来抓②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高质量发展③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④发展经济要保护环境,禁止开发、利用长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5.下面属于我国人口状况新的特点是(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很低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③出生人口男女性比例偏高 ④老龄化加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6.近年来,我国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特大城市积分制落户,落实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身份证等证件异地办理等政策。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是( )A.大量的人口流动B.老龄化加剧C.总人口增速趋缓D.新增人口多A7.今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度达到“千年一遇”。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这警示我们( )①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②遵循自然规律,完全服从自然③坚持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④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8.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距上一次人口普查有10年的时间。10年间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结构影响我国未来的大政方针。因此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人口结构(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能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③能解决看病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 ④有利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D9.2020年5月11日,北京市开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处罚第一单,丰台区某超市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被处9000元罚款。北京市这样做( )A.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B.是彻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式C.能有效促进居民环保意识的形成D.会增加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得不偿失C10.“口袋公园”是利用零星空间“见缝插绿”建成的小巧精致的城市开放空间。它具有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让居民能够“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进园”。口袋公园的建设( )①解决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惠民 ④旨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1.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9.8%(注: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作为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 )①人口基数大,总量多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总人口增速趋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12.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等适应人口发展的规定纳入其中。此项修改( )①破解家庭教育支出增长的难题②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③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有利于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3.《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制定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制定反映全体人民意志的良法就能以法治保护好黄河B.我国已打赢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推动黄河流域发展C.保护黄河具有修复生态环境、守护精神家园双重意义D.制定黄河保护法可以根本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C14.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下列理念与这句话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①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地球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15.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排放温室气体88.29万吨,使用绿电减排温室气体2.20万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下列能体现这一做法的有( )①市场开发总收入达到53.16亿元②创建全国绿色出行城市,接待、物流等车辆都优先使用新能源车③开闭幕式首次使用“数字烟花”代替“实物烟花”④志愿者无私奉献,为赛事提供优质服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16.丽水中学学生彭培哲注意到军训是同学们喝水的高峰期,他和同学们利用空余时间收集被扔掉的空瓶子,军训七天共收集到四麻袋空瓶子。彭培哲和同学们的做法( )①体现了我国以保护环境为中心的战略②能够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可以彻底实现各种垃圾的资源化利用④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7.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实行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A.协调发展B.绿色发展C.共享发展D.合作共赢B18.第七次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 )A.人口基数大B.总人口增速趋缓C.大量的人口流动D.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B19.以下观点与下面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A.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是相互对立的B.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C.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D.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C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兴起,带动传统租车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涌现了一大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互联网+” 技术的运用,使租车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表明( )A.网络无所不能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D.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C2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但无序停放、安装私锁、改装家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莫让“共享单车”成为“共享负担”,需要广大市民( )A.不用共享单车B.自觉遵守规则C.低碳绿色出行D.完善管理制度B22.近年来,“碳中和”(注: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语成为高频热词。实现“碳中和”要求青少年做到( )①重视环保,常用一次性产品 ②严格执法打击过度包装行为③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④低碳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D2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关键。守牢耕地红线( )A.能根本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B.实现了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C.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D.可以彻底地改变环境恶化的问题C24.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的是①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②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③男女性别比失衡④城乡分布不均衡⑤“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A.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25.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列做法符合处理好相应关系的是( )A.发展和减排——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B.整体和局部——强调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C.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立足当下,急功近利D.政府和市场——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