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制度保障工业化起步 )一:工业起步奠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二:民主法治梦终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目录教学目标了解“一五”计划;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了解“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2)历史解释:运用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原因、意义;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3)唯物史观: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新中国经济和制度建设成就,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2022课标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单元整合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定位制度的建立建设的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底)工业化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成就失误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新中国建立时的工业水平呢?截止2020年,中国工业规模,中国工业产值大概占全世界30%,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和。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未来的世界工厂。美国17%,日本7%,德国6%。导入新课材料: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新知讲解史料实证国民党运到台湾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白银 1520万元美钞 1537万元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破坏,经济濒临崩溃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目标导学一、工业起步奠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新中国成立召开新政协开国大典保家卫国抗美援朝(1950-1953)统一大陆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团结满足人民需要土地改革农业恢复和发展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食 1.639亿吨 49% 9.3%棉花 130.4万吨 193% 53%钢铁 135万吨 154% 46.2%煤炭 6649万吨 105% 7.4%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原油 44万吨 272%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②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新知讲解时空观念新知讲解史料实证1952年农业 总产值 1952年工业总产值483.9亿元343.3亿元③我国是一个落后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很低,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材料: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莱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冬笋五百斤,西湖龙井一吨,湘绣被面三十条,枕套六十个……”1953-19573)、基本任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目的:1)、时间: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重工业钢铁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概况“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历史解释3.优先发展重工业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到30%,则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一五”计划为何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结发言时明确指出: 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954年3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新知讲解时空概念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一大桥二铁路三公路四工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辽宁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4.一五计划期间建设成就再次观察图片,说说这些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哪里?为什么集中在这里?东北工业基础较好;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东北矿产资源丰富;……点击播放视频重点突破史料实证东北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大型轧钢厂沿海基地西北基地: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宝成铁路工业基地的形成华北基地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时空概念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粮食 1.95亿吨 19%棉花 164万吨 16%钢铁 535万吨 196%煤炭 1.3亿吨 96%原油 146万吨 23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一五计划的意义易错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但还未实现国家工业化新知讲解史料实证新知讲解史料实证周恩来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谈话工人们庆祝国产第一辆汽车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苏联的援助人民群众的辛勤汗水6.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单元整合时空观念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历程与启示:①工业生产有巨大增长,石油钢铁和电力发展迅速,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化起步1956年公私合营1953-1957一五计划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8文革时期和两年徘徊时期1978-90年代工业化调整时期90年代至今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工业化起步①损失巨大缓慢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城市化明显加快。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重视科技和教育;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等。追求民主法治梦目标导学二、民主法治梦终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全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最终选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其中女性代表 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华侨30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90多岁都有。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新知讲解1.时间:1954年9月2.地点:北京3.内容:②选举国家领导人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席 副主席 委员长 总理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况点击播放视频新知讲解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1954年《宪法》的性质:②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根本大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五四宪法的性质新知讲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组成国家权力直接直接属于间接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与作用新知讲解难点突破历史解释“两会”的涵义“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政协会议继续存在。两会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成立 成立于1954年, 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难点突破历史解释如何区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12年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性质)的宪法难点突破历史解释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民主政治建设: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互推动1953—1957195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意义: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意义: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工业起步奠基础:民主法治梦终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推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知识拓展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9小时完成铁路改造,8小时拆除立交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期缩短两年中国高铁“四纵四横”领先世界5G时代即将来临...中国正在深刻的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速度,是干出来的!家国情怀作业布置1.(2023年湖南岳阳)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新中国当时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进行三大改造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召开中共“八大”2.(2023年湖南衡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的语句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事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谈话指方向,祖国建设谱新章”3.(2023年江苏扬州)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B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视频】工业化建设成就.mp4 【视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mp4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大单元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