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考知识清单(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考知识清单(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考知识清单(统编版)
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绩,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2.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3.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4.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
5.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6.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他人觉得舒服。
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8.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 活环境,也使我们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幸福愉快。
9.宽容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要大度不计较;同时,也让我们面对他人的伤害时,要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10.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11.生活在充满差异的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或观点看法。学会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12.反思,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其实,我们都进行过反思,都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
13.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 如果主动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14.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还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15.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让自己做得更好。
16.掌握反思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反思。
17.反思时时都能进行。在特定情况下 ,反思尤其必要。反思的过程很重要,反思的结果更应该记录下来,以便提醒自己。
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1.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3.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地球,就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5.人与自然是_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清洁能源 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7.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8.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9.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10.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_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1.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2.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13.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 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1.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3.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4.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5.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6.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 % ,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有连绵起伏的高山、低洼的盆地;还有宽广的高原、低平的平原……
7.在地球上,我们可以观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山脉峰峦、浩瀚的沙漠戈壁坦荡的冲积平原幽深的峡谷海湾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8.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
9.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与各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
10.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同时,文化交流不仅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了更深入地理解,而且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
11.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间的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出现尴尬,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
12.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要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1. 16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2.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3.19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4.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5.人类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6.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创造了发 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娱乐、交流的新平台。
7.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 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
8.科技让梦想变成了现实为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人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9.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 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10.国际组织在推动国家之间广泛的交流合作、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联合国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增进各国友好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2.联合国设有一些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主要的审议、决策机构,拥有广泛职权;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 与安全的首要责任;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要 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法院用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
13.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
14.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
15.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
16.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17.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取代战争。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仍然很不平静。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让人们追求 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
19.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精神和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遗产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20.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和平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局部战争的频率和规模均呈下降趋势。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21.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上都有同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这些核心原则逐渐发展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国际和平的基石。
22.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3.中国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4.中国反对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25.“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26.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7.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