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朗伯-比耳定律(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5朗伯-比耳定律(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朗伯-比尔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朗伯-比尔定律。
2.掌握吸光度的加和性。
一、朗伯定律
朗伯(Lambert)于1760年研究了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度A与液层厚度L的关系,得出结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吸光性物质的溶液时,如果溶液的液层厚度保持恒定,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及溶液的温度等不变的条件下,则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
A=k1·L
这一结论称为朗伯定律。
二、比尔定律
比尔(Beer)于1852年研究了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度A与溶液浓度c的关系,得出结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吸光性物质的溶液时,如果溶液的浓度保持恒定,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及溶液的温度等不变的条件下,则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即:
A=k2·c
这一结论称为比尔定律。
三、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当入射光波长保持不变时,则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液层的厚度有关。朗伯-比尔定律的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无散射的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时,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以及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及溶液液层的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其表达式为:
A = K·c·L
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可见光,也适用于紫外光和红外光。它是各类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实验证明:溶液对光的吸收有加和性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吸光物质,测得该溶液的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吸光性物质吸光度的总和:
A(a+b+c) = Aa + Ab + Ac
这是分光光度法对多组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参比溶液
学习目标:
1.熟悉参比溶液的作用。
2.熟悉参比溶液的类型。
在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时,首先要用参比溶液(空白溶液)调节透光率为100%,以消除溶液中其他成分以及吸收池和溶液对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所带来的误差。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确定参比溶液的组成,常用的参比溶液有:
溶剂参比 当溶液中只有待测组分吸光,溶液中的其他成分、溶剂、试剂和显色剂等对测定波长的光波几乎无吸收时,可采用溶剂做参比溶液。
试样参比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加显色剂的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适用于试样中存在较多的共存成分,显色剂用量不大且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的情况。
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和试剂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可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不加试样,但加入相同体积的试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后,作为参比溶液,能消除试剂中有某组分吸收而引起的误差。
(4)平行操作参比 用不含待测组分的试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待测试样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如对患者血液进行某种药物浓度监测时,取正常人的血样与待测血样进行平行操作处理,前者得到的溶液即为平行操作参比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