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 (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青春有格 课件 (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杂诗》
“言之有物,而行之有格也”《礼记》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运用你的经验
规格或方式
法规
规守、恪守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3.2 青春有格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小组讨论身边的可耻行为,明善恶、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通过朗读学习名言警句,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责任意识
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体会榜样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自己的道德成长,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健全人格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什么叫“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
意思是: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
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阅读感悟
“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学校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欺负同学;
不尊重老师;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等。
不孝敬父母;
不关心老人;
邻里关系不和睦等等。
家庭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随意攀爬;
破坏公物;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
社会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周一下午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周测。老师发完卷子就去开会了,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了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我该怎么办?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1
2
3
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二、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含义是什么?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二、止于至善
A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A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微尘”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的公益事业的群体。
提示: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A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榜样
看见有德行或才敢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
孔子
二、止于至善
这些人物中有你的榜样吗?
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榜样的作用
B1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B2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B3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P31 探究与分享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
仁德、诚信、忠孝等。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A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
A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A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A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正确认识“行己有耻”:内涵;基本规则界限不能违反;真诚面对耻。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首先知耻;辨耻;立底线思维;增自控力。
正确认识“止于至善”:一种精神境界、实践过程、精神状态。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积善;找“贤”;自省。
感受榜样的力量:镜子旗帜;自我完善;社会国家变更好。
课堂小结
1.孔子说:“行己有耻”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一个人做事情,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B.一个人做事情,对有利于自己的行为都要感到耻辱
C.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D.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做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事情
B
课堂练习
2.“行己有耻”警示我们,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③树立底线意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①乞讨者缺乏明辨是非的标准 ②金钱的诱惑大于一切 ③不能因贫穷放弃尊严 ④乞讨者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对下面漫画中乞讨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
02 BUSINESS SECTION
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4、“德合天地,止于至善”是中华德善文化的价值追求。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中国将“德善”作为一切道德的本源。“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做到 (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以修身为本,培养兼济天下的胸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谢谢观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