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准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2.熟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温度和应用范围基准物质:能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基准物质必须具备条件:(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纯度高(99.9%以上);(3)性质稳定(4)摩尔质量大 (减小称量误差)(5)反应定量进行,没有副反应。表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温度和应用范围基 准 物 质 干燥后的组成 干燥温度(℃) 标定对象名 称 分 子 式无水碳酸钠 Na2CO3 Na2CO3 270~300 酸 草酸钠 Na2C2O4 Na2C2O4 130 KMnO4 硼砂 Na2B4O7 10H2O Na2B4O7 10H2O 放入装有NaCl 酸 和蔗糖饱和溶液 的干燥器中 邻苯二甲 KHC8H4O4 KHC8H4O4 105~110 碱或HClO4 酸氢钾 氯化钠 NaCl NaCl 500~600 AgNO3 金属锌 Zn Zn 室温干燥器中保存 EDTA 氧化锌 ZnO ZnO 800 EDTA 重铬酸钾 K2Cr2O7 K2Cr2O7 140~150 还原剂 三氧化二砷 As2O3 As2O3 室温干燥器中保存 还原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学习目标:1.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2.熟悉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一、标准溶液的配制1.直接配制法用分析天平准确地称量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可计算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间接配制法凡不符合基准物质条件的试剂,可先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溶液或能与其发生定量反应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求其准确浓度,这种通过滴定来确定准确浓度的操作称为“标定”。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溶液时不需要分析天平称量和容量瓶配制。将称好的物质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转移到干净的试剂瓶中,继续用量筒加纯化水至需要量即可。由于大多数试剂都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所以实验中常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例如:NaOH极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纯度不高;市售盐酸中HCl的准确含量难以确定,且易挥发;KMnO4和Na2S2O3等均不易提纯,且见光分解,在空气中不稳定等。因此这类试剂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即先配制成接近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物质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其准确浓度。二、标准溶液的标定1.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1)多次称量法:精密称取基准物质3~4份,分别溶于适量的纯化水中,然后用待标定的滴定液滴定,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和滴定液所消耗的体积,即可算出滴定液的准确浓度。(2)移液管法:精密称取一份基准物质,溶解后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至一定体积后摇匀。用移液管准确取出3~4份该溶液,用待标定的滴定液滴定,分别算出每一份的准确浓度,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滴定液的浓度。2.用滴定液比较法标定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某滴定液,用待标定溶液滴定,或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待标定溶液,用某滴定液滴定,根据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和某滴定液的浓度,可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这种用滴定液来测定待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操作称为比较法标定。该法简便易行,但不如基准物质标定法准确。在常量组分的测定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大致范围为0.01 mol L-1至1 mol L-1,通常根据待测组分含量的高低来选择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为了提高标定的准确度,标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 标定应平行测定3- 4次,至少重复三次,并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于0.2% 。⑵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太少,最少应称取0.2g以上;同样滴定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也不能太小,最好在20mL以上。⑶ 配制和标定溶液时使用的量器,如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等,在必要时应校正其体积,并考虑温度的影响。⑷ 标定好的标准溶液应该妥善保存,避免因水分蒸发而使溶液浓度发生变化;有些不够稳定,如见光易分解的AgNO3和 KMnO4等标准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并对玻璃有腐蚀作用的强碱溶液,最好装在塑料瓶中,并在瓶口处装一碱石灰管,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对不稳定的标准溶液,如NaOH溶液在放置2~3个月之后,在使用前还需重新标定其浓度。标定完毕,盖紧瓶盖后贴上标签备用,标签需注明滴定液名称、准确浓度和标定日期等。课后小结:标准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 , 两者的换算);配制标准溶液的两种方法(直接法和标定法);对基准试剂的要求,各类滴定分析法中常用的基准试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