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新授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能阐述分析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2.能阐述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3.能阐明综合与分析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重 点 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原理。【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教材P76-79,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1.为什么我们要用分析的思维方法? 2.什么是分析方法?它有何优点与缺陷? (1)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 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 ,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优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 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精确) (3)缺陷:难免犯 的片面认识。 3.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的区别在哪里? 4.为什么要用综合方法? 5.什么是综合方法?它有何缺陷? (1)含义: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 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常用的综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 和 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2)优点: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 (3)缺陷: 6.请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7.怎样辩证的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任务二:结合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1.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需要我们对不同群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举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归纳 2.为尽快完成房屋装修,某业主让水电工、泥工、木匠等工人同时进场,各显神通。结果不是电线弄湿了,就是家具被污损了……不但麻烦不断,而且达不到业主想要的整体效果。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该业主在决策上犯的错误是( ) A.没有分析 B.只按部就班,没有创新 C.没有综合 D.把综合理解为部分的简单相加 3.年过七旬的西藏林芝老党员达龙说自己经历过新旧西藏两种社会制度,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历过磨难,尝过艰辛,也享受过幸福。他感慨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达龙老人的人生感悟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类比推理的方法 4.下列对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之间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 ②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④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小林性格活泼开朗,擅长语言表达,虽然是一名文科生,但各门功课都不错。家长从就业角度建议小林报考A大学,小林的老师从学校的办学水平角度建议小林报考B大学,而小林自己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想报考C大学。最终,小林综合分析了家长、老师和自己的爱好,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报考了D大学。 (1)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思维方法? 结合家长、老师的分析和小林的最终选择,谈谈他们的思维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探究点二: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其所著《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根据《红楼梦》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断定《红楼梦》后40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潘富俊的研究是先将这部120回的小说等分为3个部分,研究发现:第一个40回平均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植物,最后40回平均数只有3.8种。他还发现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后40回中只有6成提到茶,且仅有一种龙井茶;前80回逾92%提到茶,且有9种茶。因此,潘富俊认为《红楼梦》后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 思考:材料中,植物学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什么方法,研究得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这种方法的? 材料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总体的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所以,这场战争会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思考: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言论体现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2第二课时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新授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能阐述分析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2.能阐述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3.能阐明综合与分析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重 点 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原理。【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教材P76-79,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1.为什么我们要用分析的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 2.什么是分析方法?它有何优点与缺陷? (1)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优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精确) (3)缺陷:难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3.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 4.为什么要用综合方法? 参考答案: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研究中的综合,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5.什么是综合方法?它有何缺陷? (1)含义: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常用的综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 结构综合 和 功能综合 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2)优点: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 (3)缺陷: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精确性不够) 6.请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③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7.怎样辩证的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任务二:结合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1.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需要我们对不同群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举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A )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归纳 2.为尽快完成房屋装修,某业主让水电工、泥工、木匠等工人同时进场,各显神通。结果不是电线弄湿了,就是家具被污损了……不但麻烦不断,而且达不到业主想要的整体效果。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该业主在决策上犯的错误是( D )。 A.没有分析 B.只按部就班,没有创新 C.没有综合 D.把综合理解为部分的简单相加 3.年过七旬的西藏林芝老党员达龙说自己经历过新旧西藏两种社会制度,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历过磨难,尝过艰辛,也享受过幸福。他感慨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达龙老人的人生感悟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 ) A.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类比推理的方法 4.下列对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之间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 ②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④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小林性格活泼开朗,擅长语言表达,虽然是一名文科生,但各门功课都不错。家长从就业角度建议小林报考A大学,小林的老师从学校的办学水平角度建议小林报考B大学,而小林自己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想报考C大学。最终,小林综合分析了家长、老师和自己的爱好,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报考了D大学。 (1)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分析思维方法:家长、老师、小林自己分别从就业和、学校、兴趣的角度提出可以报的学校,是从各个要素出发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思维方法:小林综合了家长、老师和自己的想法,最终选择了D大学,是把各个要素统一起来加以思考的思维方法。 (2)结合家长、老师的分析和小林的最终选择,谈谈他们的思维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参考答案:家长、老师和小林的分析,是从某个角度的分析,虽然聚焦,精确,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片面认识。小林最后的综合方法是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把握认识对象。 【核心知识小结】 阐述分析与综合的含义。(见同步教学PPT)探究点二:阐明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其所著《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根据《红楼梦》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断定《红楼梦》后40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潘富俊的研究是先将这部120回的小说等分为3个部分,研究发现:第一个40回平均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植物,最后40回平均数只有3.8种。他还发现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后40回中只有6成提到茶,且仅有一种龙井茶;前80回逾92%提到茶,且有9种茶。因此,潘富俊认为《红楼梦》后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 思考:材料中,植物学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什么方法,研究得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这种方法的? 参考答案: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①植物学家将《红楼梦》120回等分为3个部分,对各部分中出现的植物频率进行统计,再对《红楼梦》前后回中出现的茶的种类进行深入研究,这都体现了分析的方法。 ②因为作品引用植物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养高低,植物学家得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同一人,体现了综合的方法。 ③植物学家通过对《红楼梦》所提及的植物种类出现频率和其反映的植物素养高低,研究得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同一人,体现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 材料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总体的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所以,这场战争会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思考: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言论体现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 参考答案:①毛泽东从具体和总体两方面分析中日战争,再综合得出“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的结论,运用了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②正确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二,分析和综合必须是客观的和全面的。 【核心知识小结】 阐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见同步教学PPT)【学习总结】(请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时间:5-8分钟) 要求:了解本课时的结构和每个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 做到两点:第一,围绕概念“分析与综合的含义”“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展开,第二,详略得当,重点内容一定展示多层次。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学生版.docx 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