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永停滴定法(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5永停滴定法(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永停滴定原理
学习目标:
掌握永停滴定法的原理
永停滴定法(dead-stop titration)是根据电池中双铂电极的电流,随滴定液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永停滴定法的仪器装置如图1所示。测量时,把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入待滴定的溶液中,在两个铂电极间外加一微小电压(10~100mV),然后进行滴定,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电流指针的变化,指针突变点,即为滴定终点。
(

1
永停滴定仪
)
采用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间加一低电压(例如50mV)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时,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根据滴定剂和被滴溶液所采用电对的可逆性,观察滴定过程中电流指针的变化来判断(即指针突变点)。必要时也可以记录加入的体积(V)和相应的电流(I),绘制I-V来确定滴定终点。
永停滴定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永停滴定法中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
永停滴定法中电流的变化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滴定剂为可逆电对,待测物为不可逆电对。
如果用I2滴定液滴定Na2S2O3溶液,在Na2S2O3溶液中插入两支铂电极,滴定开始时没有或只有极小的电流通过,所以,终点前电流计的指针停在零点。终点后I2稍过量,产生可逆电对I2/I-,使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从而指示终点的到达。滴定过程中电流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 1
2.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待测物为可逆电对。
硫代硫酸钠滴定含有KI的I2溶液即属于这种类型。滴定刚开始时,溶液中存在I2/I-可逆电对,有电流通过。随着滴定的进行,电解电流随[I-]的增大而增大。当反应进行到一半时,[I-]=[I2],电解电流达到最大。反应进行到一半后,溶液中[I-]>[I2],电解电流由[I2]决定,滴定至终点时降至最低。终点后溶液中只有S4O/S2O及I-,故电解反应基本停止,电流计指针保持不动。滴定过程中电流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 2
3.滴定剂、被测物均为可逆电对。
用硫酸铈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即属于这种类型。滴定开始时没有或只有极小的电流通过,随着滴定的进行,电流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终点时电流降到最低点。继续滴定电流又逐渐增大。滴定过程中电流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亚硝酸钠法测定芳伯胺
测定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永停滴定操作方法。
一、仪器与试剂
仪器:永停滴定仪 电磁搅拌器 滴定管(50mL) 锥形瓶(250mL) 移液管(25mL) 洗耳球 烧杯
试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稀盐酸 溴化钾 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1)
二、测定原理
NaNO2滴定芳香胺,在化学计量点前,溶液中不存在可逆电对,电流计指针停留在零位,当达到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稍有过量的亚硝酸钠,便有HNO2及其分解产物NO,并组成可逆电对HNO2/NO,使两个电极发生电解反应,反应式为:
由于化学计量点前溶液中不存在可逆电对,电流计指针停止在零位。当到达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稍有过量的亚硝酸钠,溶液中便有HNO2及其分解产物NO,并组成可逆电对,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电解反应如下:
阴极 HNO2+ H+ + e NO + H2O
阳极 NO + H2O - e HNO2 + H+
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不再回到零点。
三、测定步骤
精密量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0.1g),加水40mL与,用稀盐酸调节pH4.2~4.5,然后置电磁搅拌器上,搅拌,再加溴化钾2g,插入铂-铂电极后,在15℃~20℃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1)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冲洗滴定管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1)相当于13.64mg的C13H2N2O2·HCl。
根据滴定结果,按照下式计算标示量%:
其中:V-消耗滴定液的体积;T-滴定度;F-校正因子;m-取样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