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2. 掌握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3. 了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
4. 区分易错易混点,学会运用思维发散的技法。
5. 通过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6. 完成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一个思维发散的小游戏或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发散思维的含义、特征和方法(15 分钟)
含义:介绍发散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特征:分析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等特征。
方法:讲解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思维发散的技法。
3. 讲解聚合思维的含义、特征和方法(10 分钟)
含义:介绍聚合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特征:分析聚合思维的方向性、逻辑性、确定性等特征。
方法:举例说明聚合思维的常见方法,如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
4. 分析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10 分钟)
客观基础:探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产生的客观条件。
必要性:强调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重要性。
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㈠发散思维的方法
1.发散思维
⑴含义: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⑵客观基础:事物性质和关系的多样性。
⑶必要性: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⑷特征:思维方向的发散性(思维方向上的特点)
即:以问题(已知事物)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四面八方的发散方向通常是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功能和作用。
【知识拓展】发散思维的特点: ①思维过程的流畅性
②思路的变通性(或灵活性)
③思维结果的独创性
【易混易错】比较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提示: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因而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但是创新思维并不就是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方式有多种。
2.思维发散的技法
⑴检核表法
①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②具体方法:检核表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九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相关链接】检核表法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
方法 内涵 举例
他用 现有事物有无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变后是否可作他用 尼龙丝最初只用于军事,而尼龙袜就是将尼龙丝的用途进行了“迁移”
借用 能否引入其他领域成功的办法解决某个问题? 医生引入微爆破技术消除肾结石
改变 改变现有事物的形状、颜色、意义、式样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
扩大 现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 伸一伸、扩一扩行吗 在两块玻璃之间加入某些材料,制成防震、防碎、防弹的新型玻璃
缩小 现有事物能减少什么 变小、变轻、变短、浓缩将会如何 微型计算机、压缩饼干、折叠伞等
代替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艺、动力、结构、方法来代替 电子表代替机械表。
调整 调整顺序、速度、程序会怎么样 飞机诞生之初螺旋桨装在头部,后来装到顶部,便成了直升机;
颠倒 正反互换会怎么样 倒转事物的因果关系会如何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成化学能;
组合 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组合起来怎么样 带橡皮的铅笔、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等。
⑵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⑶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3.发散思维的优点和不足
⑴优点: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⑵缺点: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4.运用发散思维技法要注意的问题:
⑴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
⑵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知识拓展】运用发散思维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大胆敞开思维。不要先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一位数学家说,你考察的可能性(不管它是多么异乎寻常)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
其次,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质量。要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各种后果、各种方法、各种途径等,要注意新思维的种类。
第三,要坚持思维的独特性。不要重复头脑中早已定型的东西,要从新的角度超越自己或别人的思维常规。
第四,不破不立,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必须突破心理障碍。
①局限于现成答案;②循规蹈矩;③盲目从众;④怕出差错。
【提醒】进行思维发散,需要把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㈡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1.聚合思维
⑴含义: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⑵客观基础:不同事物之间,不论其差异有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共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⑶必要性: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需要运用聚合思维。
⑷特征: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思维方向上的特点)
【知识拓展】聚合思维的特点:
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②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③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2.聚合思维的方法和功能
⑴致思路向: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⑵主要方法: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⑶重要功能:它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辩证关系:
⑴客观基础: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合力作用的客观基础。
⑵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4.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合力”的重要性
⑴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⑵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知识整合】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关系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区别 含义不同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维方 向不同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不同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思维聚合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不同 主要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列举法、头脑风暴法等 思维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
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所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只有经过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答案、方案、办法,聚合思维才能对其进行综合、集中、求同、选择;发散思维提出的答案、方案、办法越多、越广泛,聚合思维的认识就越全面,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得出最为满意的答案,也就越接近客观真理。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可言。发散思维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不会都是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这就需要通过比较、评价加以取舍 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反复交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思维创新的两翼,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的过程。思维实践证明,思维创新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协同活动的综合性思维过程
5. 易错易混点辨析(10 分钟)
列举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区分易错易混点。
6. 知识拓展与整合(10 分钟)
介绍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关的知识拓展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将所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7. 板书设计(5 分钟)
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概念、方法、特征等。
8. 作业练习(5 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