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9.2 液体的压强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9.2 液体的压强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章 压强
9.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 (1)液体受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有压强。 (2)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3)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而在液体内部相互挤压,因此液体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特点 (1)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固体则只对其支承面产生压强,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 (2)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跟液体的重力不一定相等。
计算公式 注意∶应用p=ρgh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应统一取国际单位。 其中ρ—kg/m3,g—N/kg,h—m,p—Pa。
对公式的理解 (1)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均无关。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放到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F=G)。
二、连通器
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特点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连通器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压强相同。
应用 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实验装置
改变量 压强计探头在液体内部的深度 密度不同的液体
不变量 液体的密度,压强计探头的方向 压强计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和方向
操作步骤 (1)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放人水中深度为H处,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1
(2)保持探头方向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2 (2)保持探头方向不变,将探头伸入密度不同液体中深度H处,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3
实验分析 若△h1≠△h2 ,则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若△h1≠△h3 ,则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结论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对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题型1】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方法点拨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等环节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 2.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023 常州)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用手轻按橡皮膜,现象如图甲所示,说明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表示。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大而增大。
(3)比较   、丁两图,可得结论:   。
【答案】(1)高度差;(2)深度;(3)丙;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分析】(1)转换法是指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或不易观察的现象转化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或易于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液体压强还和液体密度有关。
【解答】解:(1)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 高度差来表示,应用了转换法;
(2)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探头深度较大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大,可得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 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探头所处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盐水的密度更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探头在盐水中橡皮受到的压强更大,可得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的运用,是一道综合题。
【变式1-1】(2023 赤峰)小亮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猜想: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为此,他利用液体压强计、水、烧杯等相同的两套器材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小亮向小明介绍自己的实验推理过程:在甲、乙两烧杯中,A、B两点到烧杯底部的距离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  ,判断出pA   p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部距离有关。
(2)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在你的实验基础上,   (选填序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把甲杯中的探头上移5cm或把乙杯中的探头下移5cm
B.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
【答案】(1)液面高度差;>;(2)探头所处深度;B。
【分析】(1)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根据转换法,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
(2)探究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相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1)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根据转换法,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图甲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大于图乙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小亮判断出pA>pB;
(2)探究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相同,图甲中探头据液面的距离hA=19cm﹣7cm=12cm,图乙中探头据液面的距离hB=19cm﹣12cm=7cm;因此,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控制探头所处深度相同,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使hA=hB=7cm;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使hA=hB=12cm;故选B。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变式1-2】(2023秋 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
(1)实验前应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方法如甲图所示:用手轻压橡皮膜,若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  (“明显变化”或“几乎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实验中通过  来表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2)将压强计金属盒逐渐浸入水中,完成了图乙、丙所示实验,由此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
(3)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伟又完成了丁图所示实验,对比丙、丁两次实验发现两次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丁图中金属盒下移
B.丁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C.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大的液体
(4)如图戊所示,1、2是两根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管的一端封有相同橡皮薄膜,在管中装入不等量的水,薄膜凸起的程度不同;据此小伟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管内液体的质量有关;小伟将2号管  放置,直至  ,对比1、2号管橡皮膜的凸起程度相同,可知小伟的猜想错误。
【答案】(1)明显变化;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2)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3)B;(4)逐渐倾斜;水柱高度相同。
【分析】(1)液体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内液面的差来反映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
使用压强计之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说明压强计各部分之间连接良好,无漏气现象;
(2)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
(3)根据p=ρgh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4)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作答。
【解答】解:(1)使用压强计之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压强计各部分之间连接良好,无漏气现象;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对比乙、丙两图,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因此不能单独改变丁图中金属盒的位置,故A不可行;
根据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在“丁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而“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大的液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变时,则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B可行,C不可行;
故选B;
(4)探究液体的压强可能与管内液体的质量有关,必须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小红将2号管倾斜放置,直至1、2号管水柱高度相同,对比1、2号管橡皮膜的鼓起程度可知小伟的猜想错误。
【点评】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难度一般。
【变式1-3】(2023 内蒙古)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和分析:
(1)某同学使用液体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存在高度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应该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调整后,他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根据乙和丁实验步骤,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理由是:   。
【答案】(1)B;不漏气;(2)不可以;没有控制探头(橡皮膜)深度相同。
【分析】(1)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看液体能否灵活升降;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析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转换法得出结论。
【解答】解:(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B正确;故选:B;
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探究与密度关系,必须控制深度相同,而乙和丁实验步骤,深度和密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计的检查与使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题型2】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方法点拨 要熟记记忆性的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023春 同安区期中)学好物理好处多,比如随手涂鸦也能兼顾美与科学性。小娟同学想画鱼儿戏水时在水吐出气泡的情景,如图所示,聪明的你请帮她在图中选出正确的画法(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答案】C
【分析】(1)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小压强越小;
(2)鱼吐出的气泡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有关,受的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受的压强越小体积越大;
(3)从气泡的深度判断受到的压强大小情况,从压强大小情况判断气泡体积情况。
【解答】解: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所以,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应越来越大;所以甲图画的气泡越来越小,乙图画的气泡上下一样大小,都是错误的;只有丙图画的气泡越来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与深度有关,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压强和体积成反比,例如用力压气球,气球会爆破。
【变式2-1】(2023春 巨野县期末)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C.拦河大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
D.两种不同的液体,谁的密度大,谁产生的压强大
【答案】D
【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解答: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解答】解:A.根据液体压强的知识可知,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A正确;
B.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
C.根据p=ρ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水越深的位置,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拦河大坝修建为“上窄下宽”,故C正确;
D.根据p=ρgh可知,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两个因素,所以,两种不同的液体,谁的密度大,谁产生的压强大,这种说法错误,故D错误。
【点评】此题是对液体压强特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变式2-2】(2023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帕斯卡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向细管里只灌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这个实验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液体的重力 B.液体的体积
C.液体的密度 D.液体的深度
【答案】D
【分析】从桶裂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的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这一实验表明的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故选:D。
【点评】液体压强的大小是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决定的,与液体的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质量大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变式2-3】(2023 株洲)如图,在一个不带瓶盖的塑料瓶侧壁打一个小孔,a、b为瓶中小孔下方位置不同的两点,用手堵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某种液体。松手后,在液体喷出的过程中(  )
A.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变大
B.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不变
C.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变小
D.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不变
【答案】D
【分析】液体的密度一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A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随液体深度的变小,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逐渐变小,故AB错误;CD、a点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b点液体产生的压强,两点的高度差不变,由p=ρgh可知,两点的压强差不变,故C错误,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
【题型3】 液体压强的计算
方法点拨 1.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因此计算时关键找到“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当容器是柱形容器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时,先判断压力等于重力后利用p=F/S求压强。 2.液体的压强公式,对于固体来说,不能直接应用此公式,但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规则形状的物体来说,经过推导以后可以使用。 3.一些题按常规方法比较,很复杂。重要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容器内液体体积不变。结合图形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023春 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盛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8cm,底面积为20cm2;杯内水重1.8N,水深5cm,水的密度为1g/c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1.8N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为800Pa
C.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N
D.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400Pa
【答案】D
【分析】(1)已知杯内水的深度,根据p=ρ液gh计算水对杯底的压强,已知杯底面积,根据p计算水对杯底的压力;
(2)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重力,根据F=G计算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根据p计算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AB、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根据p得,水对杯底的压力为:F水=p水S=500Pa×20×10﹣4m2=1N,故AB错误;CD、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重力,即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F杯=G总=G杯+G水=1N+1.8N=2.8N,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p杯1400Pa,故C错误,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和压力的计算,要注意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应先计算压强再求压力。
【变式3-1】(2023 凉州区期末)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为(  )
A.120Pa B.1.2×103Pa C.1.2×104Pa D.1.2×105Pa
【答案】D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解: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2m=1.2×105Pa,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运用,属于基础题。
【变式3-2】(2023 大连)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甲液面高于乙液面。液体中的a、b两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a、b两点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和质量的关系分别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答案】B
【分析】a、b两点的压强相等,a的深度大于b的深度,利用p=ρgh可得两液体的密度关系;而a、b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可得从a、b两点向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a、b点的压强加上a、b点以下液体产生的压强,最后得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由p得到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对于柱形容器内的液体其对底部的压力与其重力大小相同,由G=mg可得到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a、b两点的压强相等,即pa=pb,因为p=ρgh,hb<ha,
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又因为a、b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
所以从a、b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pa′<pb′,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a+pa′,p乙=pb+pb′,所以p甲<p乙;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等,p甲<p乙,故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应用,要理解“深度”的含义,熟练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解答。
【变式3-3】(2023 安徽)“奋斗者”号深潜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当“奋斗者”号潜至海面下10000m深处时,其外部0.1m2的水平舱面上所受的海水压力约为   N。(海水密度近似为1×103kg/m3,g取10N/kg)
【答案】107。
【分析】根据p=ρ海水gh得出水平舱面上所受海水的压强,由公式p可得观察窗所受海水的压力。
【解答】解:水平舱面上所受海水的压强为:p=ρ海水gh=1×103kg/m3×10N/kg×10000m=1×108Pa;由公式可得,0.1m2的水平舱面上所受海水的压力为:F=pS=1×108Pa×0.1m2=107N。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以及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题型4】 连通器的应用
方法点拨 1.判断是不是连通器 依据连通器的定义,要看两点:一是各容器的底部必须是连通的;二是各容器的上部都是开口的。 2.连通器液面相平的条件: (1)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才是相平的,如果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不会相平。 3.连通器原理的应用(生活中的事例)是命题方向,例如,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和自来水水塔。
(2023秋 长宁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拦河大坝
C.船闸 D.乳牛自动饮水机
【答案】B
【分析】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故B符合题意;
C、先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属于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乳牛自动饮水机,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故是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内装同种液体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变式4-1】(2023秋 徐汇区校级期中)下列装置工作时可以看作连通器的是(  )
A.血压计 B.密度计 C.液位计 D.温度计
【答案】C
【分析】根据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A、血压计的结构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原理,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液位计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D、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变式4-2】(2023秋 宝山区校级期中)图所示的装置,属于连通器的是(  )
A.破窗锤 B.拦河大坝
C.吸盘 D.地漏
【答案】D
【分析】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解答】解:A.破窗锤是利用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原理,不属于连通器,故A错误。B.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原理,不属于连通器,故B错误;C.吸盘压在玻璃上时,挤出空气,使得内部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在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不属于连通器,故C错误;D.地漏中倒扣的“碗”状金属片将存水杯分割为两个底部相连而上端开口的容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原理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变式4-3】(2023 哈尔滨)如图所示,水龙头放水时,水管与水塔组成    ;水龙头关闭时,A处水龙头所受水的压强为    Pa。(g=10N/kg;ρ水=1.0×103kg/m3)
【答案】连通器;1.4×105
【分析】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知道相邻两层的高度差,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相邻两层相应位置水管内的压强差。
【解答】解:各用户间的水管和水塔下部连通,当水龙头打开时,上部都与空气连通,因此水管与水塔组成连通器;水龙头关闭时A处水龙头所受水的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14m=1.4×105P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的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