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主题为《公共生活靠大家》,聚焦公共生活主体。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法治教育”中“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规则,认识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做一个现代文明人不仅要靠规则约束自己,还需要用道德良知要求自己”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积极参与,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公共秩序需要我们共建共享,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公共生活靠大家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4.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维护公共利益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探究公共秩序认识公共标志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有序生活6.我参与 我奉献友善相助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本单元链接家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家庭意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第二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懂得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谐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认识公共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生活,知道公共生活的公共性和公开性, 认识到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要注意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的公共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本课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与个人的关系,知道如何参与公共生活,让学生知道要对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负责。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抓住公共生活这一关键词,展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辨析等方式,明确个人行为对公共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思想,知道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二课。本课设置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步,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构建有序的公共生活,既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第二部分“共同建设有序生活”,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构建有序的生活,不仅需要公民个人提高自身的守序意识,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群策群力,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法制的保障。本课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公共生活场景,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良好的有序的公共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对展现人们的文明习惯,彰显良好的社会风气,体现祖国的国家的文明进程有何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教学时也要遵循“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思考逻辑展开教学。《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情境讨论、选择方案、阅读法条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意识到在帮助他人要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自觉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了解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本课内容为“友善相待”。表1《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学习目标课前探究任务课中实践任务课后拓展任务我们的公共生活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身边的公共生活有哪些公共生活需要道德与法律的保障增强公共意识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公共生活有什么意义公共生活需要什么来维护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参与 我奉献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如何树立平等友善等公共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四、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能了解些公共生活设施及规则,但对于公共生活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如何参与公共生活以及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责任和法制意识还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进步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的意义,并能联系自身经历,理解公共生活与个人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要依法依规维护公共利益。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3.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自觉树立公共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能通过述说生活中相关的案例,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初中小学高中七下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八上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二上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三下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五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必修2“经济与社会”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课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道德修养:明确关爱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法治观念:明白建设和谐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人们做到文明有礼 健全人格:认识到平等友善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培养公共意识 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公共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并自觉参与奉献 难点:能够平等对待和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公共意识三、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四、评价任务 1.链接生活,感悟为建设和谐美好生活做出的努力。 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为建设和谐美好生活所做的努力列举4个及以上得3星; 列举1-3个得2星; 能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说明得2星。( )分析案例,理解彼此关爱,相互帮助认真阅读,积极分析得1星; 能准确概括得4星; 概括不够全面得3星。( )2.讨论明晰,学会关爱弱势群体。 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通过课堂讨论知道如何平等友善的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讨论得1星; 能够说出1点得1星; 能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得2星。( )3.课时学习评价 第一课时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了解如何平等友善的关爱弱势群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导入新课 看看你有多棒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有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大家猜一猜,这种语言是什么? 教师引领:善良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我参与我奉献》 通过组织学生猜一狂,引出善良这一品质,从而点明本节课的话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讲授新课 环节一:友善相助 1.活动园 不论严寒酷暑,环卫工人大多凌晨4点出门,早餐就吃自带的干粮。一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工人很辛苦,就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许多到餐馆用过早餐的环卫工人说:“进了店,暖烘烘的,店主人也很热情。吃了之后,浑身都很温暖。”餐馆老板表示:“每天看着这些城市美容师长年风餐露宿很艰辛,一直想着为他们能做些什么,现在我个人所表达的仅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心意。”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 思考讨论:餐馆老板提供的仅仅是免费早餐吗? 2.合作探究: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1)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孩子的乘客,我们可以 。 (2)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我们做核酸时,我们可以 。 (3)看到同学受伤时,我们可以 。 3.小小提示: 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4.方案选择: 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 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 出了两种方案。让我们来帮助他们 从中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案吧。 方案一:每周六上午,在社区正门设置“爱心衣物捐赠、领取处”,号召社区居民把自己不穿的、质量尚好的干净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周六上午到捐赠处领取衣物。 方案二: 在社区寻找一面普通的墙壁,画上漂亮的彩绘,安装好挂衣钩。大家可以把闲置的、干净的、没有破损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也可以从墙上取走自己需要的衣物。 思考交流: 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领:方案二更好地照顾到了受捐者的感受,尊重他们个人的尊严和隐私。 5.情境分析: 情境一:一位拄着双拐、步履蹒跚的老大爷在人行横道上准备过街,可还没走到一半,直行车道的绿灯就亮了。 此时,直行的机动车没有一台起步,也没有一台按喇叭催促。 教师引领:有时候耐心等待 是一种尊重。 情境二:高铁站,一位老爷爷在自助取票机前尝试了好几 次。两位志愿者发现后走向前询问:“老大爷,您好, 需要帮忙吗?” 教师引领:有时候询问是一 种尊重。 情境三:近期,一位外卖小哥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他虽然脑瘫,但是积极乐观工作,感动着我们每一 个人。很多热心网友表示想要资助外卖小哥。但外 卖小哥都一一回绝了,并感谢大家的帮助,说“我 自己凭自己的努力赚钱。” 教师引领:他需要的是对他 劳动的一种尊重,对 他可能会延迟送件或 出现其他问题时善意的体谅。 6.法律链接: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条(节选) 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思辨练习:国家为什么要给予这些人群特别保护? 教师引领:弱势群体往往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公平对待,权益受到不合理侵害,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7.社会生活: 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呢? 教师引领: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环节二:文明有礼 我来找茬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 示例:在公共场所吃零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 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满口脏话…… 2.辨析行为:请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 行为:随地扔垃圾,把吃完的瓜子壳、水果皮丢得满地都是。 评价: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工作负担,也破坏了洁净美丽的环境,影响了其他行人。 教师引领: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3.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文明准则? 4.小活动: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现象 示例:尊敬老师和家长,同学之间友好相处; 不打架,不骂人,有了分歧要沟通 阅读解:容止格言 教师引领: 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环节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园”活动,使学生在分析餐馆老板行为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友善相助,为以下问题的探究垫定基础。 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完生公共生活中我们的做法,一方面,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亲身探究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方案选择活动,在仔细研读两个方案的利与弊的基础上,更深刻的理解友善和尊重,符合学生探究知识和认知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三则情境进行简单分析,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友善与尊重的表现形式,对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法律链接环节,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法律视野,使学生更严肃的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必备的品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辨能力。 通过“社会生活”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之中。 环节二: 用“我来找茬”活动,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从反面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现象,使学生从正面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环节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于问题的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引导。完成评价量表1。 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判断并评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分析情境和思考回答问题的表现,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参与思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与鼓励 环节二: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问题的了解程度。 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引导,同时完成评价量表2. 教师观察学生课堂参与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及回答的答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堂总结 友善是阳光给人温暖 友善是鲜花给人香甜 友善是甘泉给人滋润 友善是笑容给人春天 友善是雨中的伞 友善是雪中的炭 友善就是做好人呀 一代一代往下传 提出号召,升华主题 教师通过回顾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作业布置 请你以“文明有礼,人人有责”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向父母介绍你的手抄报内容,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夯实知识。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6. 我参与 我奉献第1课时内容总览单元学习内容01单元教学情境02教学目标03新知导入04新知讲解0506目录课堂总结06板书设计作业布置07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内容一览表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4.我们的公共生活 认识公共生活维护公共利益 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探究公共秩序认识公共标志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有序生活 6.我参与 我奉献 友善相助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 单元教学情境《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 主题 学习目标 课前探究任务 课中实践任务 课后拓展任务我们的公共生活 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我们身边的公共生活有哪些 公共生活需要道德与法律的保障 增强公共意识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公共生活有什么意义 公共生活需要什么来维护 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参与 我奉献 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如何树立平等友善等公共意识 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政治认同: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道德修养:明确关爱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法治观念:明白建设和谐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人们做到文明有礼健全人格:认识到平等友善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培养公共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公共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学习目标大家猜一猜,这种语言是什么?善良看看你有多棒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有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新知导入活动园不论严寒酷暑,环卫工人大多凌晨4点出门,早餐就吃自带的干粮。一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工人很辛苦,就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许多到餐馆用过早餐的环卫工人说:“进了店,暖烘烘的,店主人也很热情。吃了之后,浑身都很温暖。”餐馆老板表示:“每天看着这些城市美容师长年风餐露宿很艰辛,一直想着为他们能做些什么,现在我个人所表达的仅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心意。”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一 友善相助餐馆老板提供的仅仅是免费早餐吗?新知讲解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1)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孩子的乘客,我们可以 。(2)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我们做核酸时,我们可以 。(3)看到同学受伤时,我们可以 。新知讲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12小小提示新知讲解“友善”,本义是指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后指友好待人、与人为善。友善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新知讲解情境思辨悟“友善”阳光小区“春风计划”是不是只要我们友善待人就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呢?新知讲解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 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 出了两种方案。让我们来帮助他们 从中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案吧。活动乐园新知讲解方案一每周六上午,在社区正门设置“爱心衣物捐赠、领取处”,号召社区居民把自己不穿的、质量尚好的干净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周六上午到捐赠处领取衣物。方案一新知讲解在社区寻找一面普通的墙壁,画上漂亮的彩绘,安装好挂衣钩。大家可以把闲置的、干净的、没有破损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也可以从墙上取走自己需要的衣物。方案二新知讲解方案二更好地照顾到了受捐者的感受,尊重他们个人的尊严和隐私。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思考交流新知讲解一位拄着双拐、步履蹒跚的老大爷在人行横道上 准备过街,可还没走到一半,直行车道的绿灯就亮了。 此时,直行的机动车没有一台起步,也没有一台按喇 叭催促。有时候耐心等待 是一种尊重。新知讲解高铁站,一位老爷爷在自助取票机前尝试了好几 次。两位志愿者发现后走向前询问:“老大爷,您好, 需要帮忙吗?”你好,需要帮忙吗?有时候询问是一 种尊重。新知讲解他需要的是对他 劳动的一种尊重,对 他可能会延迟送件或 出现其他问题时善意的体谅。近期,一位外卖小哥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他虽然脑瘫,但是积极乐观工作,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很多热心网友表示想要资助外卖小哥。但外 卖小哥都一一回绝了,并感谢大家的帮助,说“我 自己凭自己的努力赚钱。”我自己凭自己的努力赚钱新知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条(节选)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新知讲解友善相待国家为什么要给予这些人群特别保护?弱势群体往往因各种原因受到不公平对待,权益受到不合理侵害,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保护。保护弱势群体才有利于形成平等友善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和谐公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关爱和保护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新知讲解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社会生活新知讲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呢?新知讲解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新知讲解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我们的社 会也将更加美好!新知讲解阿姨,请您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喂!快给我拿本《射雕英雄传》1谢谢!这是你要的书。2你人到了,可礼貌没有到。我先到的,凭什么先给他拿?3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二 文明有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会给其他人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伤害他人的利益。新知讲解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活动:我来找茬1.在公共场所吃零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2.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满口脏话。3.为人不诚实,欺骗他人。4.在超市中,随便拆开包装,又不把东西放回原处。5. 刺探传播他人隐私。……新知讲解请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工作负担,也破坏了洁净美丽的环境,影响了其他行人。行为:评价:随地扔垃圾,把吃完的瓜子壳、水果皮丢得满地都是。新知讲解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新知讲解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文明准则?新知讲解小活动: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现象1.尊敬老师和家长,同学之间友好相处2.不打架,不骂人,有了分歧要沟通3.公共场合守秩序,保持安静不打闹4.不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果皮纸屑不乱丢5.升旗仪式时着装得体,立正姿势,神态庄严……新知讲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请使用礼貌用语,丢弃“语言垃圾”新知讲解阅读角:容止格言新知讲解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友善是阳光给人温暖友善是鲜花给人香甜友善是甘泉给人滋润友善是笑容给人春天友善是雨中的伞友善是雪中的炭友善就是做好人呀一代一代往下传课堂总结我参与 我奉献友善相助文明有礼板书设计请你以“文明有礼,人人有责”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向父母介绍你的手抄报内容,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6.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 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整体分析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