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理解质量互变 学案(教师解析版+学生无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理解质量互变 学案(教师解析版+学生无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三课时 理解质量互变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阐述质变、量变的含义,说明质量互变规律。 2.能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阐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 3.能阐述适度原则的含义,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重 点 阐明质量互变规律;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80-84,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1.请回顾所学,阐述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当事物超出其质的规定性,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量变具有何种情形? 参考答案: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他物。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3.说说渐进性、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这几个概念具有什么关系? (1)连续性、渐进性的关系: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这个过程是量变(选填“量变”“质变”)的体现。 (2)间断性、飞跃性: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是质变(选填“量变”“质变”)的体现。 (3)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4)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请从下面的案例中,说说“度”“关节点或临界点”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案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度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度这个温度范围,水就变成冰或者水蒸气了。 参考答案:度指的是“0-100度”,在此范围内,水保持液体状态;“关节点或临界点”指的是“0度”和“100度”,超过这个节点,水将成固态与气态。 5.什么是适度原则?请简述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 参考答案:含义: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原因: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6.说一说我们该如何掌握适度原则? (1)“得当”: 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②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2)“得中”: ①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②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反对折中思维。 (3)积极促成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任务二:结合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1.古希腊一农夫养驴以运货。某日,驴驮货轻快而行,遂略加货物,驴仍走得轻快,再加一点,驴依然走得轻快,再加……最后,驴身体不支倒地而毙。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 D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B.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C.量变和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论述启示我们( B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荀子·儒效》中的名句“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向我们指出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这体现了( A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根据需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要保持事物的特定的质稳定不变 D.量变在前,质变在后 4.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防止“过”或“不及”。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 ) A.适可而止 B.对症下药 C.量体裁衣 D.因地制宜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明质量互变规律。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体积小的硅片,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电子设备的“大脑”。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芯片产业快速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但另一方面,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我国严重缺乏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和高端设备。在存储器、CPU等高端芯片领域几乎是空白,与美欧国家的差距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亟待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创立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业,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参考答案:①事物的发展始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为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作准备。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因此实现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我们埋头苦干,积蓄力量。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的特定的质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并利用有利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和信息化这一机遇,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实现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推动事物不断前进。我国芯片产业要不断创新,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材料2:请说明下图中渐进性、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当PH小于6.8或大于7.8时,人会走向死亡,这属于飞跃性和间断性;当PH处于6.8和7.35、7.45和7.8之间时,人处于非健康状态,这属于渐进性和连续性;当PH从6.8量积累到7.35或者PH从7.8降低到7.45之后时,人会处于健康状态,此时属于飞跃性和间断性,在7.35-7.45之间时,又属于渐进性和连续性。 【核心知识小结】 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点二: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任务一:要保持适度原则,要求主要是:①防止过犹不及。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思考1:连连看。 思考2:根据保持适度原则的要求,各举生活实践中的一例。 ①防止过犹不及: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 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要想让自己从中学生发展为大学生,就要努力学习,提升能力,通过参加高考,以优生成绩考上大学,促成质变。 任务二: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只饥饿的小老鼠遇到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米缸,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米缸里的米一天天减少,缸口与米的距离一天天拉大。当小老鼠所能跳过的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它没有摆脱米的诱惑,仍跳进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这一跳,使小老鼠在吃完缸中的米之后,困毙在缸中。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思考: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小老鼠的悲哀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能够跳出米缸的“度”,以至于最后一跳再也跳不出米缸,最终只能困毙在缸中。 【核心知识小结】 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见同步教学PPT)
【学习总结】(请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时间:5-8分钟) 要求:了解本课时的结构和每个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 做到两点:第一,围绕概念“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展开,第二,详略得当,重点内容一定展示多层次。
2第三课时 理解质量互变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阐述质变、量变的含义,说明质量互变规律。 2.能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阐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 3.能阐述适度原则的含义,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重 点 阐明质量互变规律;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80-84,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1.请回顾所学,阐述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2.当事物超出其质的规定性,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量变具有何种情形? 3.说说渐进性、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这几个概念具有什么关系? (1)连续性、渐进性的关系: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 过程。这个过程是 (选填“量变”“质变”)的体现。 (2)间断性、飞跃性: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是 (选填“量变”“质变”)的体现。 (3)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 性与 。 (4)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 ,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 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请从下面的案例中,说说“度”“关节点或临界点”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案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度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度这个温度范围,水就变成冰或者水蒸气了。 5.什么是适度原则?请简述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 6.说一说我们该如何掌握适度原则? (1)“得当”: 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 的原则。 ②适当就是幅度 ,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 ,不犯 的错误。 (2)“得中”: ①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②适度思维是 的思维,反对 思维。 (3)积极促成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 ,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 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任务二:结合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1.古希腊一农夫养驴以运货。某日,驴驮货轻快而行,遂略加货物,驴仍走得轻快,再加一点,驴依然走得轻快,再加……最后,驴身体不支倒地而毙。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B.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C.量变和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论述启示我们(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荀子·儒效》中的名句“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向我们指出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这体现了(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根据需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要保持事物的特定的质稳定不变 D.量变在前,质变在后 4.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防止“过”或“不及”。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适可而止 B.对症下药 C.量体裁衣 D.因地制宜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明质量互变规律。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体积小的硅片,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电子设备的“大脑”。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芯片产业快速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但另一方面,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我国严重缺乏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和高端设备。在存储器、CPU等高端芯片领域几乎是空白,与美欧国家的差距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亟待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创立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业,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2:请说明下图中渐进性、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是如何体现的?
探究点二:阐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任务一:要保持适度原则,要求主要是:①防止过犹不及。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思考1:连连看。 思考2:根据保持适度原则的要求,各举生活实践中的一例。 ①防止过犹不及: 。 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 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 任务二: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只饥饿的小老鼠遇到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米缸,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米缸里的米一天天减少,缸口与米的距离一天天拉大。当小老鼠所能跳过的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它没有摆脱米的诱惑,仍跳进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这一跳,使小老鼠在吃完缸中的米之后,困毙在缸中。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思考: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