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2)(讲义)- 《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2)(讲义)- 《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5-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一、终点误差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
例:在pH=10时,若以0.020 mol/L EDTA滴定0.020 mol/LCa2+时,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计算计量点和终点时Ca2+的浓度以及终点误差。
已知:KCa-EBT=105.4(查四师表); KCaY = 1010.96 (查四师)
铬黑T的Ka2 = 10-6.3, Ka3 = 10-11.6
解:①求计量点时Ca2+的浓度
当pH=10时,查表得 pδY(H)=0.45
lgKCaY′= lgKCaY -pδY(H)
lgKCaY′=10.96 - 0.45 = 10.51 ; KCaY′= 1010.51
计量点时Ca2+的浓度为:
②求终点时Ca2+的浓度
滴定进行到指示剂变色的那一点,就是滴定终点.
Ca2+与铬黑T(EBT)指示剂的反应为:
Ca2+ + EBT Ca-EBT
∵当[EBT]=[Ca-EBT]时,就是指示剂的变色点(即滴定终点).

该溶液pH=10,所以应考虑副反应(这里是酸效应)的影响.
pδEBT= -lgδEBT= -lg10-1.6=1.6
lgKCa-EBT′=lgKCa-EBT - pδEBT(H)=5.4-1.6=3.8 KCa-EBT′= 103.8
故 终点时Ca2+的浓度为;
③求终点误差
△pM=pMep - pMsp = pCaep - pCasp = -lg[Ca2+]ep -(-lg[Ca2+]sp)
= -lg(1.6×10-4)+lg(5.6×10-5) = -2.5
代入误差公式
误差太大,说明铬黑T(EBT)不适宜作滴定Ca2+的指示剂.
答:略
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lgCM·KMY′≥6
例:EDTA滴定Zn2+可以在pH=5时进行,而滴定Mg2+却不行,必须在pH=10时滴定,为什么?(假设Zn2+、Mg2+的浓度都是0.020 mol/L)。
解:pH=5时,查表得pδY(H)=6.45
故 能准确滴定Zn2+。

故 不能滴定Mg2+。
而 当pH=10时,查表得 pδY(H)=0.45
故 能准确滴定Mg2+。
三、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
1. 缓冲溶液和辅助络合剂的作用
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度增高会减小MY的条件常数,降低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在络合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络合物,溶液的酸度会逐渐增高,所以,需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当溶液的酸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逐渐严重,甚至产生碱式盐或氢氧化物沉淀。这些沉淀在滴定过程中有的不能与EDTA络合,有的虽然可以逐渐反应但速率很慢,致使滴定终点难以确定。为此,常加入辅助络合剂(如:氨水、酒石酸和柠檬酸等)以防止金属离子的水解。
2.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滴定任一金属离子(浓度为0.020mol/L)的最高酸度(即最低pH值)可推导如下:
根据配位滴定的要求,当CM=0.02 mol/L时,lgKMgY′≥8 以及只考虑酸效应影响时

lgKMY - pδY(H)≥8
移项得 pδY(H)≤lgKMY - 8
利用上式可以算出滴定各种金属离子的pδY(H)值。然后再由表中查出其相应的pH值,就是滴定某一金属离子的粗略的最低pH值,也就是滴定的最高酸度。
最高酸度(即最低pH值):就是酸度高于某一限度就不能进行准确滴定,这一限度就是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简称最高酸度。
例:求用0.020mol/L的EDTA滴定2.0×10-2mol/LZn2+的最低pH值。
解:查表得 lgKZnY=16.50, 由pδY=lgKZnY - 8
得 pδY=16.50 - 8 = 8.5 ,
查表得 当pδY =8.5时,pH=4.0
即 最低pH值应为4.0左右。
用上述方法可以求出滴定各种金属离子时的最低pH值。如果我们用pH值对lgKMY作图,就可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林邦曲线或酸效应曲线。从这条曲线上可以查出EDTA滴定一些金属离子所允许的最低pH值。
§5-5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配位滴定中的干扰规律:
1. lgKMY′和lgKNY′都大于8时(满足滴定条件),滴入EDTA,M、N离子完全被配位,可以滴定M、N离子的总量。如果要测定M、N两种金属离子的分别含量,需用掩蔽和解蔽措施来消除其干扰,达到分别测定的目的。
2. △lgK=lgKMY′- lgKNY′≥5时,可以控制酸度滴定M离子,N离子不干扰。
3. lgKMY′≤3时,滴入EDTA,则N离子完全不配位,不干扰M离子的测定。
4. lgKNY′=3~8时,由于N离子干扰M离子的测定。(即部分配位),此时,N离子干扰M离子的测定。但又不能测定M、N离子的总量(∵N离子只部分配位),此时测定M离子需用掩蔽措施来消除N离子的干扰。
二、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设有浓度相近的Bi3+、Pb2+两种离子的混合溶液,由于lgKBiY>8,lgKPbY>8,两种离子都能配位完全, △lgK=lgKBiY - lgKPbY=25.94 - 18.04 = 9.9 >5
因此可以控制酸度,单独滴定Bi3+,而Pb2+不干扰。
滴定Bi3+的最高酸度: pH≈0.3,pH>0.3时可以滴定Bi3+
  滴定Pb2+的最高酸度: pH=3.3,pH≥3.3时,Pb2+可定量配位完全;pH<3.3,Pb2+不配位或部分配位。
△lgK≥5,就可控制酸度滴定其中一种离子,另一种离子不干扰。
lgKPbY+5=18.04 + 5 = 23.04,对应的pH=1.5
 ∴ 当有Pb2+存在时滴定Bi3+的最低酸度就是pH1.5。
 故 滴定Bi3+的酸度范围是:pH 0.3~1.5
例:溶液中Fe3+、Zn2+、Mg2+各0.01mol/L,可否控制酸度连续滴定?
解:查表得 lgKFeY=25.1>8 , lgKZnY=16.5>8 ,
lgKMgY=8.69>8
都能被EDTA准确滴定。
又 △lgK=lgKFeY - lgKZnY=25.1 - 16.5 = 8.6 >5
△lgK=lgKZnY - lgKMgY=16.5 - 8.69 = 5.81> 5
∴ 可以控制酸度连续滴定Fe3+、Zn2+、Mg2+。
① 滴定Fe3+的酸度范围:
查酸效应曲线, lgKFeY=25.1时,最低pH≈1
 lgKZnY + 5 = 16.5+5=21.5 时,最高pH=2
故 滴定Fe3+的酸度范围:pH 1~2
② 滴定Zn2+的酸度范围
查酸效应曲线 lgKZnY=16.5时,pH=4(最低pH值)
lgKMgY+5=8.69+5=13.69时,pH=5.5(最高 pH值)
故 滴定Zn2+的酸度范围:pH 4.0~5.5
③ 查酸效应曲线, lgKMgY=8.69时,pH=9.6(最低pH值),
故 在pH≥9.6时,滴定Mg2+
例:当溶液中 Bi3+、Pb2+ 浓度皆为0.01mol·L-1时,用EDTA滴定 Bi3+有无可能?
三、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1.掩蔽
若被测金属的络合物与干扰离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相差不够大(甚至lgKML还比lgKNL小),就不能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分步滴定。但若加入一种试剂,它能与干扰离子N反应,则溶液中的[N]会降低,干扰离子N对M测定的干扰作用也就减小以甚至消除。这种方法叫做掩蔽法。
(1)络合掩蔽法
通过加入一种能与干扰离子生成更稳定络合物的掩蔽剂来消除干扰。
例:石灰石、白云石中CaO与MgO的含量测定。
用三乙醇胺掩蔽试样中的 Fe3+、Al3+和 Mn2+。
例:在 Al3+与 Zn2+两种离子共存。
用 NH4F掩蔽 Al3+,使其生成稳定的 AlF63-配离子;在 pH=5~6时,用EDTA滴定 Zn2+。
(2)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如: Fe3+干扰 Zr4+、Th4+的测定,加入盐酸羟胺等还原剂使 Fe3+还原生成 Fe2+,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3)沉淀掩蔽法
例如: 为消除 Mg2+对 Ca2+测定的干扰,利用 pH≥12时, Mg2+与 OH-生成 Mg(OH)2沉淀,可消除 Mg2+对 Ca2+测定的干扰。
2.解蔽
在掩蔽某些离子进行滴定之后,如果还要测定被掩蔽的离子,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破坏金属离子与掩蔽剂所生成的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从配合物中释放出来,这种方法称为解蔽。
五、化学分离法
先把被测离子从干扰物质中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测定。分离的方法可以采用沉淀、液—液萃取及离子交换等。使用分离方法的不利因素,是溶液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分离后应再调整到适合滴定的条件。
滴定金属离子M时,当有共存离子N存在时,要求
如果时,N对M有干扰,要消除N的干扰,必须降低,设法使其满足分别滴定判别式。
降低的途径有:
1.降低N的游离浓度,可采用络合掩蔽法或沉淀掩蔽法
2.通过改变N离子的价态,降低KNY或者使N不与Y络合
3.选择其它络合剂,使△lg(KC)≥5。
5.5.1络合掩蔽法
与L形成稳定的络合物NL,这样[N]会降到很低,可使 △lg(KC)≥5, 从而N已不构成干扰,
络合掩蔽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1.先加络合掩蔽剂,再用EDTA滴定M
2.先加络合掩蔽剂L,使N生成NL后,用EDTA准确滴定M,再用x破坏NL,从NL中将N释放出来,以EDTA再准确滴定N。x称为解蔽剂 。
3.先以EDTA直接滴定或返滴定测出M、N的总量,再加络合掩蔽剂L,L与NY络合,NY+L=NL+Y,释放Y,再以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Y,测定N的含量。
5.5.2沉淀掩蔽法
加入能与干扰离子生成沉淀的沉淀剂,并在沉淀存在下直接进行络合滴定,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就是沉淀掩蔽法。
在强碱溶液(pH>12)中,用EDTA滴定Ca2+时,强碱与Mg2+形成Mg(OH)2沉淀而不干扰Ca2+的滴定,此时OH-就是Mg2+的沉淀掩蔽剂。
缺点:
1.掩蔽效率不高(因为沉淀反应不完全);
2.易有共沉淀现象(Ca2+也随Mg(OH)2沉淀而沉淀),影响滴定的准确性;
3.沉淀吸附金属指示剂时,会影响终点观察;
4.某些沉淀颜色很深,影响终点观察。
5.5.3氧化还原掩蔽法
加入一种氧化还原剂,使与干扰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其价态以消除干扰,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就是氧化还原掩蔽法。
举例:Fe3+与Bi3+、Sn4+、Hg2+等离子共存时,会干扰这些离子的络合滴定,可采用氧化还原掩蔽法将Fe3+还原为Fe2+,增大△lg(KC),从而消除Fe的干扰。
5.5.4其他滴定剂的应用
1.EGTA(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Mg2+ Ca2+ Sr2+ Ba2+
lgKM-EGTA 5.21 10.95 8.50 8.41
lgKM-EDTA 8.5 10.69 8.53 5.86
在大量Mg2+存在下,用EGTA滴定Ca2+和Ba2+,比用EDTA干扰小得多。
2. EDTP(乙二胺四丙酸)
Cu2+ Zn2+ Cd2+ Mn2+ Mg2+
lgKM-EDTP 15.4 5.8 6.0 4.5 1.8
lgKM-EDTA 18.8 16.5 16.46 13.85 8.5
控制一定的pH值,用EDTP滴定Cu2+,Zn2+、Cd2+、Mn2+、Mg2+不干扰。
(
最高酸度
)7
络合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3.置换滴定法;4.间接滴定法
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都能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采用不同的滴定方式,其选择性也不一样。
5.8.1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络合滴定最基本的方法。是在适当条件下,直接用EDTA滴定被测离子。
采用直接滴定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被测离子lg(cMKMY)≥6(至少在5以上);
(2). 络合速度快;
(3). 应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且没有封闭现象;
(4).在选用的滴定条件下,被测离子不发生水解和沉淀反应。
5.8.2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是试液中加入已知量的EDTA标准溶液,用另一种金属盐类的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即可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返滴定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被测离子与EDTA络合缓慢;
2. 被测离子在滴定的pH下会发生水解,又找不到合适的辅助络合剂;
被测离子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又找不到合适的指示剂。
举例::①Al3+与EDTA络合缓慢;②易水解;③Al3+又封闭指示剂二甲酚橙。因此常常采用返滴定法滴定Al3+。
步骤:①先在Al3+试验中加入一定量的EDTA标准溶液。在pH=3.5时,煮沸溶液(在此条件下,酸度较大,Al3+不发生水解,EDTA过量,因此Al3+与EDTA反应完全)。
②络合完全后,调节pH至5~6(AlY稳定,不会重新水解),加入指示剂二甲酚橙,即可用Zn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
思考:返滴定剂的KZnY与K被测的关系?
5.8.3置换滴定法
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的量的另一金属离子,或置换出EDTA,然后滴定,这就是置换滴定法。
1.置换出金属离子 M+NL=ML+N;例,Ag+与EDTA络合物不稳定,不能直接滴定,如果将Ag+加入到Ni(CN)42-溶液中,则2Ag+ + Ni(CN)42-=2Ag(CN)42-+ Ni2+ ,在适当条件滴定Ni2+即可求得Ag+的含量。
2.置换出EDTA, MY+L=ML+Y 滴定Y
利用置换滴定法可改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敏锐性
例如:铬黑T与Ca2+显色不灵敏,但对Mg2+显色较灵敏,在pH=10滴定Ca2+时加入少量MgY,此时发生以下置换反应:Ca2++MgY = CaY (较MgY稳定)+ Mg2+, Mg2++ EBT=Mg-EBT 滴定时,Y+ Ca2+=CaY; 终点时,EDTA+ Mg-EBT(深红色) MgY+EBT(显兰色)
5.8.4间接滴定法
有些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不与EDTA络合或者络合物不稳定,可采用间接滴定法。
例1:K+不与EDTA络合,可将其沉淀为K2NaCo(NO2)6.6H2O,沉淀过滤溶解后,用EDTA滴定其中的Co2+,以间接测定K+含量。
例2:PO43-,可将其沉淀为MgNH4PO4.6H2O,沉淀过滤溶解于HCl,加入过量EDTA标准液,调至氨性,用Mg2+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通过Mg2+即可间接求PO43-。
EDTA标液的配制与标定:
直接法配制:将EDTA二钠盐在80C或120C干燥到恒重,准确称取重量,直接配制。
标定法配制:为使测定的准确度高,标定的条件应与测定条件尽可能接近。
5.8.5 络合滴定结果的计算
由于EDTA通常与各种金属离子以1:1络合,因此结果计算比较简单。
§5-8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一、直接滴定法
二、返滴定法(即回滴定法或剩余滴定法)
三、置换滴定法(又称释放滴定法或取代滴定法)
㈠ 置换出金属离子的反应
㈡ 置换出EDTA的反应
四、间接滴定法
例:用浓度为Cmol/L的EDTA滴定Fe3+时,消耗EDTA VmL,试样中以Fe、Fe2O3表示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讨论题:
1.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
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3. 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4.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5. 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
6. 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5. M和N共存,如何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分别滴定?
8. 掩蔽的方法有哪些?各运用于什么场合?
9. EDTA滴定含少量Fe3+的Ca2+、Mg2+试液时,用三乙醇胺、KCN都可以掩蔽Fe3+,抗坏血酸则不能掩蔽;在滴定有少量Fe3+存在的Bi3+时,恰恰相反。说明理由。
10. 如何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测定Ni2+、Zn2+、Mg2+?
11. 如何测定Pb2+、Al3+和Mg2+试液中的Pb2+含量?
12. 若配制EDTA溶液时所用的水中含有 Ca2+,则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以CaCO3为基准物标定EDTA溶液,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的Zn2+,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
(3)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溶液。用所得EDTA标准溶液滴定试液中Ca2+的含量。
14. 用返滴定法测定Al3+含量时,先在pH3左右加入过量EDTA并加热,使Al3+配位。说明选择此pH的理由。
15. 今欲不经分离用配位滴定法测定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试设计简要方案(包括滴定剂、酸度、 指示剂, 所需某他试剂以及滴定方式)。
(1)Zn2+、Mg2+混合液中两者含量的测定;
(2)含有Fe3+的试液中测定Bi3+;
(3)Fe3+、Cu2+、Ni2+ 混合液中各含量的测定;
(4)水泥中Fe3+、Al3+、Ca2+和Mg2+的分别测定。
本章小结
本章讲述了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的原理 :
1.氨羧络合剂是多齿配位体,其中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高,络合比固定且简单(绝大多数为1∶1),络合反应速率快,因而在络合滴定中应用最为广泛。
2.络合物的逐级形成(解离)常数、累积形成常数、总形成(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络合平衡中的应用;配位体(络合剂)质子化常数的含义;水溶液中EDTA各型体的分布及 浓度的计算(可分别通过质子化常数或分布分数来计算)。
3.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各型体分布分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4.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各副反应系数的意义和计算。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αY( H ) (查表) +αY (N) -1,其中αY(N ) = 1 + KNY[N]。金属离子的总副反应系数αM =αM(L)+αM(OH) (查表)-1,其中αM(L) = 1 +β1 [L] +β2 [L] + … + βn[L] n。MY络合物条件形成常 数的意义和计算,lgM Y = lg KMY-lgαM-lgαY。
5.络合滴定曲线的制作(重点是psp的计算);滴定突跃的含义;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CM和M Y)。
6.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滴定终点与指示剂变色点的关系只考虑指示剂的酸效应时pep= pMt = lgMIn(查表),还需考虑M的副反应pep=pMt -lgαM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常用金属指示剂。
5.ΔpM′的含义(ΔpM′=pep- psp) ,林邦误差公式及其应用,影响终点误差大小和正负的因素。
8.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lg CM,sp M Y≥6,使用条件ΔpM (ΔpM′)=±0 .2,|Et| ≤0 .1 %。
9.络合滴定酸度的选择:最高酸度由lgαY(H) ( max) = lgCM , sp KMY - 6 ,再查 表求得,使用条件ΔpM (ΔpM′) =±0 .2,|Et|≤0 . 1 % ;最低酸度由相应M (OH) n的 Ksp和CM求出; 两酸度之间称为适宜酸度范围。络合滴定中控制酸度的重要性。
10.通过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ΔlgK + lg(CM/ CN)≥6,使用条件ΔpM (ΔpM′)=±0 .2,|Et|≤0 .1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络合掩蔽法的有关计算。
11.络合滴定法的四种方式和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