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疏通文义。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爱国情感。3、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南北朝时期长篇叙事民歌的表达韵味。教学重难点:1、掌握对偶、对比、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2、把握诗歌中人物性格及情感。学生分析:“木兰从军”的故事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或看过动画片,文义疏通上问题不大,学生也相对比较有兴趣,内容掌握也会较快。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品析语言、分析修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指导,进行有效的训练。还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形象。教学内容分析: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作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乐府双璧”。2、《木兰诗》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全文对仗工整,语言优美,韵味悠长。学习这篇诗歌不仅要让学生分析女英雄木兰的形象,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诗歌鲜活明朗、质朴生动的独特韵味。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播放《花木兰》动画片及电影片段,回顾大致故事情节。利用多媒体制作PPT课件,插播音频、图片,带领学生体会朗诵的韵味,直观地感受民歌风格。诗歌篇幅较长,针对背诵难度,利用酷狗音乐软件,播放以本课文为歌词的流行歌曲《木兰诗》,用现代流行旋律唱出诗歌,帮助学生背诵记忆。运用美篇软件,引导学生制作学习心得与后续故事撰写美篇,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语言创造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想你们可能有不少人看过目前刚上映的电影《花木兰》或者是动画片《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美国迪斯尼公司很早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她凭什么魅力打动了古今中外人们的心、传诵至今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近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吧。二、简介体裁与背景课文标题中“诗”是什么 (“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交流资料,说说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是古代时魏宋州虞城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三、美读诗歌,感受民歌情味(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PPT显示):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听读时,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下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自由练习读准课文节奏,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四、细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一)小组交流,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PPT显示):军书十二卷(古义:多为虚数今义:数词,十二)愿为市鞍马(古义:买今义:市场)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但闻黄河流水(古义:只今义:却)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姓氏)古今异义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文古诗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字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分,在翻译中才不会出错。(二)概括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由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停机叹息——略写;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准备——略写;征途思亲——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团聚改装——详写;设喻回答——略写。作用:本文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家园、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三)细化分析,了解人物性格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家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俏皮活泼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教师总结】木兰既是普通人、平民少女、娇美的女儿,又是奇女子、巾帼英雄、矫健的勇士。她既勤劳孝顺又勇敢坚毅,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普通生活。她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儿女情长,是一个鲜活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四)观察全文,辨别修辞手法1、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铺排。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2、运用夸张、对偶。“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3、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渲染了全家团聚、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对偶、互文,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俏皮爱美的本性。4、运用比喻,设喻自答。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表达对木兰的赞美。【教师总结】全诗运用复沓、排比、比喻、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木兰购鞍东西南北都跑遍等,都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复沓、铺排式的语句。运用这种手法,使这首诗歌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五、拓展延伸,树立价值导向1、利用酷狗音乐软件,教学生唱会由流行歌手景梦韬的《木兰诗》这首歌。2、今天我们学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不禁对巾帼女英雄肃然起敬。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女中豪杰的故事 PPT展示内容: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女英雄穆贵英挂帅大破天门;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红娘子起义赴疆场等。3、引导学生制作美篇,发表心得体会:这些女英雄的故事虽离我们时间久远,但历久弥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说到爱国时,可能有同学们会想到:那就是扛枪打仗甚至是为国捐躯,或者是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又或者是在更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爱国,这个词语它有着无上的荣光和沉重的分量。板书设计:停机叹息(勤劳孝顺)花 替父从军(勇敢坚毅,忠孝两全)木 征途思亲(女儿情态,热爱亲人)兰 征战沙场(英雄气慨)凯旋辞官(不慕高官厚禄,热爱故乡)团聚改装(俏皮活泼,机智谨慎)教学评价与反思:设计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注重运用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的能力。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几点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小组讨论时效率不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等。这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逐步侧重与解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