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祖父的园子》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情感。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与祖父的情感。难点:把握课文中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园子和祖父的特殊情感。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片段、相关图片等)学生准备上节课的笔记和作业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的哪些内容?你们对园子和祖父有什么印象?”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的哪些内容?”学生1:“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园子的自由和快乐。”学生2:“我们还感受到了作者和祖父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师:“很好,你们记得很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情感。”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情感。”(二)精读课文1.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抓住关键词“样样都有”体会园中昆虫、草木的丰富。①关注表达,体会自由。发现反复的写法。指名读。这段话里,有几组“愿意……就……”?师生合作读、交换读,体会“愿意……就……”反复出现所表达的率性和自由。关注拟人的写法。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园中景物的自由呢?(关注拟人的表达效果)②指导多种形式朗读。师引读: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切都是——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个性朗读,体会自由。现在,你就是园子里自由的一员,请你试着读出无拘无束的感受。师:作者在园子里所看到的,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自由的,她这么看、这么写时,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预设:她自己是自由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就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③类似的句子,你还能在文中找到吗?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预设:作者心情是明朗的、快乐的,所以看到的一切都是明朗的、快乐的。师:在这样的园子里,所有的景物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些景物仿佛懂得人的心思,可以与园子里的我回应、交流了一样。所以,课件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五彩斑斓、烂漫自由)2.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或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指导朗读。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或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生默读、圈画后,教师指名回答。学生3:“我觉得‘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句话写得很有趣,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模仿祖父。”教师:“你分析得很到位。那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学生3:“我觉得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教师:“很好,请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遍这句话。”学生3有感情地朗读该句。(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教师出示拓展材料,如作者萧红的其他作品片段或关于亲情的名家名篇。教师出示拓展材料,学生阅读后。教师:“这些材料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4:“我觉得它们都写了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温馨。”学生5:“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感情。”教师:“很好,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那么,它们给了你哪些启示呢?”学生6:“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多陪伴他们。”学生7:“我们要学会感恩家人的付出和关爱。”2.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材料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它们给了你哪些启示?”3.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分享。(四)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来到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作者小时候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深深的思念。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的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