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希望心理课 目标 让希望发生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希望心理课 目标 让希望发生 素材

资源简介

希望心理课 目标 让希望发生
课前思考
开学第一课【热情心理课|新学期 热辣滚烫】中提到,设定目标是提升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期的开始,想安排一节课程带学生建立目标,又不希望设立目标的过程太过于生硬。收集资料时发现,【目标】主题和一直想上的【希望】主题不谋而合。希望让目标生出力量,目标促进希望变为现实。
希望是24项积极心理品质之一,希望感对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Snyder提出的希望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希望感由三个要素构成: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目标是希望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和人们精神活动的支点。因此在进行希望感干预时,首要任务就是协助个体确立合理的目标。
因此本节课从希望出发,唤起同学们对新学期的希望,并将希望转换为合理的目标,让希望发生。
课程设计
一、名画心赏
导入:今天课程的开始,请大家来赏析一幅世界名画。
提问:首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年轻女子、身上带着伤,穿着破烂不堪、低着头、手里拿着东西...
提问:再用心去感受,这幅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悲伤、苦闷、孤独...
介绍:这是英国画家瓦兹的作品《希望》,画中女子手里拿着的是仅剩下一根弦的古希腊七弦琴,她正在拨弹琴弦并倾耳细听这根弦上发出的微弱乐音;
提问:了解作品之后,你怎么理解这幅作品所表达的希望?
总结:画中女子似乎遭遇了困境,画面也显得悲伤和苦闷,但当你发现她正专注地沉浸于音乐之中时,就会感受到她的坚强和勇敢,即使是最后一根琴弦,她也在努力地从音乐中寻找希望,有了希望,也就有了走出困境的勇气。
奥巴马也曾被这幅画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改变了他一生,让他立志竞选美国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希望来展开。
二、看见希望
1.种下希望
导语:提到了希望,对于这个学期你有哪些希望?请写下新学期中和自己有关的希望,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新学期,我希望......
请学生在小组内分享。
2.希望的概念
希望感是一种信念——“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同时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力量去实现这一点”
希望感中有一个核心的因素,是“agency”,意思是说,我不但觉得未来会好,我还觉得我是实现这个未来的重要力量。那些拥有希望感的人,不仅仅有一个目标或愿望,他们还有一套实现目标的策略,同时有强大的动力去实施这些策略。
3.希望的故事
导语: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英里首次破4】视频,视频播放的同时给同学们讲述视频的故事:不可跨越的一英里。
故事简述:1956年之前,人们认为1英里跑进4分钟是不可能的,很多年无人能突破4分钟。直到一位运动员在坚定的信念下刻苦训练首次跑进4分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短短一年内,数百位运动员都突破了多年无人跨越的4分钟。(完整版故事讲稿文末获取)
提问:故事讲完了,想问问大家,有什么感想。为什么许多年无法打破的纪录,在首次被突破后似乎变得“容易”了?
总结:是因为人们有了希望,希望给人以无畏的力量。
4.提升希望感
提问:既然希望能助我们实现梦想,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希望感呢?
总结:心理学家认为希望感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增强其中的某一要素,我们就会获得更强的希望感。
就像刚刚故事的主人公,有坚定明确的目标,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强烈的完成意愿,最终做到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三、设定目标
1.接龙游戏
导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接龙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两轮游戏,普通版的结果可能通向任何方向,升级版最终会通往目标词汇。目标给我们方向,也促使我们加倍努力。
提问: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当我们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方向,并且会想方设法去接近目标。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设定目标。
2.SMART原则
提问:刚刚写下的希望可以作为目标吗?
总结:希望是美好的愿景,鼓舞我们前进,但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更具体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促使其实现。制定目标时,我们可以遵循SMART原则。
导语,请依据SMART原则,将自己的希望转为一条或多条合适的目标。完成后,学生相互检查是否能够修改得更恰当。
4.配置途径
导语:根据希望感的公式,我们不仅需要有目标,还需要为目标配置实现的途径。
请大家为每个目标配置3点以上的行动计划。
四、教师寄语
希望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并且也许,是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幸福。
——塞缪尔·约翰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