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 课标内容: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 课标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为了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禁锢,14-18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声势大、历时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此同时,近代科学的兴起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可见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是理解西方人文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联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第一课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上承《中古时期的世界》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下接《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横向而言,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与同时期经济发展历程结合起来,其中重点是要能够理解新航路背后所反映的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萌发的根本原因。从纵向而言,要知道中古时期对古典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前提,又要整体把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发展逻辑,理解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之下“应运而生”,还要在此基础上建构人文主义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四大块内容,教材叙述内容所涉史事多、理论含量高、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但教材内容的核心线索也比较清晰。第一条核心线索是关于人从宗教和王权专制枷锁中如何一步步解放出来,主要涉及到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诉求;第二条核心线索是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这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所产生的交互效应。
文艺复兴
(1).性质(定义):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在欧洲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复兴和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为名义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原因:
(1)根本原因:西政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工商业市镇兴起。(2)文化基础: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并汲取了大量东方文化养料。(3)政治原因:教会的黑暗统治使意大利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思想相对自由。(4)社会原因:黑死病带来的反省。(5)科技原因:印剧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6)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3).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禁欲主义(教徒不能结婚,寄托来世等) 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蒙昧和迷信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主张安于现状 崇尚冒险和进取
禁锢人性 自由个性,发财致富(自由个性)
(5).发展历程
特征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其他成就
兴起 14世纪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教育等方面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
发展 15世纪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 15世纪后期 莎士比亚等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6).特点:
①以学习和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②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实质)
③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展开的新文化解放运动④主要局限于上流社会知识分子⑤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7).影响
积极:
①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②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③思想:解放了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④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极: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宗教改革
1.背景(原因)
①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④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⑤其他:德国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3.内容及特点
内容:①思想核心为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信徒皆为祭司)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④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否定教权高于王权,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特点:因信称义(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人人平等;教随国定
4.结果: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5.扩展: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6.性质: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7.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3)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加速社会动荡,加剧世俗统治者与教会的矛盾;不利于女性地位提高;人性没有得到真正解放。
近代科学的兴起
1.原因: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时间: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3.成果
(1)天文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方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影响:(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3)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
1.背景:
①教会特权依然强大;②资本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2.含义及核心: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3.历程
(1)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2)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3)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主张
(1)共性主张
①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②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③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2)个性差异
时期 国家 人物作品 主张 主要影响
兴起 17世纪 英国 霍布斯《利维坦》 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批判了君权神授
洛克《政府论》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为英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借鉴和启发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高潮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法律是理性体现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共和制;财产私有制是不平等根源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扩张18世纪后期 英国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促进了自由竞争时代的到来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最终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
北美 托马斯 潘恩 《常识》 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 被誉为“美国体制之父”
5.性质: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影响:(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主题式学习,淡化时代的转型移步和思想的起承转合,导致学生对14-18世纪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逻辑模糊。此外,本课时空跨度大,概念多,术语多,内容多,这“一大三多”无疑是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障碍。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基本成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基础。因本课涉及较多历史图片,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四、教学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萌发的历史背景,感受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社会的分野和关联。
2. 综合使用文献资料、实物遗存等历史资料,能够认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体悟思想家关注人生、追求解放的人文情怀。
3. 在时空推进中,能够建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相互关联,认识到启蒙运动是“应运而生”。
4. 通过经典史料的阅读和图表的分析,能够整体把握启蒙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解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各自的思想诉求和内在逻辑。思想家的思想自成体系,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理清思想解放运动理路、建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关系的前提是认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起承转合。建构关联需要整体把握这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如果你想了解其他版本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教案,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教材版本,以便我为你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