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型08信息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探究史料价值”类设问【设问特点】(1)该设问类型主要包括:“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历史探究选择某个材料的理由”;“某某材料的史料价值”。(2)该设问类型如独立成题,分值较高,一般以12分较为普遍。(3)该设问类型,对考生的史学研究素养,要求较高。【思路分析】(1)该设问类型,首先要求考生已知史料的价值有高低之分。体现史料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缺程度。在这几个方面因素中,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是最重要的。(2)该设问类型中所提供的材料,从出题本意来说,一般都具有一定或较高的史料价值。注:以下表格,仅供参考。分类 类别 重要说明或示例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的不同 (一)文字史料 1.文献资料 (1)史部类 起居注、实录是对正史较为有利的补充记载,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2)经、子、集类 《诗经》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是人们公认的(3)档案类 私家档案,如私人信札、笔记、谱牒、契约、帐簿、商号、文书等,对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宗法关系和阶级关系颇有价值(4)地方志类 地区志极为丰富,省、府、州、郡、县一般都各有其志,是研究地方史的一手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思想或学术著作 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3.文学作品 从《金瓶梅》、《三言二拍》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4.报刊杂志 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5.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日记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如印证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但带有感彩的日记不一定比第二手史料更可信6.外国人著述 要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该从总体上看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7.族谱、家谱 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二)实物史料 1.甲骨和金石铭文类 此类实物史料同样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最高2.图像类 包括绘画、壁画、刺绣图案;也包括近现代科技的照片、影视等,其中新闻影像和纪录片的史料价值较高3.遗物类 包括遗址、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出土的文物等,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4.风俗类 例如由现今对遗留的民间信仰仪式研究为线索,来了解其在古代的情形(三)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孔子编《春秋》,曾采用不少“所闻”的口传资料2.口述史料 通过回忆、口述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等,如张学良口述历史按照资料 的价 值的 不同 (一)第一手史料 即直接史料/原始材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更高,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二)第二手史料 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文字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但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等可以认为接近于第一手史料;一般来说,史料所处时代离今天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可信度越高,但也不能绝对化其他史料分类 (一)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有意的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2.无意的史料 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的史料”(二)正史与野史 1.正史(官方记载) 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官方史书权威性较高,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也十分明显2.野史(民间记载) 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野史”的史料价值需甄别佐证1.(2020年山东卷,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 ……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思路详解】本题要求就一名80年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分析过程】【参考答案】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材料来源 ①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②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材料内容 ⑤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④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⑧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⑥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⑦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023·湖南卷,1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根据材料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思路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古代世界。据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可知,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据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可知,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据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可知,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分析过程】【参考答案】①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②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③史料二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④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⑤史料三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⑥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参考模板】(1)先说明材料来源或出处。(2)指出材料属于第几手史料。(3)指出它的史料价值高不高。(4)总说一下上述材料对于我们研究什么有重要价值。(5)然后分说一下材料中各部分对于我们研究什么有很大帮助。(6)最后小总结,升华拓展一下。(如:根据“孤证不立”原则,该材料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佐证)【注意事项】(1)材料来源或出处可以关注材料中的最后破折号处。(2)如果确认不了材料属于第几手史料,可保守说明是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3)一般来说,实物史料价值较高;其他史料,可保守说明,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4)是否分说材料中各部分的史料价值,该步骤视具体试题及分值而定。(5)探究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时,应注意联系其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1.《开罗宣言》,美国东部战争时间1943年12月1日晚7时50分于华盛顿发表(中译本于重庆时间12月2日公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罗宣言》全文罗斯福总统、蒋介石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即伪满洲国)、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即“联合国家”,是当时国内对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习惯称呼)目标相-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史料价值。2.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3月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1956年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1956年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独立国家中的分裂和不和使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考迪罗(或称地方军阀)实力增强。独立战争持续了十多年,文官没有培养出多少,却制造了许多战争英雄。独立之后,一些军事领袖煽动人民的情绪,利用大众的不满,登上了政治舞台。最著名的考迪罗是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他在1829—1852年间统治阿根廷,造成了潘帕斯草原的畜牧社会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上层之间的分裂。罗萨斯提倡地方自治,试图进行利益调和,却在篡夺政权后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以血腥的方式镇压了反叛。……罗萨斯做了考迪罗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恢复秩序。然而,在恢复秩序的过程中,他将恐怖变成了政府统治的工具,他像一个暴君,用自己的军队实现统治。但是罗萨斯也体现了多数考迪罗所具有的迷人的人格特征。通过民众、也通过高乔人对他的认同,他广受欢迎,证明了他的力量和男性气概。尽管考迪罗的统治限制了自由,破坏了共和国理想,但在考迪罗统治期间,间或会产生以推翻考迪罗为目标的反对组织,为了自由主义改革和建立民主政府而奋斗。——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依据材料,分析“考迪罗”罗萨斯人物事迹的史料价值。4.材料 1937年12月5日,在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日记》写道:“我们当即在村子里放了火……最近,对于我们来说,放火已成了家常便饭,觉得比孩子的玩火还要有趣。‘喂!今天真冷啊!’‘那要不要烧一幢房子暖和暖和?’这就是今天的我们。我们变成了杀人魔王,纵火魔王!”1937年12月5日。在攻打南京之前的最后五分钟,“我们立即扫荡了村子,抓来了五男一女。先将五个男人绑在树上……有的被刺死,有的被砍死,有的被击毙。”“女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说:‘刺吧!’……‘嗨!’‘呜——’她倒下了,像保护恋人一样倒在男人的胸膛上。”12月11日。紫金山下,“一户有钱人家房屋豪华气派。”“右边屋子的玻璃书柜里,有看来很珍贵的古籍和轴画。左边屋子的玻璃书柜里,珍藏着价值连城的支那陶器。这些陶器……上面印有‘乾隆年’、‘康熙年’、‘道光年’的字样……自称对文物有眼力的田中一等兵说:‘这些珍品在我国从未见过,它的价值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番话……忘掉了这是战场而是在物色值钱的东西。”“我们都受他古董迷的影响,把房间里的陶器洗劫一空。……带不动的大件物品统统砸烂。”——摘编自《东史郎日记》依据材料,分析东史郎日记对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价值。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史料一 宋代李昉等编慕的《太平御览》第787卷中“毗加梨国”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五年,天竺毗加梨国王月爱遣使上表,并奉……白旃檀六段……”(“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史料二 成书于五代十国的《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史料三 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吴羚靖《帝国的知识生产;20世纪初全球檀香贸易与檀香植物属名之争》檀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是一种由海外传入中国的香料。根据材料的三则史料探究檀香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史料一 晋·常球《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与周武王。史料二 《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史料三 茶马古道遗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根据材料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日本书纪》中记载,推古天皇十八年(公元610年)春三月,高丽王派上僧昙征、法定前往日本,昙征通晓儒学,而且能作纸、墨,兼造碾碹(石磨),盖造碾铠始于是时。阿拉伯人塔明一本·巴赫尔在其821年成书的《回鹘旅行记》中曾引用阿拉伯作家法德尔的话说,近来穆斯林在一场战役(怛逻斯之战)中获胜,收获了大量俘虏,而这些战俘,其中一部分人正是此时在撒马尔罕工场劳作的人,他们可以制作优质纸张。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作品——《关山雪霁图》,该画所用纸为朝鲜镜面笺,这种纸为皮纸,多用于印制书籍和佛经。——摘编自万安伦等《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分析材料中三则史料对于探究造纸术历史的史料价值。8.中华文化逐步发展,兼收并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阅读材料,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9.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族。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材料二 下图是唐代张莹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分别阐述其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10.中国古代漕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材料 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①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②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③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光绪年间《通州志》④“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⑤《清代北运河漕运图》⑥《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任意选取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注;这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材料中“怀集庸调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12.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送呈纸去。’朝皋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材料二 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秦晖《传统十论》材料三 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胡恒《皇权不下县·济代县转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判断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材料 来源 材料选自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共同发表的重要文件《开罗宣言》。 罗斯福、蒋介石、邱吉尔是开罗会议的亲历者,其签订的《开罗宣言》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材料 内容 罗斯福、蒋委员长、丘吉尔、三大盟国等,反映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 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罗宣言》得到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一致同意,具有法定性,其不仅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力佐证,而且是确认台湾法律地位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历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日本窃取中国领土、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等,反映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三国之宗旨、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等,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协作。 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详解】信息与价值:根据材料中“(《开罗宣言》于)美国东部战争时间1943年12月1日晚7时50分于华盛顿发表”可知,材料来源为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共同发表的重要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史实价值,可得出《开罗宣言》作为会议的亲历者的中、美、英三国首脑签订的文件,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根据“罗斯福总统、蒋介石委员长、邱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可知,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其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等,可得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这一信息的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根据“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三国之宗旨”、“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等,可得出的史料信息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协作,这一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综合以上信息和史料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可知,《开罗宣言》具有法定性,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力佐证,更是确认台湾法律地位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历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2.材料类型 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对研究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有参考价值。政治 新中国成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村改为乡制。 可以用来说明农村基层行政建置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经济 金县第一个集体农庄;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全省资本主义工业公私合营。 可以用来说明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或答生产关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一五计划(或答出工业化建设)。外交 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91个企业。 可以用来说明中苏关系友好。(或答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及落实)【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949—1956年。依据材料出处“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可得出材料类型为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对研究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有参考价值。政治方面: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村改为乡制”,可得出说明农村基层行政建置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经济方面:依据材料“金县第一个集体农庄、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全省资本主义工业公私合营”,可得出说明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或答生产关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一五计划。外交方面:依据材料“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91个企业”,可得出说明中苏关系友好。(或答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及落实)。3.史料价值:“考迪罗”罗萨斯人物事迹来源自专著的二手转述,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材料对研究拉美独立后政治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考迪罗主义”的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献材料还可以配合拉美本土的其他一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形成互证,从而全面完整揭示历史事件的原貌。【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829—1852年的拉丁美洲。史料价值:根据材料的出处可知,“考迪罗”罗萨斯人物事迹来源自专著的二手转述,属于文献史料;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对研究拉美独立后政治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考迪罗主义”的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材料的作用可知,该文献材料还可以配合拉美本土的其他一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形成互证,从而全面完整揭示历史事件的原貌。4.史料价值:东史郎作为侵华日军中的一员,其日记属于一手史料;日记中书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时间、亲历暴行,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日军将放火杀人当作家常便饭,其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带来巨大的灾难,其罪行昭然若揭,不可抵赖;东史郎日记作为一手史料,虽有个人情绪表达,但比较可信。【详解】史料价值:首先明确史料性质,即东史郎作为侵华日军中的一员,其日记属于一手史料;然后根据材料中“1937年12月5日”“12月11日。紫金山下”“对于我们来说,放火已成了家常便饭,觉得比孩子的玩火还要有趣”““我们立即扫荡了村子,抓来了五男一女”“我们都受他古董迷的影响,把房间里的陶器洗劫一空”“带不动的大件物品统统砸烂”等信息可知,日记中书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时间、暴行,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日军将放火杀人当作家常便饭,其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带来巨大的灾难;综合其信息可知,日军侵略罪行昭然若揭,不可抵赖,东史郎日记作为一手史料,虽有个人情绪表达,但比较具有可信性。5.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其中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述三则史料的互相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史料一“《太平御览》”“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包含一定的历史真实,但别用的是另一文献史料,属于转引,因此可信度有限。根据史料一“‘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可知关于檀香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檀香早在南北朝时期可能以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或者为研究檀香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一些参考。根据史料二“《日华子本草》”可知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为医药学古籍,可信度较高。根据史料二“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可知文献中提到檀香的性状及可用于治疗的对应病症,推此可以推测出《日华子本章》的成书时间即五代十国时期已懂得利用檀香的药用价值。或者阐述为有利于研究香在宋国古代的应用情况)。根据史料三“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可知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外返航中国的船只中装有檀香,由此可以推测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可能是檀香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或者表述为研究檀香进入中国的路线提供一定的佐证。最后进行总结,三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可以推断出,檀香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由海外传入中国。6.史料一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可以用来探究我国古代茶的生产源头;史料二是关于茶的专著,是探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史料三是古迹,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茶的贸易和传播。【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史料一出自晋朝的《华阳国志·巴志》的文献记载,属于文献史料,其记载的“以茶纳贡与周武王”属于二手史料,可以用来探究西周时期茶的历史和我国古代茶的生产源头。史料二出自唐朝《茶经》的文献记载,属于文献史料,《茶经》是中国古代关于茶的专著,是探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史料三为茶马古道的古迹,属于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茶叶的贸易和传播路径等。7.《日本书纪》是史籍,是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造纸术传人古代日本的历史。《回鹘旅行记》是游记,游记中选用的内容是口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造纸术传人古代阿拉伯的历史。《关山雪霁图》是历史文物,是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朝鲜的造纸术以及中朝的文化交流。三则史料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造纸术传播发展的情况,但是想要研究清楚造纸术传播的历史尚需要更多的史料证据。【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本题第一问要求回答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相关推论,首先应确定其史料类型,史料类型包括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三大类;推断史料可以用于研究的史事则根据所示材料具体分析,《日本书纪》是史籍,是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造纸术传人古代日本的历史;《回鹘旅行记》是游记,游记中选取的部分是口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造纸术传人古代阿拉伯的历史;《关山雪霁图》是历史文物,是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朝鲜的造纸术以及中朝的文化交流。最后给予三则材料关于史料价值的总结。8.类型:①中的器物属于实物史料,铭文属于文献史料;②是文献史料。价值:①可以用于研究西周的青铜铸造工艺及手工业发展,研究西周的金文;①中的铭文和②可以用于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二者互证,可以证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燕国)。【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类型,据史料一“克盉、克罍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中的器物属于实物史料,铭文属于文献史料;据史料二“司马迁《史记》”可知②是文献史料。第二小问价值,据史料一“克盉、克罍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可知①可以用于研究西周的青铜铸造工艺及手工业发展,研究西周的金文;据史料一①中的铭文“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和②中武王封先代贵族和王室子弟可以用于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二者互证,可以证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燕国)。9.价值: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材料三是二手史料(正确答出史料类型即可得分);材料一有助于研究唐代女性服饰趋于开放的过程;材料二可以直观地了解唐代的宫廷服饰;材料三有利于研究汉族与其他民族服饰的交往互鉴。【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史料根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根据资料的价值,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据材料一“士女皆衣胡服”可知材料一有助于研究唐代女性服饰趋于开放的过程;据材料二“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可知材料二可以直观地了解唐代的宫廷服饰;据材料三“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可知材料三有利于研究汉族与其他民族服饰的交往互鉴。10.价值:《读史方舆纪要》是私人著述的文献史料,指出了张家湾地区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地,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中具有重要地位;《钦定日下旧闻考》是基于考证增补编修的官修著作,权威性强,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经济的繁盛;《通州志》是地方史志,更直接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在漕运中的地位;“山西会馆”石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实物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清代北运河漕运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图像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在京杭大运河北部的重要地位;《潞河督运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图像史料,能够直观反映通州潞河沿岸商品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通过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史料可以分析出张家湾古镇重建的原因。作为清朝时期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和南来漕粮入京的转运之地,张家湾见证了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今东南……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结合所学得出《读史方舆纪要》是私人著述的文献史料,指出了张家湾地区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地,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中具有重要地位;据材料“《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结合所学得出《钦定日下旧闻考》是基于考证增补编修的官修著作,权威性强,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经济的繁盛;据材料“《通州志》”“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结合所学得出《通州志》是地方史志,更直接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在漕运中的地位;据材料“‘山西会馆’匾额”结合所学得出“山西会馆”石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实物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据材料“清代北运河漕运图”结合所学得出清代北运河漕运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图像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在京杭大运河北部的重要地位;据材料“《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结合所学得出《潞河督运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图像史料,能够直观反映通州潞河沿岸商品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得出通过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史料可以分析出张家湾古镇重建的原因。作为清朝时期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和南来漕粮入京的转运之地,张家湾见证了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11.银饼为考古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史料。“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问题;“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题;“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题。考古出土文物可与文献所载相印证,形成二重互证。【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可知银饼为考古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史料。根据银饼正面的铭文内容可知“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问题;“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题;“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题。结合二重证据法可知考古出土文物可与文献所载相印证,形成二重互证。12.材料一是小说(文学作品)成书于清代,属于二手史料,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类型史料相印证。材料二属于出土文献,是简牍,属于一手史料,形成于魏晋时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很大。材料三属于地方志,清代官修,属于一手史料,真实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很大。【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儒林外史》第八回”得出论据一是小说,属于二手史料,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书成书于清代,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类型史料相参证;根据“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可知,论据二属于出土文献,是简牍,属于一手史料,形成于魏晋时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很大;根据“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可知,论据三属于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清代官修,真实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很大。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