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目录个人所得税概述1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2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3个人所得税税款缴纳4第三节 应纳税额计算知识点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清算与预扣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税额扣缴3.经营所得税额计算4.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税额计算5.公益救济性捐赠、境外缴纳税额抵免计算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税额计算公式税率形式税额计算基本公式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计征原理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年)应纳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应纳税所得额=年累计收入-年累计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计算公式年累计收入=年累计工资、薪金收入+年累计劳务报酬收入+年累计稿酬收入+年累计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次)收入×(1-20%)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指一个纳税年度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除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收入后的余额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额指每次收入减除其20%的费用后的余额稿酬所得收入额指在每次收入减除其20%的费用后的余额基础上减按70%计算后的余额1.收入金额(次)收入×(1-20%)×70%个人缴纳的企业(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支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每人每年6万元,即每人每月5000元(4)其他依法扣除(3)专项附加扣除(1)基本减除费用(2)专项扣除2.扣除项目具体内容注意:不包括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及个人缴纳的其他商业保险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学前教育阶段与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扣除标准学前教育: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按规定享受的寒暑假。定额扣除: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扣除方式及其他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在中国境内和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子女均可享受该扣除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不需要纳税人保留资料;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扣除标准及期限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扣除方式及其他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扣除标准及期限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扣除方式及其他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扣除期限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扣除标准及期限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扣除方式及其他住房贷款利息,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标准及期限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除前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扣除方式及其他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扣除期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注意!!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扣除标准及期限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扣除方式及其他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既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约定或指定分摊的书面分摊协议等资料需要留存备查。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自符合条件开始,既可以向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提供上述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税款时,按其在本单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计扣除额办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扣除方式选择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说明纳税人未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除信息表》,并在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税款环节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可以在当年内向支付工资、薪金的扣缴义务人申请在剩余月份发放工资、薪金时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扣除方式选择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说明假设赵燕只有工资、薪金所得,无其他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13600×12-60000-2500×12-1000×12-1000×12-2000×12=25200(元)年应纳税额=25200×3%=756(元)分析做中学中国公民赵燕,受聘于杭州市一家科技公司,2019年收入情况如下:每月领取工资、薪金13600元;个人负担“三险一金”每月2500元;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时,向单位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下:上小学的儿子一人;尚在偿还贷款的于5年前购入的境内住房一套;年满60周岁的父母两人。赵燕为独生子女,所购住房为首套住房,夫妻约定子女教育和住房贷款利息全部由赵燕扣除。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汇算原理案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几点说明累计预扣法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预扣预缴税额计算累计减免税额是指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的减免税额;免税收入是指个人工资、薪金收入中包含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收入项目。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及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均指按规定或约定的月标准扣除额乘以纳税人当年截止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工资、薪金预扣预缴做中学接上例资料,赵燕任职公司在支付工资、薪金时负有预扣预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义务。计算该公司每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1月份: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3600-5000-2500-1000-1000-2000)×3%=63(元)2月份: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3600×2-5000×2-2500×2-1000×2-1000×2-2000×2)×3%-63=63(元)以此类推……赵燕全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由任职单位合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756元。20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扣缴税额计算公式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可以在减除费用的基础上,再减按70%计算。减除费用按下列规定执行: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21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几点说明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额,多退少补。各项所得“次”的判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以每次收入是否超过4000元为界限,分别减800元或收入的20%;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减除费用为收入的20%。做中学赵云(中国公民)任职于苏州大学,2020年1月应邀为立新公司进行为期限1天的员工培训,约定税前课酬为3800元。请问立新公司应预扣预缴多少税额?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赵云讲学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由支付单位预扣预缴。一次收入额3800元低于4000元,按规定以收入额减除800元后的余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则立新公司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3800-800=3000(元)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适用预扣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零。应预扣预缴税额=3000×20%=600(元)做中学中国公民王楷2020年1月出版一部小说,取得含税稿酬40000元。出版社支付稿酬时应预扣预缴多少税额?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出版社应按稿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具体计算如下: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70%=22400(元)应预扣预缴税额=22400×20%=448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单独计算纳税,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含义计算方法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1)找税率。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找税率(2)单独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首先王平对取得的年终奖金有两种方案可选择,一是并入2020年的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二是选择单独一次计税。在王平选择第二种方法计税时,其应纳税额计算如下:年终奖金36000元除以12后,每月平均3000元,对照年终奖税率表得到,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税额为: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 36000 ×3%-0= 1080(元)分析做中学王平为杭州市居民,2020年1月从其任职单位取得年终奖金36000元,请计算王平取得的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税额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做中学:杰克为在某外商投资企业任职的美国籍专家,根据企业聘任合同期限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初步判定其为非居民纳税人。2020年1月按约定应得税前工资为30000元,计算该企业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原理二、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额计算杰克为非居民纳税人,因此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工资、薪金应按月计征,并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该企业应扣缴其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月)应税所得额=30000-5000=25000(元)应扣缴个人所得税额=25000×20%-1410=3590(元)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税率(见表6-4)计算应纳税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再减按70%计算做中学:甲企业购入杰克(美籍)发明的一项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合同约定使用费30000元,个人所得税由杰克个人承担。计算甲企业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原理二、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额计算杰克为非居民个人,其转让的专利技术在中国境内使用,因此中国企业支付给杰克专利权使用费时,应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扣缴税额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应纳税额=24000×20%-1410=3390(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