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配制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熟练掌握应用置换碘量法标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方法。学会使用碘量瓶和以淀粉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置换滴定)的方法。实验要求:仪器的确认、洗涤、正确使用、外观确认。实验准备:仪器: 电子天平、碱式滴定管、碘量瓶、容量瓶、移液管、烧杯、试剂瓶。试剂:硫代硫酸钠、铬酸钾、KI、HCl、碳酸钠、淀粉指示液。二、实验原理:标定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置换滴定法),标定Na2S2O3溶液最常用的基准物质是K2Cr2O7。1mol的K2Cr2O7生成3mol的I2,1mol碘与2mol Na2S2O3完全反应,所以,1mol K2Cr2O7相当于6mol的Na2S2O3。三、实验操作:0.1mol/L的Na2S2O3溶液的配制称取碳酸钠0.1g,置于500ml烧杯中,加新煮沸并放冷的纯化水约200ml搅拌使溶解,加入Na2S2O3.5H2O 10.5g,搅拌使完全溶解,用新煮沸并放冷的纯化水稀释至400ml,搅匀,转至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放置7-14天,备用。0.1mol/L Na2S2O3溶液的标定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质K2Cr2O7约1.2g于小烧杯中,加水至适量使其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摇匀。用25ml移液管移取K2Cr2O7溶液于碘量瓶中,加KI 2g、纯化水25ml、4mol/LHCl 溶液5ml,密塞,摇匀,水封,在暗处置放10分钟。加纯化水50ml,用0.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接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加至蓝色消失、溶液呈亮绿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并进行数据处理。重复以上实验2次。四、注意事项1.K2Cr2O7与Na2S2O3反应较慢,增加溶液的酸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酸度过高,会加速碘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酸度以[H+]为0.2-0.4mol/L为宜。在这样的酸度下,必须放置10分钟,该反应才能定量完成。为了防止I2在放置过程中挥发,将溶液放置碘量瓶中。2.用Na2S2O3溶液滴定置换出的I2时,在临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溶液呈蓝色。当溶液中的I2全部与Na2S2O3作用,蓝色消失(呈Cr3+绿色)指示终点达到。滴定开始时要快滴慢摇,以减少I2的挥发,接近终点时,要慢滴,用力旋摇,以减少淀粉对I2的吸附。淀粉指示剂也因此不可加入过早。3.滴定结束后,溶液放置后会出现回蓝现象。如果不是很快变蓝(超过5分钟),则是空气中氧气氧化所致,不影响分析结果。如果回蓝很快,说明K2Cr2O7与KI的反应不完全,应重做实验。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标定记录(K2Cr2O7+称量瓶)末重(g)(K2Cr2O7+称量瓶)初重(g)K2Cr2O7的质量m(g)测定份数 ① ② ③K2Cr2O7溶液的体积(ml) 25.00 25.00 25.00Na2S2O3用量V(ml) V终 V始 V终 V始 V终 V始V耗 V耗 V耗Na2S2O3浓度(mol/L)Na2S2O3浓度的平均值(mol/L)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数据处理(1)硫代硫酸钠的浓度(2)Rd=(3)RSD=六、实验思考:1、用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为什么加酸后放置一段时间后才稀释?如果加KI而不加HCl溶液或加酸后不放置或少放置一定时间即加水稀释,会产生什么影响?2、为什么要在滴定至近终点才加入淀粉指示剂?过早加入淀粉指示剂会造成什么后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