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11.私有制确立的标志:2.国家的产生和本质: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4.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5.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6.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是: ,其基本特征是:7.导致这一痼疾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二、请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工具 石器 铁质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 机器大生产劳动对象 旧石器: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 进一步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工业)劳动者(技能) 原始人 奴隶 农民 工人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上层建筑 氏族议事会 国家产生 文字发明和应用 封建国家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等 资产阶级政权、思想解放、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矛盾 (原始的生产与原始人的基本生产需要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基本矛盾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21.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2.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4.《共产党宣言》所论证的两个历史必然性: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二、请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理论) 思想来源 是什么 空想社会主义评价 进步:局限性:仅正义、主调和、没力量、没正途历史前提 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 是什么 剩余价值学说具体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次尝试 巴黎公社运动 启示: (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积极投身到中特的伟大实践中去。一国成功(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一国—多国—遭遇曲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3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标志是: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是: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是:4.中国革命两步走指的是:5.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及其意义:标志: ;意义: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7.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二、请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956—1978)国情 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中国成立意义 彻底结束了两半历史,实现了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辞旧) 中共八大两大贡献: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为实现由“新”向“社”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迎新) 主要任务:主要矛盾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 我国翻天覆地变化证明:主要任务 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国营经济逐步成为主导性因素艰辛探索 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 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评价 成就为开创中特提供了 曲折:“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另辟新路 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了实现两大任务,必须另辟新路。 中国革命阶段 3.个体经济难以适应新形势 成就:社会主义革命 4.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4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标志:3.1992年之后,开放了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至此我国 、 、 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5.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7.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变了“四个面貌”:迎来了“三个飞跃”:8.改革开放在我国发展中举足轻重作用: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意义:“习思”的主题和意义: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形成了 ;确立了 ;发展了11. 是实现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是中特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5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夺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2)是决胜 社会,进而 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斗实现 的时代。(5)是我国不断为 的时代。2.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 在二十一世纪的 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中国梦的本质: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 、 、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7.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检测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主题:(2)核心内容:(3) 是习思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思的a.明确中特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b.明确坚持和发展中特,总任务是:c.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d.明确中特事业总体布局是: ;战略布局是:e.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f.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g.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h.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i.明确中特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4)“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5)意义(地位)①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 ;②习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6)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思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知识检测1参考答案一、请完成横线部分的填空1.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有了阶级才有国家。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4.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 君主专制 , 等级森严5.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6.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以生产过剩(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7.导致这一痼疾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请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工具 石器(旧石器尖锐;新石器圆滑)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铁质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 机器大生产劳动对象 旧石器: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 进一步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工业)劳动者(技能) 原始人 奴隶 农民 工人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平等互助,共同劳动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剥削与被剥削。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剥削与被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产品,只分配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上层建筑 氏族议事会 国家产生 文字发明和应用 封建国家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等 资产阶级政权、思想解放、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矛盾 (原始的生产与原始人的基本生产需要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拓展:生产力:人们利用各种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主要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的提高。4.阶级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知识检测2参考答案一、请完成横线部分的填空(三读后必须完成)1.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政治斗争2.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共产党宣言》所论证的两个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二、请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理论) 思想来源 是什么 空想社会主义评价 进步: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局限性:主调和、没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历史前提 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 是什么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具体内容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次尝试 巴黎公社运动 启示 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积极投身到中特的伟大实践中去一国成功(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国—多国—遭遇曲折—焕发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知识检测3参考答案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标志是: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是: 中国共产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4.中国革命两步走指的是: 先通过民主革命,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再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阶段必须相互衔接。5. 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及其意义: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7.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956—1978)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中国成立意义 实现了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两半历史(辞旧) 中共八大两大贡献: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为实现由“新”向“社”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迎新)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我国翻天覆地变化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要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营经济逐步成为主导性因素艰辛探索 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评价 成就为开创中特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曲折:“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另辟新路 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了实现两大任务,必须另辟新路。 中国革命阶段 民主革命 个体经济难以适应新形势 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教、文国防等事业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社会主义革命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的转变知识检测4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标志: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 1992年,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至此 全方位 、 宽领域 、 多层次 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6.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 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7.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变了“四个面貌”: 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迎来了“三个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8.改革开放在我国发展中举足轻重作用: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意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的意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意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思”的主题和意义: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检测5参考答案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斗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 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的时代。2.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 站起来 、富起来 到 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 在二十一世纪的 中国 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的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5.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知识检测6参考答案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主要内容: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的成就”(3) 十个明确 是习思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思的 “四梁八柱”a.明确中特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明确坚持和发展中特,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明确中特事业总体布局是: “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 “四个全面”e.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f.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g.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h.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i.明确中特大国外交要: 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4)“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路线图”和“方法论” 。(5)意义(地位)①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 原创性贡献 ;②习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6)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