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2)勾股定理(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2)勾股定理(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2) ——勾股定理
一、考点过关
考点1 勾股定理
1.在Rt△ABC中,已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3,则斜边的长为( D )
                                 
A.1 B.2.4 C.2 D.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为( D )
A.5 B.25 C. D.5或
3.求出如图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解:(1)在Rt△ABC中,AC=2,
∠ACB=30°
∴AB=AC=1.BC=
==.
(2)在Rt△ABC中,AB=2,∠ABC=45°,
∴AC=BC=.
考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
                                 
4.(2023·台江区期中)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正方形A的面积是( B )
A.12 B.24 C.30 D.10
5.如图,一棵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米处.树折断之前有  24 米.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在Rt△OBC中,OC=1,OB=2,∠COB=90°,以点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若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D )
A.--2 B.- C.-2 D.-+2
考点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1,2, B.,, C.7,8,9 D.,2,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 cm,16 cm,20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96 cm2.
考点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9.如图,一块四边形花圃ABCD中,已知∠B=90°,AB=4 m,BC=3 m,CD=12 m,AD=13 m.
(1)连接AC,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四边形花圃ABCD的面积.
解:(1)△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在Rt△ABC中,AB=4,BC=3.
∴AC==5.
∵AC2=25,CD2=144,AD2=169.
∴AC2+CD2=AD2,
即△ACD是直角三角形.
(2)S四边形ABCD=S△ABC+S△ACD
=×AB×BC+×AC×CD
=36.
                                 
考点5 命题与逆命题
10.“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它们相等 ,这个逆命题是  假 (填“真”或“假”)命题.
1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C )
A.同旁内角互补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二、核心练习
12.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求线段BN的长.
解:∵点D为BC的中点,
∴BD=CD=BC=3.
设AN=为x,则BN=9-x.
由题意得DN=AN=x.
在Rt△BND中,由勾股定理,得x2=(9-x)2+32,解得x=5,
∴BN=9-5=4,
即BN的长为4.
13.在Rt△ABC中,∠ACB=90°,AC=+,BC=-,CD⊥AB,求AB及CD的长.
解:在Rt△ABC中,∠ACB=90°,
∴AB==3.
∵CD⊥AB.
∴S△ABC=×AC×BC
=×CD×AB.
∴3CD=(+)(-),解得CD=.
14.如图,AB为一颗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往上爬到树顶A处,又沿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滑到地面B处.再由B跑到C.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为15米,求树高AB.
解:由题意得BD=10m,BC=5m.
设AD=xm,则AC=(15-x)m.
在Rt△ABC中,AB2+BC2=AC2,
即(10+x)2+52=(15-x)2,
解得x=2.
∴AB=10+2=12(米).
答:树高AB为12米.
15.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网格中有以格点A,B,C为顶点的△ABC,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BC的面积;
(3)点A到BC的距离=  2 .
解:(1)△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图得AB2=12+22=5,AC2=22+42=20,BC2=32+42=25.
∵AB2+AC2=B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2)由(1)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S△ABC=×AB×AC=5.
1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BC,AC的中点,连接AD,BE.
(1)若CD=4,CE=3,AB=10,试说明:∠C=90°;
(2)若∠C=90°,AD=6,BE=8,求AB2.
解:(1)∵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BC=2CD=8,AC=2CE=6.
∵AC2+BC2=62+82=100,AB2=102=100,
∴AC2+BC2=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90°.
(2)∵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CD=BC,CE=AC.
在Rt△ACD中,AC2+CD2=AD2.
∴AC2+(BC)2=36.
在Rt△BCE中,BC2+CE2=BE2.
∴BC2+(AC)2=64.
∴AC2+(BC)2+BC2+(AC)2=100.
∴AC2+BC2=100.
∴AC2+BC2=80.
即AB2=AC2+BC2=8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2) ——勾股定理
一、考点过关
考点1 勾股定理
1.在Rt△ABC中,已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3,则斜边的长为(   )
A.1 B.2.4 C.2 D.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为(   )
A.5 B.25 C. D.5或
3.求出如图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考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
                                 
4.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正方形A的面积是(   )
A.12 B.24 C.30 D.10
5.如图,一棵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米处.树折断之前有 米.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在Rt△OBC中,OC=1,OB=2,∠COB=90°,以点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若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2 B.- C.-2 D.-+2
考点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 B.,, C.7,8,9 D.,2,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 cm,16 cm,20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cm2.
考点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9.如图,一块四边形花圃ABCD中,已知∠B=90°,AB=4 m,BC=3 m,CD=12 m,AD=13 m.
(1)连接AC,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四边形花圃ABCD的面积.
                                
考点5 命题与逆命题
10.“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是 ,这个逆命题是 (填“真”或“假”)命题.
1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二、核心练习
12.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求线段BN的长.
13.在Rt△ABC中,∠ACB=90°,AC=+,BC=-,CD⊥AB,求AB及CD的长.
14.如图,AB为一颗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往上爬到树顶A处,又沿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滑到地面B处.再由B跑到C.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为15米,求树高AB.
15.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网格中有以格点A,B,C为顶点的△ABC,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ABC的面积;
(3)点A到BC的距离= .
1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BC,AC的中点,连接AD,BE.
(1)若CD=4,CE=3,AB=10,试说明:∠C=90°;
(2)若∠C=90°,AD=6,BE=8,求AB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