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山水画》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5课《山水画》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山水画
探索一 中国山水画历史发展脉络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唐朝
唐 王维《江山霁雪图》
宋朝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元明清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明代沈周《庐山高图》
清代 石涛 《云山图》
元明清 文人画 、师承古法
五代、宋朝山水画鼎盛时期
唐代李思训、李昭道 青绿山水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魏晋时期起源
历史发展脉络
走进博物馆
探索二 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美
设 色
技法
章 法
技法
笔 墨
技法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
明代 沈周 《庐山高图》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
明 代 仇英 《桃源仙境图》
青绿山水
浅绛山水
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设色
明代 沈周 《庐山高图》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明 代 仇英 《桃源仙境图》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布局
自近山而望后山
自山下而仰山巅
自山前而窥山后
平远
高远
深远
(二)南北传统山水画章法形制不同
南方山水多长卷形制
北方山水多长卷形制
(二)章法空间布局
明代 沈周 《庐山高图》
荷兰 风景画家 霍贝玛《林间小道》
焦点透视
移步异景 (散点透视)




章法规律:起、承、转、合
远去其势,近取其质
(三)
笔 墨
——山石皴法
披麻皴
雨点皴
斧劈皴
探索·实践活动
根据学习传统山水画章法布局“平远”、“高远”、“深远”及“启”、“承”、“转”、“合”,笔墨皴法体验一副山水小景。
绘画题材如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校园一角
安远三百山风景区
校园面貌图
安远三百山
老师的作品展示一
迎接党成立100周年的安远县发展面貌创作
校园风貌图
把画作做出纪念品
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质。
“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的相关联,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我丰富、自我提高。“移情”中国传统山水情怀,涵养身心。
人要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美无处不在,它有可能在悠远山海的山谷里,也许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带着发现美探索美得眼睛去用霸笔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
课外作业
二、 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幅故乡的风景画,要求下节课分组展示!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又一旷世杰作。与《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 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分析《千里江山图》长卷的形式,呈现的方式和意境的传达。写出400字的作品分析,在美术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
谢谢观看
·
·
·
传统文化 书香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