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基本信息学科 英语 实施年级 高二 设计者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单元名称 Unit 1 Relationships单元课时 12 课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提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 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语篇学习内容,坚持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 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导向,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 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 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 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达到引领学生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目的。 文本依据和设计说明 一个教 学单 元是主题 意 义承载 的基本单位 , 因此 ,教师对基 于主题 意 义 的教 学单 元 Unit 1 Relationships 进行了整体解读和设计,将本单元小观念分别为:学会感恩、良好师生关系、对教育反馈的 正确态度、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如何向老师发出邀请、“谢谢 ”的力量、正确应对“ 同伴压力 ” 以及辩证看待不同性格特点的 Topic Talk, Lesson 1: Teachers, Lesson 2: How do we like teachers’ feedback, Lesson 3: So close, yet so far, Writing Workshop: An invitation letter, Viewing Workshop: Remember to say thank you, Reading Club 1: Peer pressure 和Reading Club 2: Extroverts and introverts 共八个板块分解为 12 个 课时。本单元这些多模态语篇内容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互相交错并最终共同指向单元大观念——培养 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交往。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单元主题语境“人与社会 ”为背景, 依托于主题群“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紧紧围绕单元主题 Relationships,在理清语篇小观念之间、语篇小观念和单元大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用分课时主题语言情境呈现出各语篇是如何为单元大观念主题意义服务的,进而将隐性的单元串联路径 显性地表述出来。 在单元大观念主题意义贯穿整个单元的前提下,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搭建一个由 Relationships 统领,各语篇主题前后关联、双向推进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根据单元目标的不同梯度和 要 求 ,设计 学 习理解 、应 用实践 、迁移创新等有梯度 的 学 习任务 活动 ,鼓励 学生就 “ What are relationships ”“Why do we need relationships ”“How do we develop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等核心话 题进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成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以落实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最终引导学生生成基于本单元主题的核心理念“Living in a crisscross world with love and care, we should enjoy social communication with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引领性学习主题1.主题名称 本单元在“人与社会 ”的主题语境背景下,依托“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的 主题群, 围绕主题 Relationships,展开有关“人际交往 ”不同层面的探究, 从而构 建出“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交往 ”这一大观念引领下由浅入深、逐层递 进的学习维度:关注师生关系、介绍重要的人,培养文化意识;分辨虚拟和现实、 同伴交流,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习邀请信的书写、真诚表达谢意,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提供小观念支撑,并最终生成基于 本单元主题的大观念。2.主题概述 通过本单元主题 Relationships 的引导统领,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分别在 不同语篇所涉及的包括亲人、教师、朋友、同伴等不同人物关系中体会 what,why, how 的三个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地感受主题语境并从这些身边的人物关系发散到 “relationships”关系网。由语篇中的矛盾关系推己及人,最终落实“ 良好的人际关 系与社会交往 ”的情感升华。单元中的每一个课时以及补充阅读语篇材料从不同 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单元主题内涵,激活学生的认知,深化他们对单元主题意义的 了解。 首先,以 Topic Talk 为中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人际圈,谈论生活中最重 要的人物。以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物关系打开话题并以听说的课型从学生自身 出发,为主题语境上色。如:学生可以就自己最重要的人讲述发生过最好的事。 这同时也是对“什么是人际关系? (what)的映射;对“ 为什么我们需要良好的人 际关系? (why)潜移默化的强调; 以及对“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how) 的铺垫,为整个单元奠定语言和内容基础。 在“人与社会 ”的主题语境下,除了最重要的人,师生关系也是最贴近学生 生活的人物关系。Lesson 1 为两篇记叙文的阅读课, 通过学生(Graham)和老师(Mr. Jenkins)两个视角描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讲述了学生是如何对老师的课产 生兴趣。诠释了学生视角下的“师 ”和教师视角下的“生”, 有同画双镜的意味, 让学生提前看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深入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 系?”,以读的形式落实课程核心素养。 Lesson 2 是继 Lesson 1 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展现:对教师反馈的评价。本课以 听说课的形式呈现, 目的在于细化师生日常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老师在采取不同教育反馈时,学生自己应该如何看待并正确处理老师的反馈意见。与此同 时,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力。 议论文“So Close, Yet So Far”在 Lesson 3 中所体现的是一节阅读课。课文讲述 了互联网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这种忽近忽远的感觉给人带来的是空虚、孤独。 这是借文章反映人们过度依赖网络的现实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如文中所 提到的,晚餐时各自埋头玩手机而忽略他人;和朋友在网络上有很多可聊之处, 但在现实中却无话可说。这样的话题贴近现实,也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讨的 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如何在社交网络的时代背景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主题探讨。 在这种主题探讨中,学生能进行深层次阅读和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 发展。 除了日常的沟通之外, 书信往来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Writing Workshop 的邀请函写作课, 创设“邀请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的写作情境进 行写作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如何正式邀请别人, 以此加强人际沟通和往来。如: 当学校组织活动需要邀请老师来当评委的时候, 如何恰当又准确地表达邀请信息。 这一写作教学,很好得体现了书面交流方式,既是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教 会学生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的文化意识的促进。 Viewing Workshop 中的“看 ”是核心素养下语言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节视听课让同学们了解到如何通过语言去宽慰、感谢别人。通过视频课提升学生 听说的语言能力和对文化内涵的反思。 在群居生活中,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拥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在 Reading Club 里,两篇议论文分别介绍了同伴压力和性格外向与内向人的特点,也提出了 如何避免同伴压力和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性格特点的人,进一步落实主题语境所要 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并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3.主题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题“人际关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 一定的背景知识且较容易接受新的语言知识并愿意进一步思考,极具教育意义和 探究价值。此外,经过一年高中学习的高二起始年级的学生,本单元的话题词汇 对大部分学生不会构成障碍。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话题往往停留在表象的人际关系,并没有进 行更深入的心理层面的探讨。本单元主题下的各个子话题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极具教育启迪作用,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因此,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 我们的教学设计及过程需要在主题意义引领下, 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并最终 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的综合提升。(需指导或合作完成11%基本达成学习目标31%58%) (完全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完成情况小结 (完全达成学习目标) (需指导或合作完成)基本达成学习目标(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4. 单元学习目标 与课时安排 单元学习目标 在本单元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1.通过多模态语篇的学习,积累单元大观念下的语言知识; 2.理解并在真实语境中恰当运用过去完成时完成课堂任务; 3.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认知到个人的社会属性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在完成丰富的课堂活动后,积极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5.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探索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与人相处并建立健康和谐人 际关系的途径。4. 单元学习目标 与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语篇 语篇类型 语篇内容 语篇主题Topic Talk 访谈 (听说) 通过两篇访谈, 来学习描述人物及相关事 件,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人及美好的回忆。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 温暖,并心怀感恩Lesson 1 记叙文 (阅读) 理解记叙文的语篇要义,了解师生关系, 感受师生情谊, 对人际交往和尊师重教形 成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和谐师生关系的教 育价值Lesson 2 访谈&对话 (听力) 获取听力材料中说话者的观点及态度:通 过对教师反馈做出评价的听力练习, 来获 取听力的主要内容、细节内容及观点态度 的听力策略。 通过听力, 展现学生 和教师两个不同群 体对不同教师反馈 类型的观点和态度Lesson 3 博客 (阅读) 描述了身处网络时代的 Mark 沉迷于社交 媒体的生活现状:每天时刻浏览社交APP、 阅读邮件、回复信息, 对实际生活中的事 情不断拖延。他和身边的朋友们都已意识 到自己被网络“绑架 ”,想要改变这种生 活方式却又无能为力。 引导学生分清真实 世界和虚拟网络, 并 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远离无效网络社交, 摆脱拖延症, 珍惜现 实生活。Writing workshop 应用文 (写作) 了解邀请函的写作形式, 把握细节信息内 容。通过邀请老师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的 语境,学习对长者发出邀请的写作技能, 提升正确师生交往的认识。 如何向老师提出正 式的邀请Viewing Workshop 演讲 (视听) 探讨、分析人们想要听到赞扬却不主动向 人索要的原因;鼓励人们真诚表达感激、 欣赏。 人与人之间真诚表 达感激或欣赏的重 要性Reading Club 1 说明文 (阅读) “同伴压力 ”的定义、影响及避免“同伴 压力”的建议。 避免“同伴压力”Reading Club 2 说明文 (阅读) 认识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类型, 用批判性 思维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 辩证看待不同性格 特点挑战性学习任务5. 学习活动 摘选 Unit 1 Relationships Lesson 3 So close, yet so far 教学设计的部分学习活动: 活动一、Be a viewer. (mildly challenging) Students discuss the result of a survey a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What do you use social networking and the Internet for b) Do social networking and the Internet help improve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感知与注意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积累 单元大观念下的语言知识 ”,围绕语篇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现实 情况和已有知识,讨论社交网络,为后续阅读学习做好语言铺垫。 活动五、 Be an intensive reader. (moderately challenging)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o find more phenomena to show the close and far relationships. a) What does Mark do on the Internet and in reality in three parts b)How does Mark feel in each part 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描述与阐释以及分析与判断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指向单元 学习目标“认知到个人的社会属性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基于语篇主题,引导 学生利用阅读技巧,找到表示“人际关系亲疏 ”的信息,进而了解网络社交行为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活动六、 Be a critical thinker. (quite challenging) Think and find ways to solve Mark’s problems, that is, how to drop social networking and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virtual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推理与论证以及批判与评价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指向单元 学习目标“探索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与人相处并建立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 ”, 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戒除沉 迷网络社交 ”的途径,深度思考平衡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的方法,意识到现实生 活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开放性学习环境6.*开放性学习环境 Lesson 1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 (Required) Imagine Graham meets Mr. Jenkins at a class reunion 20 years later and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recalling their story. 2. (Optional) Tell the story of your beloved teacher to your parents. 在 Lesson 1 第一课时的教学后, 教师通过落实双减政策精神布置的必做与选做两 项作业,融合了课堂教学内容和语篇文本内容,设置真实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展 开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新知、迁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围 绕主题思维以对话形式复述语篇文本故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正确师生关系的理 解。 Writing Workshop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 (Required) Finish the invitation on your own and modify it based on your edited information. 2. (Optional) Think and add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for the writing.通过该课时提供的语篇文本的阅读学习,学生在“读中学写作 ”“讨论中学 写作 ”“合作中学写作 ”,感知了应用文的写作特征,对于应用文之邀请信写作 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能够准确地从碎片化信息构思撰 写到成功地完成完整的篇章。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成 功地克服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极大地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符合双减政策布置的必做与选做两项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目的在于 趁热打铁,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将课堂学习 的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 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文化意识。 Writing Workshop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7.主题持续性评价 本单元的评价设计以英语学科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为标准,通过考察学生在 不同水平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发言、行为和产出成品), 采用多元化(教师评价、 同伴互评、学生自评)、持续性学习评价贯穿活动始终, 引导学生走进单元主题, 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课时评价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对学习质量进行分析评判, 从而清晰地了解学习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调整和完善,推动课堂教学优化发展, 促进反思性教学改进。评价说明:教师基于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梯度的任务活 动,并对前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检测是否达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结合学 习活动展开课堂评价,“ 以评促学 ”、“ 以评促教 ”。这样的评价让课堂本身更 显张力与活力,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学习进程,还能 够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让学习目标通过更为多样的学习方式呈现。 评价学生的表现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是非常丰富的。针对 Lesson 1 语言能力目 标,学生活动为阅读与讨论, 学生阅读, 结对讨论, 之后以教师随机提问进行点评, 评价学生是否完成语言目标,能否对课时主题进行理解和讨论。针对文化意识目 标, 需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逐层渗透, 评价也分步完成。这是本课最核心的目标— —理解文本深意,领悟文化内涵。此处学习活动以讨论为主,评价则由现场学情 决定, 师生、生生互动生成。针对思维品质目标, 学生的活动为阅读+讨论, 评价 主要由同伴互助进行,通过阅读与讨论,关注不同思想的交流,进行自我修正、 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针对学习能力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关注自我及同 伴是否达标,通过学习目标和自评表进行对比和评判,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 评价。8. 单元作业设计 Topic Talk 课时作业: 1. (Required) Polish the description and share it with the teacher. 2. (Optional) Choose one of your important persons to express your gratitude and send him/her your best wishes as well as a gift. Lesson 1 第一课时作业: 1. (Required) Imagine Graham meets Mr. Jenkins at a class reunion 20 years later and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recalling their story. 2. (Optional) Tell the story of your beloved teacher to your parents. Lesson 1 第二课时作业: 1. (Required) Finish your story written in class and tell your story to your parents. 2. (Optional) Make a mind map about the usage of Past Perfect Tense. Lesson 2 第一课时作业: 1. (Required) Make a summary of different types of feedback. 2. (Optional) Write down at least two types of teachers’ feedback that you prefer and explain reasons on your handout. Lesson 2 第二课时作业:Write a letter to one of your teachers and voice your opinion about the feedback that he/she gave to you. Lesson 3 第一课时作业: 1. (Required) Do a survey and report about how social networking affected people’s lives. (sojump on Wechat 问卷星) 2. (Optional) Explore more ways to drop the Internet addiction and design a poster. Lesson 3 第二课时作业: 1. (Required) Do more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ways learnt in class. 2. (Optional) Set up your own blog and write an article about more ways to build a healthy relationship. Writing Workshop 第一课时作业: 1. (Required) Finish the invitation on your own and modify it based on your edited information. 2. (Optional) Think and add more useful expressions for the writing. Writing Workshop 第二课时作业: 1. (Required) Polish and rewrite your invitation letter formally and beautifully. Add an envelope and then show it to the teacher that you want to invite. 2. (Optional) Based on the invitation letter to teachers, imitate and write an invitation letter to your friend. Viewing Workshop 课时作业: 1. (Required) 1) Reply to the post. 2) Make a video about expressing your appreciation and gratitude and post it on Weibo. 2. (Optional) Ask for “thank you” from others and share the process and feelings on Wechat group. Reading Club 1 课时作业: 1. (Required) Write a summary of peer pressure. 2. (Optional) 1) Search for more tips on dealing with peer pressure online. 2) Make a study on peer pressure of your friends and give them some suggestions. Reading Club 2 课时作业:1. (Require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why people living on islands tend to be more introverted. 2. (Optional) Conduct a survey on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two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s.9. *反思性教学改进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主要有: 1. 在正式授课前, 布置学生预习与新课相关的知识, 并结合新课的知识点收集信 息,为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 课前预习、收集信息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2. 从本单元教学活动设置的完成度上观察, 学生最为投入和积极参与的是头脑风 暴及话题讨论即语言产出这两个部分。通过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任务 活动的设计上,通过模拟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学习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其深刻感知书面知识的实际意义。 3. 学生在本单元基于主题语境下的多模态语篇学习过程中, 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 情境以及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置,将语篇内容和个人生活实际相结合,分别从个 人、群体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审视自己的关系网;在中西方社会文化对良好人际 关系认知的共性学习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所赋予的尊师重教这份独特印 记的同时,也能逐渐形成“ 以科学的社会观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 的意识。 4.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学生们参与课堂任务 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度因个体差异而表现不同,呈多元化分布,因此,教师可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来完成课堂任 务活动,并就其完成质量引入除教师单向评价以外的生生互评等多重评价模式, 这样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保证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促进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授课教师在充分研读本单元不同体裁及各子话题语篇文本后,认 真分析并挖掘各语篇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再对本单元所有素材进行整合、加工 和再创造,使各课时充分结合,前后呼应;授课内容承上启下,紧密相连。这样 的单元规划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有关于单元的话题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也便于学 生在不断的知识强化、巩固、拓展中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单元话题 的正确认知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