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5、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依宪执政)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7、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宪法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9、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10、人权广泛性的表现:
①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1、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机关—政府)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监察机关)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机关)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国家宣传 )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怎样产生的?(国家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③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4、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原因)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③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5、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怎样坚持依宪治国?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或:怎样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③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加严格。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才能通过。】
3、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和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4、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主体(谁来监督):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③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内容(监督什么):
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
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5、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P29-31
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1. 公民怎样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P43-44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过程进行。
★2. 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P44
①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 ④依法纳税 ⑤劳动的义务 ⑥受教育的义务 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⑧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⑨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4-55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5、公民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或做法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③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④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①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5.1《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基本内容 P63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人大代表的职权 P63
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3、人大代表的义务 P63
①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②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5.2《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政治制度内容包括 P67-73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注意:是“互相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主题、职能 P68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注意: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构】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注意: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是说“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共同执政、联合执政或参加执政。”】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意义)?P68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反映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有利于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④有利于凝聚人心,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0
(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自治机关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其他党政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不是自治机关】
(4)自治权: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注意不是“高度自治”】
(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P70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地位、自治组织分别是什么?P71
①内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注意: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府,也不是基层国家机关】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P73
①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②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3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74-77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注意】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P75
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意义)?P75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国家对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态度?P75
措施(国家态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按劳分配的决定因素、基本内容是什么?P76
(1)决定因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在作了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的报酬。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作用?P76
①含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②作用: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P7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6.1 国家权力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产生方式?职责?P79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产生方式: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
③职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P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P80
①性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80-82
①立法权 制定、修改、废除法律
②决定权 批准/表决通过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财政预算、规划
③任免权 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选举、决定、任免的决定
④监督权 ①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听取、审议、审查“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
【注意】不要用材料中“决定”这个词来判断,并非见到“决定”二字就是决定权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国家主席的性质?P83
①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2、国家主席的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3、国家主席的被选条件?P83
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年满四十五周岁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国家主席的任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5年一届)
5、国家主席的职权?P83-84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②任免权
③外事权(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④授予荣誉权(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6.3 国家行政机关
1、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组成?P85
①含义: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②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注意】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P86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我国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P86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
②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P88-89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③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要追究。
6.4国家监察机关
1、国家监察机关的性质、监察对象、内容?P90
(1)性质: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2)监察对象: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3)工作内容:①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②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③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国家监察机关的构成及分工?P90
组成: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分工:①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②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③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3、国家监察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P91
①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它监督。
4、国家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91-92(监察机关如何行使职权 )
①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③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5、国家监察机关的职责?P92-93
①监督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
②调查职责。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③处置职责:
6.5 国家司法机关
★1、人民法院的性质?P9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人民法院的组成?P94
3、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 P94
①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
②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
③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 P95
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②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P9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
6、人民检察院的组成? P94
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7、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 P95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提起公诉)
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③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8、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要求? P95
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1、如何正确认识自由?P99-100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自由的含义?P100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P100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4、平等的含义 P101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P102-103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如何珍视自由?P104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7、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维护平等)?P105-107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8、公平的含义?P109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9、公平的内涵、要求?P110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0、公平的价值、重要性、意义?P110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11、正义行为: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2、正义的价值、重要性、意义?P111-113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13、青少年(中学生)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个人守护正义。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宪法基本原则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民 国家的主人
人大代表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VS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政机关(行政权)
国家监察委员会VS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监察机关(监察权)
最高人民法院VS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审判机关(审判权)
最高人民检察院VS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检察权)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监察机关的职责 ①监督职责(首要职责) ②调查职责(经常性工作) ③处置职责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