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2.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细嚼慢咽。 3.学会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说明口腔中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合作探究】 【小小设计师】 生活中,当我们细细咀嚼一小块馒头时,会感觉到馒头慢慢出现丝丝甜味,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哪些结构或物质参与了馒头的变化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计划 (1)实验材料:大烧杯、小烧杯、试管、试管架、量筒、碘液、凉水、热水、研钵、小纸槽、温度计、标签纸、刀片、馒头、玻璃棒、唾液。 (2)提示:①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其中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有的只探究舌的搅拌作用,有的只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②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由淀粉分解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③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④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温度大约是37 ℃。 【实验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 。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 挤压到小烧杯中。 (3)分别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不同的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来做或一个小组把三组对照实验都完成。 A组(探究变量: ) ①号试管:馒头碎屑+2 mL唾液+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馒头小块+2 mL唾液+充分搅拌。 B组(探究变量: ) ①号试管:馒头碎屑+2 mL唾液+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馒头碎屑+2 mL唾液+不搅拌。 C组(探究变量:唾液) ①号试管:馒头碎屑+ +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馒头碎屑+2 mL清水+充分搅拌。 (4)将三组的试管都放入 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6支试管,各加入2滴 ,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A组:1号试管 ,2号试管变浅蓝色。 B组:1号试管未变蓝色,2号试管变浅蓝色。 C组:1号试管未变蓝色,2号试管 。 4.得出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口腔内分泌的唾液都 。 ·学习小助手·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1)对照性原则:其中一个组一般不含变量,称为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控制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或控制组。(2)变量单一原则:实验设置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除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必须严格控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般要做到: ①材料相同;②实验所用的器具和装置、试剂要相同;③条件控制要相同且适宜。 5.交流和反思 (1)口腔是人体消化食物的第一个消化器官,它属于我们身体的什么系统呢 除口腔外你还知道哪些消化器官 (2)试着总结一下消化的概念。消化分为哪两个方面 【答案】1.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系吗2.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实验步骤】(1)不做处理(2)唾液(3)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2 mL唾液(4)37 ℃ 碘液【实验结果】未变蓝色 变深蓝色4.有关5.(1)口腔属于消化系统。除口腔外,消化器官还有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2)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食物的消化靠消化系统来完成。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